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课程设置探究

2016-09-27廖燕平

黑河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课程设置

廖燕平

[摘要]中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发挥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需要相互衔接,共同提升。中高职衔接是否有效,课程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3+3中高职衔接深化了教学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在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职业教育标准,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化建设;明确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通过课程标准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序衔接;突出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评价的层次性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酒店管理;课程设置

实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中高职衔接的内涵

美国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对中高职衔接作出的界定是:连接两个或者更多的教育系统,旨在于使学生能更加顺畅地、无拖延地、无重复学习地从低一级水平向更高一级过渡。

关于中高职衔接,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衔接模式。学者徐涵认为,国内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形式有: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3+2或3+3中高职相通形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和普通高等院校、中职毕业后非连续学程的高职教育形式。尽管学者们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称谓有所不同,但是从办学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观点具有一致性。五年一贯制是由单一办学主体来承担中职和高职教育,既包括中职的内升,也包括高职的下延;而分段式贯通所指两个办学主体(中职和高职)来承担中职、高职两段的职业教育,衔接的方法是对口招生。

目前,江苏省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类型基本属于上述几种类型。而中高职衔接项目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采购供应管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旅游管理、会计、陶瓷艺术设计等25种专业上。现以我院应用外语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谈谈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问题。

二、中职高衔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意义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衔接之后,对接职业标准,对课程进行统筹安排、整体设计,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更好地适应酒店行业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2.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走出高职教育尴尬处境

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已经成为长期以来困扰职业院校的难题。高职培养的学生被评价为“理论不如本科生,技能不如中专生”,酒店管理行业人才需求本身强调实践技能和经验的特点更是加剧了这一尴尬处境。3+3分段中高职衔接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明确定位差异,帮助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走出尴尬处境。

3.分段连贯培养,有效结合中高职教育优势

3+3分段连贯培养的衔接模式,既能满足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层次与管理技能的需要,又能满足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有利于中、高职教育功能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并有效结合。

三、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涵。如果在课程层面不能反映中高职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就很难说明中高职衔接顺畅,但就现状来看,课程设置方面问题较多。

1.中高职课程各自为阵,课程体系衔接性差

由于中职和高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在课程体系设计层面,二者各自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中职的课程体系旨在实现中职的培养目标,未兼顾到继续升学学生升入高职的需要;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基于自身的培养目标设定。在实践中,由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趋同,其课程体系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中职课程体系趋同,甚至某些课程出现高比例的重复。因此,很多院校存在中高职课程有多门专业课程名称重复、教材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造成了学生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和时间上的浪费。

2.用“加加减减”代替“一体化设计”

从“中高职衔接教学计划”中可以发现,尽管在衔接的框架下进行设计课程体系,但实际上是对中职和高职各自课程体系的“加加减减”。事实上,这种“表面式”的课程衔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课程体系衔接。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根据中高职贯通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而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

3.“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缺失

部分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仍然是“中职课程体系”+“高职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和贯通性。尽管部分中高职院校有各自的专业教学标准,并依据各自的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但这只是表面,实质上仍然缺乏“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的统筹,导致中职高职课程衔接依据缺乏。

4.中高职课程评价区分度低

中职和高职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课程的评价则需要充分体现中高职的差异性。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办法区分中高职课程的授课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缺失,不能依据评价标准判断不同水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对中职和高职课程讲授程度出现困惑。同样的内容,给中职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给高职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中高职贯通的学生要讲到什么程度,仍是不少教师心中的疑惑。

四、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的对策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涵,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在一个体系内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既有区分度,又有结合点,才能切实保障中高职课程的有效率衔接。结合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般做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1.基于职业教育标准,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化建设

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由于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其课程体系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态势,这不利于中高职的顺畅衔接,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有必要加快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这就涉及构建一体化设计的,能够覆盖全专业的,并由官方认定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通过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打破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界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2.明确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

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设计必须实现良好衔接,首要工作是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在中高职阶段各自的教学目标定位。其中,应当将中职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酒店业务前沿阵地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高职教育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基层的高水平的酒店专业管理人才。基于各自定位,中职应在专业课程中更多地体现对酒店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递,使学生具备更多操作性的和经验性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课程安排要以中职教育成果为出发点来确定,在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扩展,同时,突出管理、决策以及人际管理等重要内容,保证高职毕业生相对于中职毕业生拥有更强的综合处理能力,从而保证高职对中职的继承和提升,并且具体落实在课程的衔接上。

3.通过课程标准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序衔接

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候,要明确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清楚地呈现中高职在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职业能力的差异。与此同时,中高职共有的工作岗位就会涉及中高职所完成的工作任务类似,所需职业能力类似,但是,这不意味着所需职业能力没有差异,具体差异应表现为职业能力标准的不同,由此,形成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

4.突出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评价的层次性

课程评价是检验不同层次课程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层次课程内容,应有针对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且描述应尽可能清晰、充分、可观察、可测量,以便使相同的学习内容在层次上得以区分;应使用确切、有梯度的动词来描述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以便明确不同级别课程内容在学习程度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饶雪梅.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

[2]雷晚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3]陈思羽.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模式改革[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课程设置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