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特征及民营企业作用探析
2016-09-26臧梦璐
臧梦璐
(东京外国语大学,日本东京)
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特征及民营企业作用探析
臧梦璐
(东京外国语大学,日本东京)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启动。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呈现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政府主导改革进程、渐进式改革等一系列特征;而民营企业的产生及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市场经济:经济市场化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启动了中国改革的历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逐步推开并日益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两条线推进。一是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由原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二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由原来的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方向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政府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对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构建过程中,不仅呈现出一系列独有的特征,而且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讲,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正是依靠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有效的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财、物力,保证重点建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复杂化、经济总量的增大和大众需求的多样化等新情况的出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比如: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成为政府的行政附属物,缺乏应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名义上是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因此,企业和个人都缺乏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演化成了短缺经济、票证经济。产品的极度匮乏严重限制了大众消费和百姓需求的满足,也极大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实践迫使执政者思考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启动了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其推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以及最终建立起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的会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一)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相结合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市场经济的共性,包括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等。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始终强调搞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与其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即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同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允许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分配制度方面,允许各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但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资源配置方面,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要发挥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3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就就是有力的证明。与此相反,经济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大,计划经济特征明显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古巴,经济缺乏活力,国家贫穷落后,从反面印证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二)政府主导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整个的经济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从经济改革理论的提出、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步骤的规划、改革重点的确定,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执政党及中央政府主导的。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启动;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命题,把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探索过程中思想的一次极大解放和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的传统观念,正式全面启动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此后召开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多方面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我国的经济改革过程是一个在政府主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推进过程。
(三)经济改革遵循先易后难以及渐进式推进的原则
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渐进式改革,从风险最小的领域开始,先易后难。这种渐进式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地域上讲,渐进式改革体现为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陆。我国经济改革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农村启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集体统一经营改为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此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领域的改革则是从兴办经济特区开始,在特区实行新的经济政策,进行新经济体制的试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随后依次是开放东部14个沿海城市,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内陆开放,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二,在部门的选择上,渐进式改革先从计划经济的外围开始,逐步向核心部分推进,在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上,存量暂且不动,增量按新体制运行。
第三,在改革的时序上,渐进式改革体现为一段时间选择一个改革的重点,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不是像前苏联那样,一次推出一个”500天计划”,经济改革一步到位。
(四)协调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能否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具体而言,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赖于改革的深化,改革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出路。发展是改革目的,是解决国内外所有重大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对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还是对内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都离不开自身的发展。因此,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既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发展的结果。因为,只有具备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消除阻碍发展的各种障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为消除由于生产力发展不足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重大社会不平等现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持久稳定的社会局面才能形成。
总之,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对改革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主体多元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完全不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基本条件,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实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民营企业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出现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提供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需要有多个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市场主体越多,市场竞争越充分,越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市场主体单一化的格局,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
民营企业是天然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其生产经营活动一开始就面向市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都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包括融资、生产资料的购买,劳动力的获得,产品的销售等环节都是通过市场交换完成的。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发展,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信息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不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既不自主经营、也不自负盈亏,所以,国有企业既无改革压力,也无改革动力。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与国有企业竞争的局面,对国有企业形成巨大的改革压力,国有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同时,民营企业的出现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照系。因此,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四)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超过60%,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3.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大量的科技企业都是民营中小企业,涌现出华为、海尔等一大批技术创新走在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总之,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无论是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还是市场经济本身,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学习出版社,2013.
[2]戴学章.试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和经验[J].大连干部学刊,2008,(9).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 2013 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F121.23
A
1672-4658(2016)03-0106-03
2016-04-18
臧梦璐(1990-),女,河北邢台人,东京外国语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日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