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地域文化的表现
——记马尾图书馆设计
2016-09-27林卫宁
林卫宁
(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地域文化的表现
——记马尾图书馆设计
林卫宁
(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现代图书馆受城市环境、地域文化和服务模式影响,对功能设置、空间组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具体项目,从场地环境分析、现代图书馆的模式演变、功能及空间设计、建筑形象表达等方面,阐述了在特定的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氛围下的现代图书馆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图书馆;城市空间;地域文化
1 项目概况
马尾滨江广场位于马尾新城滨江生态走廊端点,北靠鼓山,南面闽江,东眺青州大桥,西望罗星塔,是马尾新城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马尾图书馆坐落在广场的西北侧,其南向为凯欣酒店,东侧为三木中心,北侧为马江剧院和新华都大厦,由此构成了马尾重要的文化、商业建筑群体。马尾图书馆用地约1.54hm2,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主要功能有图书阅览、多媒体阅览、儿童活动、学术交流、研究和藏书库等,是马尾新城重要的文化建筑及城市形象的窗口。
2 设计理念
2.1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
马尾图书馆与其周边的三木中心、马江剧院、新华都大厦、凯欣酒店等构成开放式城市公共空间,并与南向的滨江广场形成贯穿滨江生态走廊的公共活动中心。这一公共空间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使建筑有机融入城市群体结构中,成为城市景观网络的组成部分。
图书馆、三木中心之间道路设为步行街,南向连通滨江广场、凯欣酒店,北向与罗星西路连接形成通廊,文化商业建筑群体与滨江广场、罗建路步行街形成成步行景观网络,使得城市空间与滨江景观连为一体,极大提升了滨江区域的城市空间品质,打造出富有人性化的公共开放空间。
2.2历史文化的诠释
马尾船政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工业制造等丰硕成果,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船政文化遗址中的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建筑实物,表现了船政文化特有的质朴与厚重。设计提取船政文化要素,用现代设计手法在图书馆形象中表达船政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2.3现代图书馆的模式演变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现代图书馆不再是传统的“藏—借—阅”、功能相互分离的闭架管理模式,其使用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1]。一方面,由纸质图书向数字化读物转变,单纯的文字阅读已变成声、光、电综合一体的视听享受;另一方面,现代图书馆针对不同的阅读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场所,满足查阅、学习、交流等多种需求;同时,由“以书为主”的阅览空间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图书馆阅读模式,正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3 建筑设计
3.1总平面设计
马尾图书馆布局顺应地形,采用简洁的长方形平面,与东侧三木中心遥相呼应。主入口位于建筑东侧的入口广场上;次入口位于建筑北侧,临近济安路,后勤入口位于建筑西面。场地交通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机动车沿建筑外环道路,东侧与北侧入口广场是步行活动空间。地下室出入口及地面停车位于基地西侧,基地北侧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图1)。
3.2功能布局
图书馆功能分区明确,阅览区、书库区、内部工作区三者流线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建筑型体为一104m×44m的长方体,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以阅览区、学术交流为主,西部为书库和内部工作区。
建筑主入口设在东侧的二层,读者经由室外大台阶上至二层开放平台再进入主门厅和中庭。中庭空间贯通一至四层,中庭内的自动扶梯将各楼层有机地连接起来。中庭南侧为开敞的阅览空间,将南侧的自然光线引入中庭,增加了中庭空间的通透感和开放性。图书馆各楼层功能围绕中庭展开:一层有少儿活动室、自助图书室、过刊阅览;二层设有服务中心、检索目录厅、250人报告厅、少儿阅览、现刊阅览;三层为综合书库、老人报刊室,四层设置有闭架书库、文学书库、多媒体阅览、电子阅览室,五层为特藏书库以及供读者研究讨论的研究会议室等。在这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阅览模式得到充分体现(图2、图3)。
3.3空间设计
现代图书馆由藏书为中心的传统空间逐步转向数字化与合作交流:注重交流讨论与共享空间的设置,创造“以人为主”的学习环境[2]。因此,在室内空间组织上,复合多功能性、灵活可变性是设计考虑的重点。
(1)交通空间是使用最频繁的场所,结合图书馆中的门厅、走道、电梯厅等交通空间,适度加宽或局部扩大,形成可停留的共享空间、交流空间。设置检索、目录、陈列展览、坐凳等设施,使单一的交通空间转换为复合空间。
(2)结合主要功能空间,如开架阅览书库,设置相对独立的交流场所,既与书库空间联系便捷,又不干扰其使用,具有相对独立性。交往空间设有休息坐凳,使读者在长期阅读学习后有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和轻松与人交流的场所。
(3)结合建筑空间形态,如入口开阔的架空门廊、中庭的变化、空间的转变与错动等,形成丰富多样的交往空间。这些空间,在具有交往功能的同时,其空间形态与建筑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舒展连续的文化氛围[3](图4)。
为打破方盒子建筑带来的空间单调,同时突显东侧主入口的重要性,建筑东立面采用入口门廊、底层架空等设计手法,形成室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该空间使得室内外空间融合、渗透,带来了生动的空间效果,为城市提供了有意义的公共空间和交往场所,营造了多样的空间氛围。
3.4建筑造型
船政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既体现了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的引进,也表现在建筑形式表达上。马尾船政遗存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筑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厂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厂房,是一座法式风格的建筑。
法式建筑风格主要特点,形体厚重,外形端庄,水平向采用分段式构图手法,垂直向多为竖向狭窄、修长的长窗,顶部有厚重的屋顶。马尾图书馆建筑造型以船政文化元素作为构思的重要基础,提炼法式建筑元素,用现代建筑语汇表达。设计从船厂的意向出发,提取吊车、桁架、眺望工作台等船政文化要素,在主入口立面以多层“人”字桁架造型,与造船龙门吊的形象相呼应(图5)。随着光线的改变,立面造型的架空、凹凸进退使建筑呈现出多样的变化,既给人带来震撼,又不失灵活与自由。侧立面的柱廊,竖向长窗及水平向分段构图,表达了法式建筑风格特点。建筑顶部倾斜悬挑构架玻璃顶是孟莎式屋顶提炼简化,虚实相间
的铝合金框和玻璃墙面搭配,变化有序、现代感强,同时形成了极佳的观景效果,读者可沿顶层环形景观走廊欣赏闽江风景。
建筑外墙采用米黄色的石材,给人以温暖、稳重的感觉,灰色玻璃幕墙铝合金百叶与石材墙面形成对比(图6)。石材坚硬、沉稳,玻璃则细腻、轻盈,不同材质的分层设置在与建筑功能相呼应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力度和形式感,表现了文化建筑的艺术气质和独特的历史内涵。
4 结语
马尾图书馆作为现代化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城市文明的窗口,在营造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以自身的文化内涵,体现对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的延续,使图书馆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相映成辉。
[1]张硕松,王晶,张险峰.两种模式的演变——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筑,2011(07).
[2]任力之. 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设计探讨[J].建筑技艺,2015(03).
[3]崔愷,赵晓刚.重塑校园公共空间——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扩建[J].城市建筑,2011(07).
林卫宁(1957.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e——Design of Mawei library
LINWeining
(Fujian Hordor Architecture & Design Co., Ltd., Fuzhou 350001)
A modern library is influenced by urban environment, regional culture and service mode,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f function setting and space organiza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ite environment , pattern evolution of a modern library, function and space design, architecture image expression and so on,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projects, discusses the modern library design method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specific urban space and regional culture.
Design method; Library; Urban space;Regional culture
林卫宁(1957.04-),男,高级工程师。
E-mail:707293730@qq.com
2015-12-10
TU2
A
1004-6135(2016)02-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