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世界一流大学看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2016-09-26刘晓慧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

刘晓慧

摘要:随着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一体化日益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了各国人才战略的着力点所在。为此,本文阐述了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通过对高等教育发达国专业化情况梳理,对我国的高校管理队伍专业现状进行分析,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点,对我国高校管理专业化现状的改进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管理专业化 现状及对策

一、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教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对于高校建设的科学需求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评价体系日益综合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科学高校评价体系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高校评价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从1983年美国发表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学排名,到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排名(ARWU),到西班牙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英国的TIMES高教专刊的排名,再到2010年欧盟的多维度世界排名体系。在这些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所有的评估维度和指标都无一例外的指出了高校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所在。而这些指标的综合和汇集则形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点和特点。

开展高校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指出, 到 2020 年我国要建成一批有特色的国际知名高水平院校, 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责任,综合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适应时代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高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管理己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要素,所谓“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体现了管理在事业发展,当然也包括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高校有效运转和稳健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专业的管理队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与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管理作支撑,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世界一流大学的含义,努力朝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都应该成为高校管理领域的专家。

二、世界一流高校专业化的发展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知识、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全球流动性日益增加,越来越具有全球一体性和无国界性。在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的规律性和共性的过程中,严格的评价标准、 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以及高质量的教学与研究内容,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基金、师生比例、办学硬件设施、财源、毕业生声望和成就、学校声誉等方面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明显优势。与此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有其特殊性和个性,主要体现在有特色的一流学科、大学文化、一流大师一流科研成果、一流毕业生。无论是共性还是个性,究其成功所在,其中必不可所的关键性保障因素就是高校现代管理的专业化。

美国社会学家哥林伍德就一流高校的管理专业性建设,曾提出专业的五个主要特征,即专业的知识体系、专业的判断标准、专业的道德及信条、获得社区的认可,以及专业的文化。专业化相对于专业而言,是一个更为抽象和过程化的概念,具有执着的专业精神、高度的专业自主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专业创新能力、独立的专业自主权利等基本特征。

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凭借高校管理实践这个载体,通过完备的制度规范和培训机制,以专业精神为基点,逐渐习得高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能力的专业成长过程。高校是一个具有复杂组织构架的学术机构,在进行学术生产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人才生产,管理对象因此也相对复杂。因此,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主要指专业管理素养高、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发达国家对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历来比较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院校管理在美国就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将其纳入社会科学的范畴,运用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为高校管理实践提供具有实践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指导建议。这种思想随后从美国传到英、法等国,后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国家也逐步实行类似的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模式。我国的香港地区的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迅速,大学的运作更多地趋同于高等教发达国家。

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从业人员职业化特点也比较明显,在众多管理专业化发达的国家中,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是极具代表性的,也是本文主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些国家的专业具有突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人员聘任标准很高、管理工作均为专职工作。国外高校管理人员的聘用,一般都要求有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和工作经历,高等教育学方面的专业背景或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等条件也日益受到重视。第二,高校管理人员整体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高校管理者基本上都接受过教育、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科学管理等方面课程的培训,具有与教育管理有关学术背景的管理者占绝大多数。第三,高校管理人员效率高。熟悉高校管理技巧、信息化程度高以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为其效率提高的前提。高校有成熟的专业组织帮助高校管理者维护权益,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甚至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等保障。第四,高校管理人员专心投入工作、服务意识强。在养老医疗、工资酬劳、升迁发展等领域的优良保障体系为高校的管理人员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促进其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三、我国高校管理专业现状及对策

高等教育现代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但也带来了新挑战和高要求。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身份地位正在经历着由“国家公务人员”到“尴尬不明的身份”到逐步明朗的“教育职员”身份的过渡。对于高校管理人员身份的定位体现了我国在不同阶段对于高校管理人员的认同程度。

随着我国高校建设的推进和新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管理专业化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整体水平仍和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实践的都体现了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其次,培训和个人学习滞后。再次,评价考核标准不科学、晋升标准有失妥当。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待遇和薪酬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最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因此,从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现状看,与国际公认的专业化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应该说还处于准专业的阶段。

诺斯(North,D )提出了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这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他认为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也就是说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论其有效性存在与否,都会持续存在并产生影响,成为了必经的路径,而后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就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专业化发展历史及现状而言,路径依赖现象存在明显,这给我国后续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然而,我国《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 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并由此成立了我国首个名校联盟九校联盟(C9,被誉为中国的常春藤),这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所在,也表明了我国对于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坚定决心和态度。为此,以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专业化建设为标杆,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历史,有针对性地吸收其先进合理的精华所在,为我国的高校管理专业化建设所用,是我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对于这一重大攻关战略性难题,我国应从内外部两个大维度入手,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国高校管理专业化建设。首先,从外部环境而言,应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改革和建设放在大环境中。考虑高校与政府、与社会、与时代等多层面交互式的影响,积极探索合理调适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体系,并逐步扩大大学自治权,探索大学与政府关系调适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创新。吸收借鉴其外部治理经验,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外部质量保障与绩效管理手段,积极构建中国大学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就内部环境而言,高校应从自身的观念革新、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充分认识高校管理专业化重要性及意义所在,全面综合分析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体系构建入手,为管理专业化建设搭建基础性平台。具体建议为:首先,增设和加大对高校管理专业的建设力度,为专业管理队伍提供高水平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其次,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招聘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严把招聘关口。再次,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全员、全程、全面的培训资源,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管理队伍。再者,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薪酬保障体系,为其尽可能地解决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管理专业化中。最后,完善考核体系,设立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强调量化考核和考核的反馈性和全程互动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升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孔令闻.世界一流大学探析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2(9)

[2]朱丹红.试论管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5):4-9

[4]张新培,赵文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5 ]Ievi, Margaret,“ A Model,a method, and a Map :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28

[6]白宏太.教育管理走向专业化[J].人民教育,2003(24)

[7]廖桂芳,魏巍.管理专业化: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依赖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8]邓雪琳.我国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培养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9]方梅.美国的学校管理人员培训[J].世界教育信息,2004(7)

[10]王定华.探寻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与个性——读“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03(2)

[11]盛明科.新加坡大学与政府间关系调适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创新——兼论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

[12]HARMANG.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Assurance: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ractice [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1998(52):345-364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
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渝北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家庭作业现状探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我国初中班额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