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寄语
2016-09-25节选自巾悦
□ 节选自《巾悦》
医者寄语
□ 节选自《巾悦》
编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仁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作出更多努力。
参加工作已近30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高龄护士,我有太多的感受和感言要对大家说。
首先,我要对刚走出护校大门、正在医院的临床岗位上奋力拼搏的护士姐妹们说:“你们选择了一项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同时也是最辛苦、责任重大的工作,你们的工作真的很重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们要努力学习,苦练基本功,视病人为亲人,要有好的技术、和蔼可亲的态度。要让病人能享受到你们高质量的护理,使治疗效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倒夜班的护士。长期熬夜会使脸色很难看,也会落下很多慢性病,百忙之中注意锻炼身体,营养要跟上。”
其次,我想对患者说:“能为你们服务是我们的荣幸。来到医院,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会尽心尽力。你们也要放松心情,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信我们会通过加倍努力,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给你们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使你们早日康复。”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明天会更好!
(接诊室 赵岚)
在美国纽约的撒拉纳克湖畔,静静地伫立着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面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也许是医者先辈对于后生的最佳寄语,也是对医生职业的最完美诠释。
“有时去治愈”道出了医学的局限性。医者并非万能,尤其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更是束手无策,但仍要竭尽全力将毕生所学无私奉献给患者。“常常去帮助”体现了医者的职业态度。医生的职业就是在不断地帮助患者摆脱身体之苦痛,获得健康的生活。“总是去安慰”体现了医者对人性的关怀,亦是医者职业的真谛。医者仁心,当面对被苦痛折磨的患者,医者应急之所急、想之所想、痛之所痛,以仁爱之心关心体谅患者,以对人性的关怀贯穿职业生涯的始与终。
“有时、常常、总是”是对医者一步一步的期待,是对医者不断的要求和提升,亦是对医者职业的最完美诠释,更道出了医者职业的真谛。科学求“真”,人性贵“善”,而患者灿烂的笑容是医者最崇尚的“美”。让我们在医疗工作中满怀仁爱之心,使白色圣殿处处洋溢着人间的“真善美”!
(医务处 王丹)
曾经和一位前辈闲聊,谈到何为“天堂”,何为“地狱”。我不是宗教徒,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术语去解释这两个词语,但是我想根据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来谈谈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人与人的互相帮助、相互扶持便是天堂;相互踩踏、相互诋毁便是地狱。记得有一次过年值班,我突然发高烧,当时正好怀孕14周,早孕反应和高烧的折磨令我很难受。当时科里的李燕琴老师得知后,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替我值班。在家养病期间,对胎儿的担忧使我的心情跌入低谷。李老师每天下班后都打电话安慰我、开导我,指导我的饮食和用药。同事们也非常关心我,纷纷打来电话。那几天虽然煎熬,但是心里却真的很温暖,想想这就是天堂。对于病人,能治好病自然是天堂。然而治病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医者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怀,在他们感到痛苦时给予支持和安慰,在他们对治疗感到迷茫和无助时,能够向他们说明疾病情况、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注意事项,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不再恐惧,我想这也是天堂。
隐约还记得冰心老人的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枝拂叶的行人,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虽有泪可落,但也不觉悲凉。”
(放射治疗科 李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