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学
2016-09-23田敏
田敏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学。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一切知识、一切资源、一切方式都要围绕学生重组。从这一核心理念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本教育并没有抛弃有感情地朗读,而是强调在学习动态过程中去整合,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合在生本教育中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在前置性学习中渗透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先学,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自学。教师本着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原则进行设计。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筑路大军在怎样的环境下说的?从中你感受到筑路大军怎样的精神?在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习下,学生通过自学对筑路大军有了深刻的印象。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学生就铿锵有力地、非常激昂地读出了课题。我趁机追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读时,他们有的说,这是筑路大军在困难重重中说的,这样读才能体现出他们昂扬的斗志;也有的说,这是他们在困难中激励自己斗志的一句话……这样深刻的领悟,这样透彻的理解,完全是学生在自我阅读中领悟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二、在小组交流中引导
小组交流就是教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之间在自学探究的体验之上,结合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疏通。在相互交流中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使问题得到全面而又深入的解决。正是基于交流这个话题,学生只谈自己的感受而忘了有感情地朗读了。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授课教师在深入到小组交流中去了解学习情况,引导学习交流的同时,针对一些优美的、感情丰富的句子,引导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感受是很必要的。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学生分别抓住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他守财奴的形象,讨论激烈,交流中神采飞扬,有人还比起指头边说边分析,使站在边上的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能力,插话道:“各位,严监生给你留下最深的是什么?”“当然是两根手指。”也有学生说他的神态。“同学说得很有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将这鲜活的形象展示给我们的小伙伴呢?”有学生脱口而出:“读!”于是他们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文章。后来在全班汇报中,他们小组展示了他们朗读的成果,在这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
三、在全班汇报中鼓励读出感情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感情。在全班汇报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这一环节,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再一次次质疑、解疑,已经替代了教师的语言描绘,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巧妙引导朗读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对人物深刻认识,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本对话,积累语言,深化情感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根据课文的类型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
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创造的课堂,注重学生的生长过程,注重他们的长远发展。在生本课堂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是尊重文本和学生的自主体验的体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和学生独到的体会创造性地进行。比如学习《草原》这一课,课文一开头就这样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进行主问题设计:这句充分抒发了作者看到草原后的愉悦心情。在草原上作者究竟看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小组交流感受,将感受到的东西通过读的方式有感情地读出来。在这样情景交融的文章里,我引导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了,课堂活了。而在《小木偶奇遇记》里,我主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下功夫,用这种读后评、评后读、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下让学生表演。分角色朗读为表演奠定了基础,表演推动了朗读,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深化了人物形象。在生本课堂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授课教师必须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实质上是阅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它需要熟读,需要精思,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它需要情感化验,需要驰骋想象。抓住这个小小的切口,整个阅读教学的品质就可以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