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
2016-09-23张燕子
张燕子
摘 要:农村幼儿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其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相对较低,专业发展态度较为消极,他们在专业知识的扩展和能力提升方面均有较大需求,期待实践性强的学习模式。本文针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缺少它,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停滞不前。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对他们的专业需求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现状,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合理规划专业成长路径,提高职后幼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参与“国培”计划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99%。研究者还抽取了12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对问卷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三、结果与分析
1.专业发展自主性与态度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相对较低,只有14.4%的教师非常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相对消极,32%的农村幼儿教师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26.5%的教师经常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期刊、杂志,39.9%的教师会主动争取幼儿园提供的学习机会,这说明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意识还不强烈。
2.专业发展环境与条件
农村幼儿教师现有的专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32.9%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能为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仅35.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为其提供了学习或教研所需要的期刊和其他幼教参考资料。另外,84.8%的教师表示,自己所在园不能提供较多与专家、园外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81.7%的教师认为,自己幼儿园没有经常开展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这些数字反映了大部分农村幼儿园还不太注重为教师提供业务成长必需的平台。
3.专业发展内容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比较缺乏幼儿教育学和幼教心理学等背景知识,这个比例占到44.7%;缺乏幼教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教师占33.8%;认为对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缺乏了解的占24.7%;认为缺乏卫生保健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占17.7%;认为缺乏幼儿护理保健技术的占18.4%。具体来说,在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农村幼儿教师急需提升的是游戏活动设计能力(37.4%)和教育活动设计能力(35.9%)。
4.专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农村幼儿教师需要的学习培训方式、案例分析与讨论(48.0%)位居第一,其次是实地考察观摩和听优质课。专题讲座这样的培训方式备受冷落,这可能和农村幼儿教师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有关。培训中的专家讲座以理论讲授为主,致使教师们觉得专家讲座“收获不大”。可见,农村幼儿教师比较渴望的是一种活动式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为主要途径的学习。
四、对策与建议
1.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1)坚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投入感。因此,我们要鼓励农村幼儿园教师树立“立足基层,服务山乡”的思想理念,宣传、弘扬服务农村教育的意识,要脚踏实地,并不断地展现自己、提升自己,坚定自己献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理想。
(2)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学习的自觉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幼儿教师有了较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才会主动采取各种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方法与措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农村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如专家引领、读书交流会、撰写教育反思等,积极引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之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2.建立园本化的农村幼儿教师成长机制
(1)加强园所管理,为教师创设适宜的专业发展环境。首先,应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其次,建立明确的农村幼儿教师进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本园教师进修,保证本园教师具有培训进修的机会和时间。再次,建立常规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本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以常态化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2)初步建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法是以翔实的档案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在某阶段、某领域的发展过程,反映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特点。农村幼儿园可以鼓励本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自主收集自己的专业学习成绩和进步材料,整理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研究课题、自我规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真实记录自身的专业成长历程,让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建立学习共同体,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年龄结构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学习共同体中,团队教师可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研讨。通过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意见的切磋,使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教育观念,与其他教师相互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以团队的力量带动教师个人的成长。
3.建立并落实园所帮扶制度
城乡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与分布情况,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将优质幼儿园和需帮扶的幼儿园结成对子,实行园所“帮扶”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增强了园所间的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园所“帮扶”制度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实时监督,给予指导评价。示范园应切实结合帮扶园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如教学观摩、同课异构、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网上交流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帮扶活动,使园所之间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4.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要充分考虑我省农村的实际现状,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求,制订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整合课程模块。以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为基础,使其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评估、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利用、农村家长教育观念引导等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促进我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增加案例分析、观摩实践、疑难研讨、交流分享的机会,注重现场学习、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保证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汪家宝,等.襄阳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