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理论与中国实证

2016-09-25刘卫兵

当代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收益率研究教育

刘卫兵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理论与中国实证

刘卫兵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从教育收益率的模型和方法出发,回顾了教育收益率的理论。从中国教育收益率整体估算、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地区的教育收益率估算这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并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教育收益率理论;实证述评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的,与物质资本一同推动社会发展(Mincer,1974)。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自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对收入的作用。教育收益率是指因增加受教育的数量而得到的未来净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教育收益率是估算教育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收益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教育收益率模型与方法

教育收益率是研究教育投资收益的重要工具,以往文献对教育收益率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明瑟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简便收益率法。

1、明瑟收益率法

明瑟收益率法是目前最基本、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教育收益率的方法。明瑟收益率的估算方法最早是由明瑟(Mincer)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导出的研究收入的函数提出来的,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教育、工作经验)是工资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Y表示个人收入,eduyear为个人受教育年限,exper指的是个人的工作经验,exper2为工作经验的平方,u为随机误差项,表示除教育和工作经验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系数β1为个人的教育收益率,指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每增加一年教育引起的个人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明瑟收益率法计算教育收益率需要微观调查数据,需要了解微观个体的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等数据,通常是利用大型微观主体调查数据计算。

2、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是教育收益的现值之和与教育成本的现值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计算形式如下:

其中,E表示教育收益的现值之和,C表示教育成本的现值之和。et表示第t年的教育收益,ct表示第t年教育成本。t=0表示开始接受教育,T为生命周期长度。上式中r表示教育的内部收益率。

用内部收益率法计算教育收益率时,需要获得详细的个人教育成本数据,以及个人在不同年龄时的收入,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获取数据。

3、简便收益率法

1992年,Groot等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其函数形式如下:

用简便收益率法计算教育收益率时,需要获得个人收入数据,以及个人的受教育年限,使用起来较为简便。

二、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实证

经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对中国教育收益率整体估算,Jamison和Gaag利用1986年甘肃徽县的调查数据,估计中国教育收益率约为5%;Byron和Manaloto估计1986年中国教育收益率为4%;Zhao(1997)用1985年北京市数据发现教育收益率约为4.3%;赵力涛运用1996年的数据进行估算,得出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为6.3%;陈晓宇等利用2000年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得出中国教育收益率为8.5%,接近于国际平均水平;姚先国利用2004年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城镇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约为8%;黄斌等(2012)运用2009年入户调查数据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达到13.1%;孙志军(2014)基于双胞胎数据测得教育收益率为14%。

二是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以往大多数文献表明较高层次的教育水平有较高的教育收益率,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收益率也随之提高。李实和李文彬1994年测量出城镇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明瑟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67%、3.38%、3.85%和4.48%;陈晓宇等(1998)测出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分别为初中3.59%、高中4.19% 、中专6.76% 、大专4.67%以及本科6.58%;岳昌君(2004)运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高中和初中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8.84%、6.24%、5.40%、5.24%和3.74%;张车伟(2006)测算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收益率为4.12%、9.7%、8.03%、5.26%;张驰等(2016)测算出不同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分别为初中1.4%、高中/中专6.0%、大专5.1%、本科7.9%、研究生10.0%。

三是不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估算,许多实证研究已证明了教育收益率存在性别差异。赖德胜(1998)研究发现女性教育收益率(5.99%)高于男性职工的教育收益率(5.14%);陈良焜和鞠高升(2004)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1996-2000年的数据测算连续五年男女教育收益率分别为6.53%和4.717%、9.117%和4.978%、9.816%和6.094%、8.194%和4.944%、10.273%和6.749%,证实了女性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杜育红等(2006)利用内蒙古赤峰市个体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得出,女性的教育收益率(9.35%)高于男性的教育收益率(7.54%);刘泽云(2008)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女性职工的教育收益率比男性高约2个百分点,其原因是教育水平与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呈反向关系;娄世艳等(2009)测得城镇男性和女性教育收益率分别为6.23%和7.49%,女性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是由人力资本差异、性别歧视和补偿性工资导致;邓峰等(2012)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教育收益率分别为9.3%和11.7%,教育的配置作用是造成女性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

四是不同地区的教育收益率估算,许多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教育收益率。王海港等(2007)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有很大的地区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省内各城市之间;杨荣海等(2012)利用云南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表明城乡差距对教育收益率有显著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赵显洲(2015)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教育收益率研究趋势展望

文章从教育收益率的模型和方法出发,回顾了教育收益率的理论。从中国教育收益率整体估算、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估算、不同地区的教育收益率估算这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进程,也有利于我们理解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关系。

目前对教育收益率研究有一些关注点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有一些学者发现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研究与之前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点,毕先进等对珠三角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进行研究,引发了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的思考。有学者试图引入新的控制变量使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更加准确,如使用双胞胎数据来控制能力和家庭背景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还有学者主张运用非线性模型对教育收益率进行估计,如半参数或非参数方法,这些新的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动向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关注。

[1] Mincer.J.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 .

[2] 于洪霞.生命周期偏误、终身收入与中国教育收益率的估计[J].管理世界,2014,12:51-61.

[3] Psacharopoulos,G.Returns to Education:An updat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 Comparative Education,1981,17:321-341.

[4] Groot,W. and Oosterbeek,H.Optimal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under uncertainty [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92, 11:41-49.

[5] Jamison and Gaag, Education and earning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87,2:161-166.

[6] Byron,R.P and Manaloto,E.Q,Return to education in Chin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90,4:783-796.

[7] Zhao,Yaohui.Labor migrationandReturnstoRuralEduc ationin China [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 cs,1997,79:1278-1287.

[8] 赵力涛.中国农村的教育收益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3:98-109.

[9] 陈晓宇,陈良焜,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65-72.

[10]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2004,6:1-7.

[11] 黄斌,钟晓琳.中国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基于三省六县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2,3:18-26.

[12] 孙志军.基于双胞胎数据的教育收益率估计[J].经济学(季刊),2014,3:1001-1020.

[13] 赵人伟,基斯·格里芬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 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8,6:33-37.

[15] 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S1:135-150.

[16]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59-70.

[17] 张驰,叶光.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分布特征与收入差距——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16,1:78-83.

[18]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2-49.

[19] 陈良焜,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40-45.

[20] 杜育红,周雪飞,金绍梅.欠发达地区城镇个人教育收益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的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5-80.

[21] 刘泽云.女性教育收益率为何高于男性?——基于工资性别歧视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8,2:119-128.

[22] 娄世艳,程庆亮.城镇居民收入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成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13-19.

(责任编辑:刘偲然)

猜你喜欢

收益率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年10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