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途径
2016-09-24赵妍
赵妍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教育管理方略]
浅谈医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途径
赵妍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阳光心态”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能推动个体向主动、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医学生更需要培养阳光心态,从而在工作中大胆面对问题,主动地承担责任,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难而上。文章在分析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培育医学生所需的符合社会、学校和个人成长成才的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阳光心态;培育途径
在这里,我们提出“阳光心态”的概念,这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能推动个体向主动、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可像阳光一样开发利用。在医学院校中,我们要训练学生培养各种正向、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积极面对工作上的问题、困难、挫折和挑战。这种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表现为从正面去想、从积极的一面去想、从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也就是说,只有形成积极的思维,才能引导出积极的行为。医学生是将来医疗行业的主体,他们的心态是否阳光很可能会影响以后医疗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就是引发我们讨论此类问题的原因。
一、医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我校新生心理调查情况
2014年我们安排1801名新生参加了心理普查UPI测试,其中,276名学生需要进一步关注,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5.32%(具体情况见表1)。2015年,1779名新生参加了UPI测试,同时还完成了SCL-90,其中,344名学生需要进一步关注,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19.34%(具体情况见表2),有上升趋势。其中,“UPI测试总分大于25,即一类关注对象”女生明显比男生多,经卡方检验,X= 13.878,df=1,p<0.001。
(二)与山西大同大学的调研结果相似
该大学医学院神经医学心理教研组吴花林等研究人员,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168名学生进行调查,得知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性格内向、高神经质及精神质的个体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医学生SCL-90总均分及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t=4.44,5.11,3.96,3.43,2.41,3.63;P<0.05)多数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显著性;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男、女医学生EPQ的N分均较高(U=3.19,2.45;P<0.05),女生的E分、L分均较低(U=1.98,P<0.05;U=2.39,P<0.05);而男生的P分较高(U=2.02,P<0.05);EPQ各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多数因子分呈相关关系(P<0.05或P<0.01)。
(三)“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湖南省研究学者邱向英课题发现,“90后”大学生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反映出其抗挫折能力较为薄弱,而且在面对社会压力时,难以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倾向,迷失自己。可见,新时期的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应提升心理素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更需要注意培养“阳光心态”。
表2 2015年新生存在心理问题情况汇总
二、培育阳光心态的重要性
每一位医学生在步入医学学府的时候,都曾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并为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然而,能够恪守承诺,一直为医学事业发展而努力的想法,对当前的医学学子而言,是一种挑战。
(一)国家推进医改的需要
这几年,医闹现象逐渐严峻,医生们都很担心安全行医的问题,特别是女生,考虑安全问题比男生更多。不少医学院校纷纷成立武术协会、女子防身术协会等,反映了医学生的忧虑心态。医改的目的是要改变医疗资源“倒三角”的结构状态,即促进社区医疗发展,使病人分级诊治,保证常见病、多发病的快速、有效诊治;减少大医院患者密集,确保高、危、重疾病得到及时处理。在完善医疗体制的同时,实施“5+3”再加专科2—4年的培训模式,从制度上保证医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多一些全面认识医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医学生就更能主动地调适心态,配合改革的进行。
(二)医学院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这关系到医学生是否具有高尚的觉悟和品格、快速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完善周到的办事能力,以达到健康成长成才为目的,最终投入社会,与患者一同与疾病做斗争。按照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如果情感方面激发不出来主动,价值观与医学素养的需求相距甚远,则会影响认知,更影响动作和技能的发挥。可见,心态调整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受“互联网+”的冲击,观念不得不改
互联网已牢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医学的心理冲击是相当大的,无疑对医学生也产生很大影响。家庭对医学生的期望从来都很大,父母、亲戚只要身体上出现丁点不适,都喜欢问问家里的“医生”,也不管他是否只是刚刚入校的新生。有的新生明确表示自己对这个期望深感压力。目前,网上预约挂号、远程问诊、远程手术、机器人内窥镜等形式逐渐兴起,他们开始纷纷探讨未来的医疗模式,这是医学生对职业规划焦虑的体现,也说明了职业素养的需求性很大。
(四)社会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小觑
由于老年群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且在照顾方面更需多加费心,老人治疗的经济情况也是千差万别,这对临床医生的考验层出不穷。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又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需求”,通过二胎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一方面将随之催生各种医疗问题,另一方面也提示了金融、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发展面临市场准入障碍。
三、培养医学生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
我们希望医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应大胆面对问题、挫折、困惑和责任,采取积极的行动。这些正面的需求,都需要医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笔者思考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树立长远目标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明确的目标,才可以规避各种负面消息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地引导医学生将未来的目标制定得更长远一些,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每一位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都知道这个过程很艰难,说得目标太高大上,学生就会完全放弃,而如果迁就学生的自由发展,那就是除了升学考研,就是规培。怎样帮助医学生结合自身具体的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困惑,还需要多主动跟医学生沟通,多与医学生讨论当前各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把很多现实的例子摆出来,让医学生学会唯物辩证地分析,自信地走下去,若干年后昂首走出象牙塔,进入医疗行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为深爱的事业奋斗此生。
(二)完善知识结构
孔子在《论语·雍也》曾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每一位医学生就应该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其智商固然重要,专业知识也很重要,但这些都不是全部,还需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比如个性素质、价值观、礼节等。这就要引导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行业调查、科技创业、见习实习等机会,从多维度了解医疗行业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从而了解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文素质。
(三)掌握心理调适技能
心理调适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多,如宣泄法、呼吸法、认知协调法、逐步脱敏法等。近几年兴起对意志力的重新认识和利用,有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资源,既然是资源,就会被用完。假如感到某事耗费了个体过多的意志力,他就会产生焦虑;如果个体感觉并不焦虑,很可能他已经进入“习惯状态”,产生享受的愉悦感觉,这样,意志力就能“节省下来”,去完成其他尚未形成习惯或需要耗费意志力的事情。既然是资源,意志力还可以开发利用,可以用“生长”来比喻,那么,我们由此可以坚信,心理可以被调适过来,前提是有足够强大的精神意志力储备。比如微笑,可以归于情绪性劳动,也可以将之归于一种“动力定型”,如果被“定型”,那就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性地进行医患有效沟通,使整个就诊过程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1]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29.
[2]高阳,马宁.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1):79-80.
[3]李娟维,苏华.缔造大学生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184-186.
[4]邱向英.提升90后大学生职前抗挫折能力的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0):209-210.
[5]林丽.用阳光心态开拓职业教育新领域—以职业教育标准打造乡村旅游联盟特色项目研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35-237.
G718.5
A
1673-0046(2016)7-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