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探析

2016-09-23杨云峰喻贵华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江西省常态经济

杨云峰 邓 强 喻贵华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新常态下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探析

杨云峰1邓强1喻贵华1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3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在结构、发展速度和动力上都存在着新的变化,需要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一阶段。江西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上为欠发达省份。从与全国近几年的数据比较来看,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在全国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又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新常态下江西省如何寻找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创新发展速度来释放新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江西省;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发展路径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新常态时期。新常态这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埃里安于2009年提出的,主要描述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呈现与过去不同发展状态的一种新常态。欧美国家的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周期上的低增长状态,这与我国的经济新常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识别度。

我国的新常态具有独特的现实情况与特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及了新常态,这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新的定义;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首次系统性的阐述了中国新常态的深刻内涵: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表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常态下的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大背景下,地方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又有所差别。其中,江西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上为欠发达省份。从与全国近几年的数据比较来看,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在全国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又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一)新常态下的江西省经济概况

1.经济规模稳步上升。近几年来,我省GDP不断攀升,2010年全省GDP值达到9451亿元,增长率为14%;2014年全省GDP值为15715亿元,增长率为9.7%,均高于全国GDP值增长率(如图1)。从GDP增长率来看,我国2012年开始步入经济新常态,而我省2013年仍然保持了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4年稍有回落,增长速度高于全国近2.3个百分点。在全国进入新常态期间,我省仍然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经济增速下滑比全国要慢,可以说我省步入新常态时间比全国相对要晚,这就为我省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图1:2010年—2014年江西省与全国GD尸增长率比较图

2.产业结构初调成效。纵观近几年,我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其中,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说明我省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与此同时,我国2014年三大产业比为9.17:42.72:48.11,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由工业时代初步步入服务经济时代。与此同时,以LED产业、互联网业态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通讯器材、家电等升级类产品销售增长分别快于限上消费25.8、2.0个百分点,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901.2亿元,同比增长109.5%。

这是新常态下我省与全国发展的情况的不同之处,我们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还要加快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

表1:2010年—2014年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单位:%)

(二)新常态下江西发展面临的难题

虽然我省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特别是新常态的背景下发展面临的新困难与问题也较多。

1.经济总量规模偏小。我省GDP增长速度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速度超出全国增长水平,2013年在全国GDP增幅榜中排名第13,2014年排名第7,2015年排名第5,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但是在经济总量或是规模上来看,我省的GDP规模偏小。其中,2010年我省GDP占全国GDP比重为2.3%,2015年占全国GDP比重也仅为2.47%,相较于发达省份,我省的GDP总值偏小的总量严重制约了与全国同步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2.经济结构仍待优化。我省在经济的发展上,通过与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相比较,2014年我省的第一产业占GDP比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出约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偏大,远远超过全国第二产业比值;第三产业又发展相对较慢,落后于全国。从产业占GDP比值构成来看,我省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时代,还未完全进入第三产业为主的时代,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另外,我省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机器等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三大领域全年实现工业产值也迈入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3221.2亿元、1129.4亿元、1124.9亿元和1040.8亿,但经济规模和效益偏弱、企业普遍面临生存与创新的两难问题,2014年重点企业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较上年下降1.6%,半数以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较上年不同程度减少,新兴产业的兴起暂时还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的份额。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产业间的融合度不高,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我省产业结构的发展高度。

3.经济区域协调性不强。一方面,我省各市间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初步形成了南昌、九江为首,赣州、吉安和宜春等第二梯队,余下较小的地市如新余、萍乡等第三发展梯队。但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相比较,我省缺乏经济的龙头,存在全而不强的发展局面。2015年我省南昌和九江的GDP总值和为5902亿元,这远远低于周边省份省会城市GDP总值,2015年武汉GDP总值为10955亿元,长沙GDP总值为8600亿元,合肥5600亿元。而各地市间的协调创新性的发展有所欠缺,突出表现在产业政策、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和技术共享等方面,使得地区性的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很难形成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我省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规划中的定位不是很清晰,

综上所述,我省经济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又面临着诸多发展的难题,在全国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大转变的局面下,应积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动力和途径,以应对新的挑战。

二、新常态下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动力与路径

当前,我国对于新常态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新常态下应不断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模式。在新常态经济的大背景下,既要把握好新常态的大趋势,又要牢牢抓好经济增长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优效益的增长。

(一)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

1.坚持用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经济形势不断倒逼我们政府进行体制改革,旧有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明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将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解除束缚市场的体制障碍。面对新常态的新形势,我省要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一是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当前我省已经推出政府权力的负面清单,省一级层面的体系初步构成,但在具体实施或是市场主体对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第三方(社会)评估机制有所欠缺,急需要建立或引入相关机制。二是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发展环境。一方面,尽快清除阻碍市场统一及公平竞争的各种地方政策、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发挥政府作用,以自贸区的标准来衡量市场环境,改善市场经营环境;一方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逐步解除束缚社会资本的投资约束,扩大民间投资的范围,并积极进行投资的引导,从而不断提高投资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目前,我省民间投资并不是非常活跃,

2.坚持用创新提升发展动力。对于当前的贸易疲软、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的经济形势,要妥善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关键是要坚持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既包括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又包括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引进和吸收。既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内生技术创新体系,还要搭建以政府为导向的外生技术平台,如鼓励金融机构专业化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

(二)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

1.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近三年我省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值分别为15.68%、16.73%、16.24%;2015年我省进出口总值424.7亿美元,位居中部6省份城市第三位,这些充分表明我省经济外向型程度还不够。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充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省与其他内陆省份成为了“一带一路”的内陆战略支撑区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这一发展契机,南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九江作为我省长江港口的重要衔接点,应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外向发展机会,拓展国内外市场以提升全省的发展空间,最终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断的推销自己,加快实现经济的开放性增长。一方面,需要精心打造极具特色的江西品牌,如陶瓷、绿色农产品、矿产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等等,以品牌产品来提升我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速完成相应基础设施如通信、交通等,进一步提升硬件水平,减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一方面,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当资源供给或是产品需求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某些产业会从一国家或是地区向另一国家或地区进行转移。虽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但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转移。我省应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情况,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抓住东部部分产业转移的时机,引进相关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从而提升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对于新兴产业接纳与培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省利用现有的人力、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发展新兴产业,诸如LED、电子信息技术等,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3.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能有效推动经济内生持续增长。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全国的产业格局中仍处于较劣势的地位,存在着第一产业产品优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比重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于我省的产业发展应有明确的定位,既要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举措,又要有重点性的进行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再加工的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进而提升效益比。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业是经济立基之本,现代工业更加强调高效、节能等,在我省现有的新兴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化和智能机器等工业,以新代旧、以新带传来增强第二产业。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业、商业和餐饮业等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注重对于金融、物流、信息等引进和培育,打造“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

4.推进区域合理分工布局。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协调发展这一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强调了要加强城乡联系和区域联系。我省在总体绿色发展的规划下,要注重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与经济密切度。一方面既要坚定打造以昌九为核心的区域龙头,增强两者间的经济总量,从而加大对抚州、吉安的纵向吸引力,以点带动面,形成片区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东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接长株潭的优势,推动东西南三大区域的产业间的合作与分工,最终形成中北为核心、东西南并驾发展的新局面。

[1]黄志钢,刘霞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5(9).

[2]王晓舟.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商,2015(12).

[3]许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转化[J].理论研究,2015(4).

[4]李杨,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

[5]张鹏飞.新常态经济下甘肃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7).

[6]郑贵斌.新常态下山东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J].理论学习,2015(5).

[7]任保平,郭晗.新常态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选择与改革取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5(5).

[8]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走向好的新常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责任编辑:钟晨]

F127

A

1672-4445(2016)02-0033-05

2016-04-02

杨云峰 (1964-),江西余干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校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邓强(1983-),江西萍乡人,国民经济学硕士,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教研部,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喻贵华(1962-),江西进贤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江西省常态经济
模拟成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