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发展

2016-02-11邹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交通智慧政府

邹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发展

邹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3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进展非常迅速,各级政府也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市民幸福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而大数据却为智慧城市建设植入 “智慧”基因。大数据将深入到智慧城市的每一处领域,从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土地规划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商业往来。智慧城市建设加入大数据这个催化剂,将再次驶向快车道。

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治理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从2013年1月到现在,住建部已经公布了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多达近300个。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进展非常迅速,各试点城市的资金投入也非常大,地方政府也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市民幸福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少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认识存在不足,只是用旧思维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看作一个传统的工程项目,缺少长远的顶层规划设计;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比重过大,认为多拉几条网线,多装几个摄像头就是智慧城市,忽视了智慧城市中的软件建设;三是不能对原有城市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数据孤岛的现象依旧严重,难以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把智慧城市看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忽视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政府资源投入的严重浪费。

二、大数据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植入“智慧”基因。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在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应用的智慧融合,最终为人们提供智能化的生活、生产、管理运营模式,为城市管理服务,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服务[1]。大数据就是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它不仅能够对巨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还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智能地分析和处理。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大数据与物联网、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相关政策、规划的协同”[2]。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土地规划设计、在政府运营管理、在城市产业布局、在政府决策及公共服务领域、在企业的商业往来中、甚至在市民的衣食住行方面,大数据都全面促进着城市的“智慧化”。

大数据技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海量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加工、分析,并真正作用于具体细分行业。一是大数据融合技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造成城市各系统之间数据各自为政,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孤岛,这也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二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目前国际上基本都是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并行分布式技术。三是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相比于大数据融合和处理技术更为复杂,在国际上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三、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一)智慧交通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都远远超出了道路设计的通行能力,拥堵、污染、事故频发,这些都成为大中城市交通管理的难题。城市中的人们无论是驾车出行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几乎所有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提出了“智慧交通”的规划。大数据技术则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及时、准确获取交通数据并构建交通数据处理模型,为智慧交通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3]

大数据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道路通行设计及公共交通的规划上。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原始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道路、车辆及人的运行数据中找出规律,规划出更合理的道路通行设计,公交线路设计等。之前我们获取原始交通数据主要通过市民出行问卷调查、停车场流量调查、公交人流调查等,存在数据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而现在通过传感器自动获取道路流量数据、停车场闸机数据、公共交通IC卡刷卡及售票数据、出租车辆GPS等大量数据,这些系统一天产生的数据量可以达到PB级别。早先的信息技术根本不能处理此类巨量数据,这些数据中的隐藏价值也白白浪费了。现在我们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很快捷的制定出统筹与协调解决方案,有效提升道路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大大减少各个交通部门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如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实施多层次地面公交主干网络绿波通行控制以及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等。

二是在交通流量监控及流量预测上。大数据可以对不同领域内的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构建公共交通立体信息模型。如对城市公交IC卡刷卡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快捷的分析出城市公交的流量分布;结合交通和保险数据,辅以气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并加以预防,并在灾害天气及时做好人员安排,提升城市整体交通安全水平。在新的交通规划出台前,还可以用全局交通数据建立交通模型,预测新规划施行后的运行状态,发现规划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保证新规划的顺利进行。

三是在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提升出行安全水平。交通优化所涉及工程量较大,而大数据在这里就有了用武之地。借助于大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预测性,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快速整合城市道路各传感器数据,分析车辆行驶数据,构建交通安全运行模型。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可以为救援工作的决策指挥提供辅助,提升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是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监测支撑。在城市不同区域安装交通排放监测传感器,结合交通运行数据与环境数据,建立交通环境监测模型,结合历史对比珊瑚礁,通过大数据可有效分析出交通与环境相关性,建立低排放交通与环境影响的仿真系统。

大数据提升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能力,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个人交通数据的私密性保护、交通数据关联性的不完整、获取数据的硬件系统不统一导致数据格式的异构性、交通模型构建的有效性等。随着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智慧决策

大数据引领政府决策机制的变革。大数据不仅能够提高公共决策的政策水平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得政府在未来的数据化社会中,借助大数据网络平台,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也提出“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4]

首先,大数据能致力于利用海量数据改善政府与公民、企业以及其他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公民参与与政策各阶段相融合,促进公共决策过程的进一步开放。大数据极大拓宽了公民利益表达介入和信息共享的通道,导致政策问题的触发更为迅捷;大数据促进了信息在政府、专家与公民间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的互动交融,使政策的参与机制更为精细化;大数据有效整合了国家与社会力量,使多元主体参与的决策评估机制能达到一个动态均衡。

其次,大数据技术改变了公共利益表达与综合评估的方式,大数据正成为政策诉求和利益选择评估的重要来源。例如,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不同区域及不同平台间海量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可以实时动态地把握社会规律,综合评估公共问题的轻重缓急。政策议程的建构实质上就是政策制定者对公共问题做出的反应或将采取的行动,由于数据获取和信息输入的完整性和便利性,使得公共政策的问题触发越来越敏感,政策诉求的输入、调适与选择更为迅速,政府决策议程的原有启动机制需要做出变化。

最后,大数据使决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快捷。当前实现公众参与和有效决策的前提在于既能在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又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沟通。不同时代,信息之间的交流都依赖当时的特定技术,而大数据的出现意味着政府政策信息的平等交流与共享。借助大数据的全样本生成能力和分析技术,今天的政府决策过程可以包含完整的电子决策、电子传播、电子服务、电子参与和电子监测等内涵。[5]在公共政策科学化推进进程中,大数据将成为政府提升决策分析能力,并与社会形成信息共享交流的重要基础。借助民意调查、听证会等形式,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双向信息流动机制,共同产出政务信息,主导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促使政府决策体制和机制随着技术发展做出转型和创新。实践中,大数据在诸如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和运营、应急管理等公共政策中已得到推广和应用,但依然有材料表明,政府在大数据方面的行动要落后于企业,处于谨慎观望状态,尚未能解决自上而下“烟囱式”建设模式和“信息孤岛”问题。

(三)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是指运用知识、信息、创新、高科技等行为进行生产创造,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并具有较高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等五律协同度的产业,是用智慧创造财富的产业。[6]智慧产业的发展是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而大数据技术是这些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大数据也可以说是一场产业革命,它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作为“十三五十四大战略之一的国家大数据战略”,我国《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正在紧张制定中。“十三五”期间,大数据领域必将迎来建设高峰和投资良机。

大数据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互联网思维,必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环境,有力支撑产业的智能升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钥匙、新动能。而大数据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植入新的动力源泉。

在全球大数据浪潮中,中国正在从“跟跑”走向“领跑”。中国大数据市场的规模之大,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智慧产业方兴未艾这一巨大的外部想象空间,都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动力,激发新的梦想和新的实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大数据产业将被视为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珐码,贵州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智慧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意识形态的冲突呈加剧趋势,各类危机事件频发,人类社会将进入“风险社会”。智慧城市的发展最根本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必须提升城市中市民的幸福感,而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城市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应该是一种“智慧治理”的模式。

大数据使政府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大数据在对巨量数据进行筛选、提炼、挖掘、加工之后,可以提炼出某类事务运行的规律性。随着某类事件的重复出现,大数据就可以进一步揭示事务的关联性及其本质规律。这就为我们预防某类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而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就要求政府必须处理好这些数据的关联性,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优化办事流程,量化各类事务的处理信息。

大数据为政府公共安全应对提供了一种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在传统安全事件应对中,政府是事件处理的主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传统型的安全事务将增加,如社会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危机等。这就需要社会工作不断参与进来,实现自我管理。特别是在防范突发事件中,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监测人群活动、车辆流动,当数据达到一定条件时发出预警,防止事故的发生。2009年美国H1N1甲流爆发前几周,谷歌工程师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后,就得出了流感爆发的来源及未来的传播趋势,并及时通知卫生部门做好应对。官方后来也证实了谷歌对甲流传染趋势预测的准确性,并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进行对比,准确率达到97%。如在上海的踩踏事件中,如政府部门能借助大数据实行预警管理,当系统监测到外滩的手机数量过了预警线,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预警,并立刻组织警力现场维护,就可以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1]唐凯,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J].中国建设信息,2014,21.

[2]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 htm,2015-09-05.

[3]大数据助力汽车产业变革[EB/OL].http://www.ccidnet.com/2015/0522/9987182.shtml,2015-05-22.

[4]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2015-09-05.

[5]刘淑妍.数据时代政府决策机制的变革[N].学习时报,2016-03-28(A5).

[6]经济转型迎来智慧产业黄金发展三十年[EB/OL].http://pe.hexun.com/2015-12-04/180995541.html,2015-12-04.

[7]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2016-03-05.

[责任编辑:张乔娜]

F299.2

A

1672-4445(2016)03-0057-04

2016-04-08

邹阳(1978-),江西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教务处,硕士,主要从事政府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交通智慧政府
繁忙的交通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小小交通劝导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