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双雄强势“袭港”
2016-09-22邱月烨
邱月烨
就在8月的最后几天,支付宝、微信支付标签终于在香港“合法本土化”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发出第一批“储值支付工具牌照(SVF)”,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获批。
据报道,第一批申请的 20 家公司中,有5 家获得牌照,包括支付宝钱包、Tap&Go拍住赏、Wechat Pay (微信支付)、TNG 电子钱包和八达通卡,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其余3家均为香港公司。
“储值支付工具牌照”即常说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不过,上述5家获得香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在具体业务的运作范畴上,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此次金管局公布的运作范畴包括线上支付、销售点流动支付、P2P转账及实体卡四项。而支付宝只获在线支付功能,微信则有在线支付和P2P转账。
支付宝最早于2007年进入香港市场,有数据显示,近1/4的香港市民使用过支付宝服务。支付宝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以下称《21CBR》)记者解释道,支付宝根据目前申报的线上支付服务,是香港市民“最迫切和最常用的网购支付服务”,目前针对香港用户的服务仍较初级,正式拿到牌照后,会逐步为香港用户打造“港版支付宝”。
此外,支付宝方面指出,金管局发布的牌照运作范畴指的是“持牌人现时的运作范畴”,并非指支付宝不能在香港开展线下移动支付,之前的线下覆盖主要针对来香港的内地支付宝用户。
而此次牌照运作范畴的“销售点流动支付”,即微信与支付宝在线下推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不过,在支付宝的新闻通稿中,明确提及到了在香港的线下商户覆盖数量:截至今年7月,已覆盖6000家线下实体,包括百货、便利店、超市、酒店和主题乐园等。
微信支付方面也向《21CBR》记者解释道,线上支付和内地的理解一样的,香港版的微信钱包也有九宫格,提供一些线上支付的服务,而P2P转账指的是WeChat用户之间的转账(P2P是英文的peer-to-peer,与内地理解的P2P不同)。
微信于今年农历新年用红包功能“袭港”,在港版微信的功能中名为“利是”,成功通过绑定银行卡获得一批移动支付用户,与内地的手法如出一辙。
据东方日报报道,香港的移动支付工具,大多以P2P转账服务起步,用户可通过应用程序进行小额转账,不过,TNG Wallet、微信钱包及拍住赏已“更进一步”提供P2M服务,即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程序与商户进行消费支付。
言下之意,似乎微信钱包已涉足为香港用户提供的“P2M”服务。
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曾说,香港市民习惯使用八达通,在移动支付方面已走在了前列。而八达通表明,拟今年内在其手机应用“O!ePay好易畀”中加入网上购物服务。P2M市场对于八达通来说,只是不同平台转移的问题——在香港,有超过2800万张八达通卡,相当于每个香港人拥有4张,每日交易宗数超过1300万,总交易额超过1.5亿港元。
今年香港移动支付工具战意正酣,香港信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表示,传统Visa及Master等收费系统平台一般收取商户2%至3%费用,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构成压力,“若有P2M平台收取约1%费用已极具竞争力,平台最重要是申请简单及方便易用。”同时,方保侨认为,现阶段P2M有巨大市场缺口,可吸纳大量中小企。
作为“过江龙”,支付宝和微信都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香港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并不发达。但正因如此,对于都在推动移动支付国际化的“A”和“T”来说,传统商业十分成熟的香港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试验地,对未来进入商业环境同样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其经验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