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2016-09-27马冬琳
马冬琳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个规律教材设置也是形象的基础数字关系和常见的图形的认知。该阶段是引导学生爱上数学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形象"作为主要矛盾,然后因势利导,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切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从此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45-01
我觉得要学好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在每节课上都尽可能的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该怎样引导低年级小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进行如下探索与研究:
1.兴趣在先,学习在后
学习和探索发现于兴趣。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好奇爱玩的阶段,如果我们一上课就如私塾先生似的板起脸给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解说,那他们肯定会面面相觑,不得而解,最多只能跟着老师比猫画虎,学其形式而不得其精髓。所以,新时代的小学教师一定要有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形象活泼的趣味教学方案来激活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展开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比如我们在学习《分一分》内容时,笔者就借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引导课件:小熊想去商店买一支笔,可是走进一家商店一看,哎呀!商店这么大,各种杂货散漫地放在架子上,小熊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笔;失望之余,小熊来到另一家商店,哇!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的井井有条,小熊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笔。
通过这样的动画设置,先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然后让他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进行对比和思考,教师再加以点拨不但明白了分类归放物品的意义。
2.联系生活,鼓励思考
数学是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工具只有常用才能熟练掌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合理引导就会成为可贵的资源。我们还以学习《分一分》为例,在让大家认识到分类的意义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妈妈是怎样将餐具进行分类归放的。然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角度将班级同学分类,同学们见仁见智,有的说按男女性别分为两类,有的说按座位分为4排,甚至还有同学主张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这样的一些分法即可以体现了儿童特有的角度,也让学生从客观上掌握了分一分的原理和技巧。又如在教学了《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说说星期天每一整时在干些什么……数学只有回到学生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3.情境设问,因势利导
一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比如二年级学习的乘法、除法如果我们不用有效手段给大家说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停留在乘法和除法是做什么的这个困惑中。鉴于此,在教学除法时,我就进行了这样引导:小明在生日晚会上给4个小朋友准备了4块蛋糕,8颗糖果,大家知道4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合适吗?同学们根据生活的经验很快就得出每人分一块蛋糕盒2颗糖果,于是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这就是除法的意义,除法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显然通过这样的情景设问,就能牵引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点化,同学们一定会恍然大悟,由原来的知识理解生成能力运用。
4.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数学的学习目的是培养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就要将学生从教室和书本中带出来,让他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来回顾知识、运用知识、生成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投入地学习。
5.积极评价,鼓励探知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鼓励和指导。针对大家理解正确的地方我们给予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发扬,针对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要根据其实际认知规律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升技能。比如前面案例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讲班级同学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方式,这就值得我们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按一定的原则和顺序都可以作为分类的角度,当然我们还要适合给予点拨:生活实际中,我们当然不能想当然地按任何角度来对事物进行分类,我们要按相应的需求来规划。这样一来,学生对分一分的认识提高的应有的层次。
6.独立思考,培养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时,32+29=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很快应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中、差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应尽量照顾到全员参与,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是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低年级小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的探索与总结。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分析和研究他们的认知规律,并设置有针对性的趣味教学方案,通过激发兴趣来牵引注意力,通过联系实际来引导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通过情景设问来因势利导满足他们的形象认知,最后再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指点他们发扬优势认知,弥补认知缺点,唯有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最终达成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