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古诗“五步”教学法
2016-09-27陈锋
陈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00-01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更是世界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语言之精炼,意境之高远,意蕴之深刻,情感之丰富,堪称一切文学作品的典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沿用着"讲讲、记记、背背"这一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生搬硬套地把诗歌优美的意境割裂成枯燥乏味的内容。为此,笔者积极探究中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采用解"看诗图——吟诗句——明诗境——悟诗情——拓诗歌"五步教学法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深切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1.看诗图,晓内容之美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古诗的内容短小精悍,高度凝练。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材中的每首古诗词基本上都配有相关的图画,这些图画某种程度上能告诉学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事情的发生场景、诗歌的写作特色、诗人的形象等等。在导入古诗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可以把诗词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图画立体地感知古诗的大概内容。例如《小儿垂钓》,诗中关于人、事、景的描写只有寥寥数语,学生对诗题理解有些过于空洞,不能理解"垂"字。老师接着就让孩子们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些是垂着的呢?孩子们看到杨柳是垂着的,那就叫"垂柳"。老师将头向下低着,引导孩子们说这是"垂头",图上的小孩钓鱼的线垂在水面,他在"垂钓"。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就明白就是小孩子钓鱼,理解了诗歌所写的事。
2.吟诗句、品语言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学习诗歌,诵读是关键,更是感悟的基础。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韵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习古诗词必先诵读。我们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听读、范读、领读等不同方式吟咏诗歌,但都要读准诗词的节奏,就是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因此每教习一首新学习的古诗词,一般都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感觉出它的停顿应该是在哪里。学生们掌握了正确的节奏,再加上古诗本身原有的那些押韵,反复地读,让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潜移默化,制造出浓郁的诵读的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原有音乐境界。在吟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3.入情境,明意境之美
"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要有深度。要深入挖掘了解诗人、诗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拉近时空的距离,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到诗的灵魂。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想象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再现诗词的意境。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对于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就极富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王维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我们就仿佛看到:诗人王维独自漫步在雨后宁静的青山之中,他一边沐浴着晚来的清新而又凉爽的秋风,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偷偷躲在松林背后,又悄悄地将月光透过松林撒向地面;一弯清澈的泉水蜿蜒而来,从刚刚入睡的山石上轻拂而过,发出温柔的叮咛声,像母亲唱着摇篮曲。正当诗人沉浸在这宁静美妙的景色之中时,突然从远处茂密的竹林传来阵阵少女的嬉闹声,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洗衣归来的浣女,随之从那湖边亭亭玉立的莲叶间窜出一只小渔船来,那时辛苦了一天的渔民带着疲惫和收获回家来了。至此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后山村美景图就跃然展现在我们面前,此时我们可要求学生让他们把自己想象的意境用笔画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艺术美的陶冶和享受。古诗文的阅读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才能走进诗人词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就是以她们幼小的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藏着的生命对话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4.悟诗情、领略思想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合理的应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的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的锄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发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之情,然后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丢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稻田里玩,踩坏秧苗……看完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让学生走进经典,与大师对话,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从而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5.拓展延伸,展诗歌之美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这是经典古诗文教学的共同特色。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十分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上采取科学有效的"五步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去发现古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最终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才能做到高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