APP下载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墙饰设计的探索

2016-09-27赵海秀

黑河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墙饰主题主体

赵海秀

[摘要]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课程。班级墙面环境不是只供幼儿欣赏的墙壁画,而是以幼儿参与为主的展示幼儿学习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的舞台。墙面环境代表着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参与墙面创设,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主题墙面、班级墙面和区域环境中墙饰的创设活动,让学生亲自布置墙饰,使幼儿与环境融合对话,在环境中感受快乐,展示自己的能力,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关键词]环境;墙饰;主题;主体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园教室环境是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地方,也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墙面是被大幅的装饰画装扮起来的,墙饰设计忽视了幼儿的存在,幼儿只是其中的观赏者;也有的墙饰是由教师设计布局好或包办的,幼儿只要把作品填上去就行了,幼儿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或是被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其主体作用完全没有发挥。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墙面来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和成长过程,使墙面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资源。

一、引导幼儿参与主题墙饰设计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重视幼儿的参与性。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模式。如何让幼儿清晰地理解并感受主题活动,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墙面设计活动因运而生。幼儿园墙面要直观反映幼儿的成长,反映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幼儿对教师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依赖,幼儿对自然的向往。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让主题活动与墙面的创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持,使墙面环境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例如:小班新生入园,第一个主题活动是“我上幼儿园了”。为此,我们在墙壁上设计“我的全家福”版块,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全家福照片张贴在版块内。随后,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虽然有的幼儿还说不清楚,但毕竟完成了在园的第一次自我展示。对于那些入园有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上的照片说:“看,这个宝宝是谁呀,你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宝贝笑得多开心啊!”以此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在自然、宽松、温馨的环境中介绍自己的家人,讲述自己家的事。同时,在“我的全家福”主题版块里创设的“我的爸爸妈妈”这一内容,让幼儿在一次性餐盘上画出爸爸妈妈的脸,用毛线等废旧物品装饰头发和发饰;并做了许多心形卡片和纸花,为爸爸妈妈献上一份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这样,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减轻了分离焦虑,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主题活动的产生不是简单的教师预设,而是根据周围环境和幼儿的兴趣而设立和发展的。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经验、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引导他们体验动手与创造的乐趣。又如:大班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迎新年”的创设,是受到圣诞节前幼儿送“平安果”给老师和小伙伴的启示。圣诞节那天,幼儿带来许多圣诞发卡、挂饰、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手环。他们沉浸在庆祝西洋节日的愉悦情绪中。要及时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让他们的这种情感继续延续,收集有关我们中国人过传统新年的资料,使幼儿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的民俗,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十分乐于参与,纷纷带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对联、中国结、倒福等物品。我们也生成了相应的活动,如剪窗花,欣赏民俗,设计中国结,设计唐装等,并将幼儿的作品及收集的资料布置在墙面上。这时,班级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大红的中国结、各种形状的灯笼、喜气洋洋的唐装、玻璃窗上的民间剪纸……每一处都体现出幼儿对新年即将到来的美好祝福,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再如: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可尝试引导幼儿结合家乡的风景名胜主动创设主题环境。清澈的黑龙江水,神秘的五大连池,幼儿自然很熟悉。于是和他们共同商定以此作为环境创设主题。由于大多数的幼儿去过这些地方,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兴趣非常浓厚,积极性也非常高。

二、引导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的设计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的。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环境的性能只有在特定的行为使之实现之后才能起作用。同样的,人的潜能在未被激发以前,也并不发生作用”。由此可见,班级的环境创设不应是被动的,而应通过师幼彼此的合力来形成有意义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教师辛苦地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起到了装饰的效果。教师倒真的很像班级主人,把这个家打扮得舒适、漂亮;幼儿却像一个客人,没有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贡献智慧和能力,没有成为环境的主人。其实,环境在幼儿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例如:班级“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墙饰的创设,幼儿可以指着主题墙上的图片,跟同伴讲述国庆阅兵的情景,并准确地指出图片中人物,认识多种军事装备,还能模仿解放军叔叔的样子。“祖国祖国我爱你”墙饰是根据幼儿假期的旅行照片设计而成的,通过旅游照片的展示介绍,幼儿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有助于他们从小树立伟大的志向。在创设墙饰的过程中,幼儿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在班级墙面的布置中,我们不提倡用大面积的装饰画来装扮墙面,而是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创作进行环境创设。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因此,可以用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班级的环境。例如:班级墙面设计中有“我们的发现”这一栏目。大班的幼儿在自由讨论中引出了美丽的衣服这一话题。于是,我们一起讨论男士的衣服,女士的衣服,老人的衣服,小孩的衣服。我们还变废为宝,自己动手制作衣服,配合音乐进行了服装表演秀。幼儿大胆创造,做出的衣服千奇百怪,但都很有特点。如有的幼儿在衣服的胸前画了个小动物,既好看又富有童趣。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创造,以主人的身份改变墙面,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墙面中的衣服与生活中自己穿的衣服相联系,以“装饰画”寄托自己对美的感受与表现,表达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

三、引导幼儿参与区域环境创设

活动室里的墙饰布置和活动区角是固定的,但其内容却需时常更新。所以,可以将二者充分结合,相得益彰。如语言区一般放几本书、几幅图片或一些字卡,其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后来我们将语言区与活动角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在“读一读”语言墙面上布置了一个小舞台,再提供几个指偶,让幼儿在表演中发展语言,同时也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很开心地在玩中学、学中玩。

总之,将幼儿园墙饰转化为幼儿发展教育的有力促进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从而很好地发挥了其自身的教育功能。作为幼教工作者,今后仍要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与幼儿共同创设良好的墙面环境,让墙饰环境体现出“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单中惠.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墙饰主题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如何科学设计幼儿园墙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