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竞争与产业制度变迁
2016-09-23谭帅,续继
谭 帅,续 继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经济研究
贸易自由化、竞争与产业制度变迁
谭帅,续继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当下,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存量改革的最大阻力。通过降低关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是迫使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途径之一,从而促进产业制度变迁。然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其传统优势维持市场份额,这成为了关税政策对产业制度变迁影响机制的一个强有力制约。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回顾与理论分析后,本文利用2003-2008年产业面板数据,就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制度变迁的影响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印证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只有考虑了市场竞争程度与关税的交互影响之后,降低关税才能对减小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贸易自由化和促进产业制度变迁,从而加快存量改革。
产业制度变迁;贸易自由化;诱致性变迁;系统GMM;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存量改革;关税
一、引 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取得了令人惊叹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难以根除的弊病。其中,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长期关心的课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2012年两会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精英,要求深化改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呼声日益高涨。樊纲在2000年就曾深刻地指出,要想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必须着眼于发展非国有经济。也就是要明晰产权、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但近年来“国进民退”现象令人堪忧,尤其以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计划为代表,实际上大部分的贷款都流向了国有企业。我国所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是在暂不触动旧体制的情况下,先发展非国有经济,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逐步改革国有经济①樊纲:《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但是杨瑞龙认为这样的增量改革,如今已面临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在的改革动力逐渐衰竭②杨瑞龙:《增量改革是现阶段改革的核心》,2011-11-26,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11126/144910887148.shtml。。要将改革进行下去,必然要对存量进行改革。
然而存量改革的困难巨大。相较于增量改革的帕累托改进,存量改革需要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重新划分利益格局,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过程将触动原有的利益集体。当下,国有企业还是能凭借各种优势维持市场份额,使得存量改革的推进受到强有力的制约,成为存量改革的最大阻力。虽然内部改革困难重重,但我们还可以利用外部压力促使改革的进行,这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初衷之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新制度安排的创造,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卉质蓝新:《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读书笔记,2008-09-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605120100ahez.html。。林毅夫在其1994年的文章中指出,相对于强制性变迁的强制和激进,诱致性变迁具有渐进性,从局部到整体,变迁过程更为温和*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当下增量改革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无法迫使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需要进行存量改革。而存量改革为非帕累托改进,此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改革,会触犯利益既得者利益,政府针对利益既得者议价能力弱,改革面临的困难较大。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方案,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实施贸易自由化,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方式,有可能对产业制度变迁有正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对外开放对产业制度变化的影响机制需要建立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关税,国外产品以更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厂商利润空间下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对价格作出反应,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被市场淘汰,更多的非国有企业进入该行业。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下降,市场化程度提升。而另一方面关税降低仅仅代表商品市场的开放,要素市场依然没有放开。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资源配置不均,国有企业享受更多资源。面对不公平的要素市场竞争,民营企业面临资源紧张、商品过剩局面,更容易被挤出市场。对外开放在不公平竞争机制下,反而会使国有企业凭借自身固有优势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不利于制度变迁以及存量改革。
贸易自由化究竟有没有影响我国产业制度改善,如果有所影响,那么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的,这些机制与我国特殊的国情又有怎样的关系,都是亟待我们在经验研究上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制度变迁进行回顾与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3-2008年产业面板数据就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制度变迁的影响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只有考虑了竞争程度与关税的交互影响之后,降低关税才能对减小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贸易自由化促进产业制度变迁的作用。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国际文献与国内文献,总结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为数据、计量模型和内生性,介绍数据使用,应用模型和内生性问题的识别策略;第四部分为计量结果及分析,阐述及解读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文献综述
实际上,就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制度变迁的影响国际上已经有过深入讨论。Bevan、Estrin和Meyer研究了制度发展与国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发现国外直接投资对正规制度发展有正向影响。同时,有些正规制度,如外汇与贸易自由化等,也会对国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Bevan A,Estrin S,Meyer K,Foreign investment lo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13(1):43-64.。Acemoglu、Johnson和Robinson则提出减少贸易壁垒可打破原有制度的均衡*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The rise of Europe:Atlantic trade,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546-579.。1950年以后的西欧崛起深受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影响,这种贸易影响不仅有直接影响,还有造成制度变迁的间接影响。大西洋贸易体系加强商人凝聚性,制约君主制,改善财产权保护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学者们也发现并非所有参与大西洋贸易体系国家都快速进入工业化,这可能与国家内部的竞争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Fogel、Morck和Zhao指出,贸易自由化不会必然带来产业制度的改善,不同的企业对于相同的公共政策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初始制度对应形成不同的制度变迁机制:若当前制度发展相对较好,企业和潜在竞争者依赖现有的制度,贸易自由化扩大更有可能带来制度的改善;反之若当前制度缺失,企业和潜在竞争者缺少对现有制度的依赖,贸易自由化则可能带来制度的恶化*Fogel K.,Morck R.,Zhao M.,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Harvar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2005(2098).。Levchenko在研究了国际贸易对制度的影响后指出,不完善的制度能为政党创造寻租机会并且成为交易中的一个比较优势;当两国共享相同的技术时,面对开放,两国均有动机改善现有制度,但当一国具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时,两国均没有动机改变现有制度*Levchenko 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2013,29(5):1145-1181.。
与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学术界针对贸易自由化对市场化进程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沈坤荣和李剑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影响途径为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改革进程*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赵伟和黄上国分析了“入世”承诺的履行对于中国制度变迁的加速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影响产业制度变迁的机制及效果*赵伟,黄上国:《加入 WTO 的制度变迁效应——基于产业组织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丁宁则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有企业诱致性制度变迁有促进作用,这是变迁路径的主要外部力量,可以瓦解束缚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环境*丁宁:《外商直接投资与国有企业诱致性制度变迁》,《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3期。。
当前的理论研究多是针对西方国家进行,具体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地位有所差别。如果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地位平等,但国有企业效率相对低下,国外市场的开放会通过改变国有企业份额影响产业制度变迁。关税降低使国外产品以更低价格进入国内,导致厂商利润空间下降,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被市场淘汰,更多的非国有企业进入该行业。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下降,市场化程度将提升。然而贸易自由化对于国有企业份额的降低是“有条件”的,需要通过竞争性市场发挥作用。例如,尽管关税很低,如果市场竞争程度本来不高,国有企业在政策(如贷款)上占据优势时,开放会对私营企业产生更大的冲击,反而不利于降低国有企业份额。
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而由于金融领域并未开放,要素市场实际并未得到改善。要素市场开放速度低于产品市场,在资本、能源、土地等方面,政府倾向性明显。刘小玄、蒋殿春和张宇指出,在酒类、医药、化工、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设备和金属冶炼等行业,国有企业依靠规模审批障碍、融资筹资障碍和市场范围的行政划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回避了竞争,并享受垄断利润。事实上,不仅是上述支柱产业,国有企业对各类生产资源进行垄断的情况,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都有所表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我国中央集权的银行体系在传统上一直不计成本地支持国有企业*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和市场:关于市场,产权,行为和绩效的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08年第7版。。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史晋川和赵自芳2007年指出的:虽然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早已降到不足50%,但仍在过去十几年里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80%以上的政府贷款支持*史晋川,赵自芳:《所有制约束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7年第6期。。当下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价格:一是放开进行市场竞争的商品价格,二是没有放开也没有形成市场的资源要素价格。前者充分实施市场化,是民营资本的聚居地,后者则没有市场化,由国有企业盘踞。而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商品过剩、资源要素紧张,使得市场化的行业利润越来越薄,而非市场化的行业存在暴利,实际上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汪寒力:《劈开垄断坚冰》,《南风窗》,2012年第5期。。
实际上,我国各个产业间竞争程度差异很明显。不完全竞争程度越大、生产要素配置扭曲越明显、行业竞争性越差也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越明显,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这里竞争性具有两方面含义:首先,竞争性越强的行业非国有经济发展越充分,经营经验越丰富,在面对国外产品冲击时,变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而更为重要的是,竞争性强本身意味着国家对这些产业的国有企业保护力度的下降,非国有企业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待遇。这样,在贸易自由化加强导致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时,民营企业已经有较高的发展程度,具备了抵抗外部市场冲击的能力。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加剧了竞争程度,而国有企业在这些竞争性行业利润空间本来就很低,而处于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扶植力度不足,即预算约束不是足够得“软”,难以抵消由于产权制度的缺失造成激励不足,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进而退出市场。国外产品的进入会同时对国有企业及非国有企业产生冲击。不同产业中这两者对冲击的反应不同。直观地讲,如果关税降低对国有企业冲击相对较大,则国有企业比重降低。反之,却会造成国有企业比重的上升,更加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进行。
三、数据、计量模型和内生性
本文使用的关税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WTIS数据库,该数据库报告了4分位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按标准划分的产业进口关税,文中所使用的产业数据来自《国研网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报告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细分至4分位的产业数据。为了与海关数据对应我们将国研网中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最终得到了73个3分位或4分位工业行业数据。利用2003-2008年7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试图解释贸易自由化究竟对我国产业制度的影响如何,并给出一个初步回答。
本文的基准模型如公式(1):
soeratio=tariff+competition+benefit/capital+tax/output+capital/worker
(1)
soeratio表示国有企业占内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产业制度变迁包含了广泛内容*现存研究中影响较广的是樊纲等(2011)连续测算的我国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该指数涵盖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化水平、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及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内容,共23个指标。但是他们并没有报告行业层面的市场化指数。。参照一般文献的做法,使用国有企业占内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来刻画制度状态和制度转型过程。该制度变量可以直接测度一个产业的经济活力,恰当地度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尽管它反映的是产业制度变迁中的一个方面,但其水平却与各个度量市场化程度的指标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tariff和competition分别为关税水平和竞争程度,是本文模型所关心的重要解释变量。竞争程度,用单位产出“分摊”的企业数来表示,即competition=企业数/工业销售产值,该指标的含义很直观,如果单位产业所对应的企业数越多,就意味着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该指标数值过小,直接使用会造成回归系数过高,故我们将其标准化。具体做法是,计算全部行业的企业数与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并以此做分母,计算出产业的相对竞争程度。
benefit/capital表示资本利润率。预测该指标回归系数为显著正向,即高的资本回报率会激励私人资本流入该产业,进而降低国有企业市场份额。
此外考虑到行业的技术特征以及我国的产业保护政策,我们还须控制资本劳动比和产出利税率。capital/worker表示资本劳动比,该指标可以刻画不同行业技术条件的差别。tax/output表示产出利税率,即单位产值上缴的税额。在产出利税率高的产业,地方政府会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扶持,可能更不利于减少国有企业份额和推动改革。而加入年份虚拟变量,则可以控制宏观经济因素对本文考察对象的冲击。
考虑到现实中国有企业比重变化是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当期的国有企业比重会严重依赖于上一期的值,所以我们在模型中加入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将模型(1)动态化。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基本模型的设定偏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动态模型估计方法消除某些变量的内生性,从而得到更为可信的估计结果*Roodman D,How to do xtabond2: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and system GMM in Stata,“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2006(103).。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我们在模型(2)中加入竞争程度和关税水平交互项,研究二者可能会存在的关系,考察外部市场压力与国内竞争程度的交互作用。
soeratio=tariff+competition+benefit/capital+tax/output+capital/worker+competition*tariff
(2)
如果仅仅使用OLS和“组内平均估计”,得到的计量结果尚不可信,本文结论会受到严重内生性的影响。可能存在如下内生性问题:(1)逆向因果性,竞争程度、关税水平实际受国有企业份额影响严重,当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谈判能力,左右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影响自身产业进口关税的制定,而非竞争程度、关税水平影响了国有企业份额;(2)遗漏变量,例如FDI对市场的开拓效应,以及其他难以度量的宏观因素,对国有企业份额产生影响,遗漏这些变量可能高估或者低估竞争程度、关税水平等对国有企业份额的影响;(3)共时性,改革与贸易自由化是同时进行的,竞争程度、关税水平与国有企业份额的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引入工具变量,采用系统GMM方法消除内生性影响。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作为实证分析基准,我们首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对模型(1)进行检验,但由于该方法无法控制未观测到的企业固定效应vi,因此我们继续采用“组内平均估计”(within group estimater)对式(1)进行估计。但正如前文中我们所分析的,关税和行业竞争程度很有可能与当期残差相关,而上述两种方法无法消除内生性的影响。且本文分析选取的是宏观数据,很难找到理想的工具变量,我们使用系统GMM方法,列(3)、列(4)分别为GMM“两步法”和GMM“一步法”的估计结果*系统GMM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类型,两步法可能造成估计系数下偏,因此一步法更为有效。。由于本文面板数据存在数据缺失,考虑到估计系数的有效性,我们采用“前向正交离差”(forward orthogonal deviation)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表1 模型(1)估计结果
续表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p<0.1,**p<0.05,***p<0.01
根据计量结果,我们发现最为关心的关税指标系数,只在组合(2)固定效应回归通过了10%显著性检验,且该指标系数很小,经济意义不明显。尤其是我们使用GMM方法控制变量内生性时不显著。所以我们无法据此关税降低有利于产业制度的变迁。
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符合我们预期。产出利税率的提高可提升国有企业份额。在上缴单位产值的税额的产业中,地方政府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税收上的优惠,国有企业更容易凭借自身固有优势,在市场中取得席位,不利于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从而推进改革。
资本劳动比的提高降低了国有企业份额。对于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技术含量高,竞争激烈,政府对于国有企业保护较少,国有企业份额相对低;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技术含量较少,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会带来大量员工失业等社会问题,政府保护相对较高,国有企业容易凭借政府扶持,占据市场,不利于缓解产权缺失造成的效率低下。
单位资本的盈利能力提高可以降低国有企业份额的事实容量理解:由于资本逐利性,单位资本盈利能力高的行业吸引了更多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在激烈的竞争中,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国有企业份额下降。
表2 模型(2)估计结果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p<0.1,**p<0.05,***p<0.01
现在转而考察模型(2),关税水平和竞争程度的交叉项均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符号为负,关税指标越低代表贸易保护程度越小。这表明产业内部竞争和来自国外市场的压力对于促进产业制度变迁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而在没有考虑交互项的模型(1)中关税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这印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即贸易自由化对产业制度变迁要通过激烈的国内竞争起作用。同样,来自国外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又会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国外市场挤占了国内市场,国内企业面临更严峻生存环境,效率低下企业将被淘汰。
由于GMM估计的结果更加细致可靠,我们主要关注该模型的估计结果。与模型(1)相比,各个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稳健,没有实质变化。参考Jaccard、Turrisi对含交叉项模型的系数解释*根据Jaccard和Turrisi的2003年的文章Interaction effects in multiple regression,在包含变量X、Y和二者的交叉项X*Y的回归方程中,无论该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与否,X的回归系数都应解释为在Y=0时X的影响;对应的,在没有交叉项的模型中,X的系数应理解为在Y取平均值时X的影响。Y的估计系数也作同样解释。,比较(1)和(2)中竞争程度的估计结果,关税水平从平均值降至最低时,竞争对于产业制度改善作用明显增强。当考虑了竞争程度与关税的交互影响之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关税降低、贸易自由化对于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冲击更大,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份额,推动产业制度变迁。
五、结 论
当增量改革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市场本身的竞争已经无法迫使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这时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促使产业制度变迁,即诱致性产业变迁。中国加入WTO后,加快融入世界市场,可以通过贸易自由化带来诱致性产业变迁。
然而贸易自由化并不能必然带来产业制度变迁。当市场竞争程度不高时,国有企业依靠政府扶持,在要素市场拥有更多优势,而民营企业面对国有企业的竞争,发展不充分,经验不足,一旦贸易自由化,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远大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反而可以抵挡住冲击,致使产权制度恶化。反之,当市场竞争程度充分时,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积累了相关经验和资本,而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扶持较少,面临国外市场的压力,产权制度缺失的国有企业受到更大冲击,更容易退出市场,保证国内市场效率,有利于产业制度变迁。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考虑了竞争程度与关税的交互影响,降低关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才能对减小国有企业市场份额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因此,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有助于协助贸易自由化政策迫使产业制度变迁。
谭帅(1990-),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续继(1991-),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F752.5
A
1003-8353(2016)06-0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