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一线人员安全意识水平的调研报告
2016-09-25王晓卫李润枝楼吉文
王晓卫 李润枝 楼吉文
(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一、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连续发生,影响范围广,造成后果严重,给生产人员蒙上了阴影、给无数的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创伤。公路桥梁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虽然越来越受重视,事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血的教训”还是每年在“上演”。
按照事故致因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公司项目实际情况,笔者分析了项目自2015年3月20日开工以来发生的几起轻伤事故及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事故苗头),得出事故的发生(出现事故苗头)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而针对我公司项目部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笔者编制了问卷,进行了调查。为尽量杜绝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发生(出现事故苗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基本安全素质。
二、问题的提出
充分了解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特制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情况
本问卷匿名调查,根据项目部人员结构按比例发放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桥面系工区工人15名、预制场工区工人25名、悬浇工区工人30名、梁板安装班组工人10名,以上人员均为我项目部施工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
问卷涉及年龄、文化程度、岗前培训、工作环境危险源识别、安全环境、应急事故处理、对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态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处理和不戴好安全帽扣原因的分析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反映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
安全意识主要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安全问题或者状况的情景下所表现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例如对自己工作的安全环境要求、自己工作环境潜在隐患的辨识、安全生产职责的认识、发生事故的第一反应、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等。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从工人的文化程度(见图1)和年龄(见图2)来分析,其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分别占58%和30%。其中,57%的工人年龄大于40岁。从数据可看出,工人年龄较大、工作年限较长,但相对来说安全思想较陈旧,容易产生一种自认为文化水平高、经验丰富,不需要专职安全员指导的自负心理,会对日常安全巡查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产生抵触心理。这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从工人的生命安全、家庭幸福角度去和工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事故案例讲解,注重项目经理、安全分管领导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等形式,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
图1 文化程度比例图
图2 年龄分布情况比例图
在对工人岗前安全教育考核意识的调查中(见图3),40%的工人认为上岗后要听从负责人的安排,56%的人认为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考核,还有4%的人认为要立即上岗作业。从数据可见,工人对岗前安全教育考核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认识到岗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我们要加强管理,禁止未经过岗前教育考核直接上岗。可以采取只有在岗前教育考核通过后才给工人下发安全服、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的方法。在日常的巡查中,发现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工人即初步可判定未进行岗前安全考核,通过落实项目部奖惩办法实现强制控制。提倡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上岗证(详见图4),新进场人员经岗前教育考核合格后确认符合岗位条件,将人员信息标明在上岗证中,然后发放给作业人员并将挂牌上岗纳入对其的考核项。
图3 岗前教育培训情况比例图
图4 作业人员上岗证示意图
在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调查中,有10%的工人对现场存在的危害因素不了解,85%的工人对存在的危害因素了解得不全面。而在安全隐患调查中,只有10%的工人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填写,有4人填“没有”,2人填“不知道”,由以上数据可见,工人对自己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这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今后的日常巡查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中加大讲解力度,提高工人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另外,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挂牌督办。
本调查内容还包括了工人对工区安全环境满意度(图5)、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图6)、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的了解(图7)以及安全工作由谁保障(图8)等内容的调查,其中工人对安全环境基本满意以上的达99%,认为安全非常重要的达92%,对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一般清楚以上的占70%。由数据可见,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工人对安全工作都很重视,现阶段项目部安全生产氛围较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安全环境方面要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有效转变以往“临时性”的观念,向标准化要求不断靠拢。
图5 工区安全环境满意度比例图
图6 工人认为安全工作重要性比例图
图7 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了解度比例图
图8 安全工作由谁来保障比例图
对工人亲身经历过或有看到过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调查中(图9),有60%的工人表示从未看过事故发生,14%的人看过一两次事故发生,可见绝大部分工人对事故发生可能预见的后果没有很深的了解,也不会有很大的心灵触动,从而麻痹思想,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很低。在对工人认为事故发生频率低的原因分析调查中,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作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没有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对事故隐患认识不够。从上两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安全巡查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要加大对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育和安全事故案例的讲解,让工人在心里明白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和不可控性,杜绝侥幸心理的产生。
图9 遇见事故的频率比例图
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调查显示(图10),当遇到安全事故发生时,43%的工人都会第一时间选择立即拨打110或120,27%的工人会立即打电话给班组长,14%的工人选择了向附近工友求助,14%的工人表示懂一定的救援知识可以直接实施急救,还有2%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只有14%的人懂得一定的救援知识,工人掌握的急救知识还是很欠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工人应急救援工作的培训,让工人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积极组织应急救援活动的演练。万一当事故来临时工人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后果。
对日常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态度及所起作用的调查结果显示(图11),有89%的工人愿意主动去听,增加自身安全知识水平。在培训所起作用的调查中(图12),有78%的工人认为培训很有作用,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水平,增加了其自身的安全生产知识,由以上数据可知,工人对安全还是有一定重视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也很有必要,对提高工人安全意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上可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例如人工呼吸模型演练,播放事故案例视频等,给工人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人参与的热度。
图10 应急救援情况比例图
图11 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态度比例图
图12 安全教育培训作用比例图
在主观的问题上,笔者就工地上一些经常发生的事故做了调查,在对工人“为什么平时不能正确地扣好安全帽帽扣”的调查中(图13),我们发现有58%的人选择了“帽扣扣起来感觉不舒服”,10%的人选择了“只要戴上安全帽就可以了,扣不扣都无所谓”,8%的人选择了“扣安全帽太麻烦了”,还有24%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习惯忘记扣上了。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工人有这种省能心理,成为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一环,最终各种安全隐患汇集一起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图13 不扣安全帽帽扣原因分析比例图
在对私自乱接电线行为的调查中(图14),我们发现有61%的工人认为“用电作业属特种作业,必须得让电工来接”,15%的工人认为“未配备电工,只能自己接”,11%的工人认为“不想去麻烦电工,觉得自己能弄好”,8%的工人认为“临时用一下,应该不会出事”,5%的人认为“以前接过好多次,都是这么做的”。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39%的人有私自乱接电线的心理。由以上数据可知,安全管理人员在今后的日常安全巡查工作上要加大对工人乱接电线的检查,在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也要加大临时用电危险因素的讲解,让工人认识到私自乱接电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让他们产生侥幸心理。
图14 私自乱接电线行为比例图
在对工人工作中遇到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去处理的调查中(图15),有87%的工人认为要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让电工过来维修,6%的人认为先把活干完再说,不然会耽误做事,5%的人认为这是班组长、电工管的事,2%的人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工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只有少部分人无视安全隐患,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让工人把安全隐患看成是恶老虎,必须消灭。
图15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选择比例图
五、结论与建议
从整个调查的结果来看,施工一线人员对安全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省能、侥幸的心理,例如图舒服而不扣安全帽帽扣;同时,当生产与安全之间存在矛盾时,工人会降低安全标准,将生产任务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安全工作。工人的年龄都普遍偏高,岗前安全教育考核意识不强,比较缺乏应急救援技能等。
从调查情况来看,项目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上,更要转移到施工一线,真正身体力行参与到各项安全工作中去,比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专项活动等。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