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016-09-23钟卫林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2012年,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启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会计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根据建设任务实施计划,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在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构建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27-04

收稿日期:2016-05-20

作者简介:钟卫林(1970—),男,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职财经教学。(广东 高州/525200)

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会计专业本着服务茂名、面向全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结合自身的专业基础、办学定位和就业(服务)方向,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等为依据,依托高州共禾皮革制品有限公司、高州市保利不锈钢制品厂、高州广客隆、广州正粤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作企业,共同构建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能力培养从模拟仿真→仿岗→实岗,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会计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会计职业工作能力。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要与行业从业人员岗位任务胜任力相匹配,这样才能使培养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特质需求。

我校会计专业主要面向茂名本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各类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单位,培养从事会计核算、出纳、收银、会计代理、税务代理、仓库管理、统计、商务文秘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担任会计员、出纳员、统计员、仓管员、收银员、办税员、商务文员等基层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经过专业教师、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行业专家等一起深入多家当地具有较高代表性的会计服务业、工业、商业、餐饮服务业、广告业、旅游业、酒店业等行业企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调研、分析、归纳、总结,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手工记账、电算会计记账、点钞、传票技术,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良好文化素养,掌握财经法规、财税金融、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身体和心理健康。

2.人才培养的途径

(1)制定以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按学生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专业建设,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使人才培养方与人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工作岗位对接。

(2)改革和创新开发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实现实际的会计工作项目和任务与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和任务对接。按照会计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工作过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配置相关会计工作职能岗位,将相关职业岗位的作业流程分解,根据每个流程所需掌握的技能,形成对应的课程和项目模块,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并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优化项目课程体系。从行业企业聘请实践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和项目课程开发,开发突出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项目课程教材。

(3)改革教学模式,推行以会计工作岗位项目为主线、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植入会计行业企业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任务,对接会计工作过程,把理论、实践、技能密切结合,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4)加强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实施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需要有相适应的软硬件条件的支持。会计专业应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专业资源和校本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行业等拓展实践教学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促进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要把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学业评价的基本准则,评价阶段的连续性,评价对象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职业教育质量的评定与检验要具有开放式性,以学生学业动态考核,检测修正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专业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1.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与会计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校企合作),将工作项目内容与学习项目内容相结合、岗位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结合、岗位工作要求与学习目标要求相结合(工学结合)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前期调研数据,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结合校内专业实际情况,围绕会计员、出纳员、办税员、软件操作员、仓管员、收银员、商务文员、促销员等毕业生典型就业岗位,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分析和确定岗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掌握岗位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真正选择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3.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描述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纳出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表,得到工作领域的框架和大致内容,但分析表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有限,对工作任务的特征研究不深入。所以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后期还需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采用观察、访谈、问卷和工作记录等方法,置身于专业工作,从专业角度观察、体会和解释所观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行为,审视实践专家的陈述,从而真正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内涵,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特征的描述,进一步明确课内容。

4.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改革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参数,围绕会计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对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即是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围绕着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并在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之间形成某种对应关系,这种采取课程与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彻底解构学科课程的功能,应成为当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取向。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不再是单纯传授的专业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尽量的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学会解决会计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培养职业道德,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构建过程是一个从社会到企业再到学校的逐层向内延展过程。实现由“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现实人才需求、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自外而内的课程体系设计(如下图所示)。

以项目课程的实施为基础,人才培育过程是一个逐层向外推进的过程,最终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调整、企业所需能力与素质的满足、促进行业人才供需平衡”的专业人才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发项目课程和项目教材

通过加强与会计行业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校企合作),将工作项目内容与学习项目内容相结合、岗位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结合、岗位工作要求与学习目标要求相结合(工学结合)重构课程体系之后,再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会计行业标准,突出会计核算、出纳、软件操作、商务文员、仓管、收银、办税等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就业岗位,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的参与下制定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开发项目课程定纲定标,将实际工作项目和岗位任务通过项目课程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项目+岗位),开发出相应的项目教材,为改革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6.推行项目教学,培养岗位技能

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教材源于岗位工作实践,是将实际工作项目和岗位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项目+岗位)的成果。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就是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也是将实际工作项目和岗位任务与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和任务结合的过程(项目+岗位),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岗位技能。

三、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本身并无法保证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还需要辅之以多种保障条件,如师资队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要素。

1.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是实施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保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行业专家、企业实践专家走入校园,教师走入企业着力实现技能提升从而成为“会计师十教师”或“经济师+教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而言,为强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可以运用“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分步骤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会计专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型企业,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会计软件应用技能和企业管理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职称资格考试,以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从而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通过从会计专业服务机构或各类型企业聘请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会计实践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和课堂,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2.建立校内、外无缝连接的实训基地

良好的实习实践基地环境是实现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在校内,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实训室的作用,以仿真会计凭证和模拟会计岗位工作,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探索开展以会计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真实的会计岗位工作、实岗实习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托专业与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拓展实训基地教学功能,有效提升实训基地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价值,逐步完善“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3.完善与“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实施“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人必要条件,通过建立并完善与“项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专业设置与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实训室建设与使用规定等等,使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能够不折不扣的执行。

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之后,要根据各相关项目课程选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必需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岗位操作技能。

2.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借助网络、信息化学习和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仿真会计实训软件等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教学中熟练驾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实现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教学要求

1.各门课程应通过多个有机联系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以行动为导句,强化学生是行动的主体;每一次课、每一个情境(或单元)开始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即工作任务和内容);以引导的形式(问题、启发等)切入,理论讲授简洁明了,切忌长篇大论;知识学习与任务演练相融合.切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2.每次课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何调动学生等)的准备;教师应侧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

3.注重学习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动态。

4.在教学教程中随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摆放、完工后清理、保管责任、书写打印要求及行为语言等。

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企业会计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养成团队协作和保守秘密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田秋丽.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

[2]刘加勇.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8(20).

[3]邢运凯,谢朝德.以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成人教育,2011(31).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