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危机
2016-09-22陈晓平
陈晓平
里约奥运会闭幕,国际奥委会又一次挣得盆满钵满,但是,新一轮改革也迫在眉睫。
2013-2016年,国际奥委会总收入高达56亿美元,日均进账380万美元,约合2500万人民币,真正做到了“日进斗金”。其中,赛事转播权是最大财源,预计达4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1985年,国际奥委会启动奥林匹克全球伙伴计划(TOP计划),4年为一期。TOP计划精明的商业设计源自洛杉矶奥运会,只限一流品牌客户、一个品类限一家赞助商,迅速成为第二大“吸金利器”。2013-2016年,收入超10亿美元,2021-2024年将超20亿美元。
单单2015年,国际奥委会就新签了价值40亿美元的商务合同。尤其惊讶的是,其未来16年的收入都已早有保障,2014年5月,美国NBC环球与其续下长约,将转播权从2020年延至2032年,总金额高达76.5亿美元。
国际奥委会将高达90%的收入用于转移支付,主办城市的奥组委、奥运会团结工作处(Olympic Solidarity)、各国奥委会等众多相关机构,都会拿到不菲数额的分账,比如北京奥组委收到了12.5亿美元。在支出这方面,国际奥委会确实公道,确保“利益均沾”,大伙都有肉吃。其自身只保留10%收入用作开支,足够“高风亮节”,2015年,521名全职雇员的平均薪酬支出超过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2万元。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国际奥委会的商业化运作非常成功,其产业链以赞助为核心资金来源,进而带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广告模式成为其商业变现的核心,确也蕴含着潜在的巨大风险。
由于电视转播权和TOP 计划赞助成核心收入来源,一旦奥运会缺少“眼球效应”,无人问津,电视转播及赞助的供应源会立刻断裂,这对国际奥委会将是灾难性的。
不幸的是,这一届里约奥运会,不祥的征兆已出现。
据彭博的数据显示,在美国,里约奥运会直播收视率在18岁至49岁人群中下滑25%,NBC黄金时段奥运体育赛事的收视率比4年前伦敦奥运会下滑17%。有分析说,年轻的千禧一代正日益被其它的娱乐项目,比如电子游戏、电竞和Snapchat这些网络内容所征服,他们甚至不知道奥运会已经来到。
而奥运会越来越大的排场,也令申办城市望而却步。
比如,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政府投入资金达510 亿美元。高额的成本及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令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波兰的克拉科夫、乌克兰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奥斯陆相继退出2022 年冬奥会申办。很多巴西人因里约奥运会的庞大账单,一样表达出不满。
有鉴于此,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托马斯. 巴赫(Thomas Bach)在2014年提出转型,推出以《奥林匹克议程2020》为代表的改革方案。
该《议程》共有40条改革建议,其中建议奥运会预选赛及其他正式比赛可在主办城市之外举行,以降低申办城市成本、避免“申办军备竞赛”,并提出限制奥运会的参赛规模,以延缓其超大规模的势头,准备将夏奥会小项限定310 项以内,冬奥会小项限定100 项以内。
维持年轻人的关注度,对于奥林匹克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巴赫的前任雅克.罗格(Count Jacques Rogge)发明了青年奥运会。新的《议程》则谋求奥林匹克运动由“低频”变“高频”,一年365 天每天都鲜活、生动,甚至提议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奥林匹克电视频道,因为“很多有魅力的奥运会项目,除了每四年一次的夏季或冬季奥运会之外,其他的时间都很少被转播”。
简单说,眼前日子固然舒服,国际奥委会已未雨绸摸,谋求转型了。这家百年老店虽不是商业机构,但也着实精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