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016-09-22朱敬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主动被动

朱敬

摘 要: 小学生不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针对这一问题,细细琢磨叶老师的教学之谈后,作者深深认识到:要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达到“省时、高效”,必须教会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者在这一学年所教五年级中,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被动 主动 自改作文能力

1.帮助学生明确自改作文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自改作文的目的,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对修改作文的有效之见。如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我知道一切真正的大师的手稿都修改得很多,删去的地方纵横交错,用许多不定加进去,然后这些必定被删定被修改。”我国文学大师鲁迅对文章的修改非常重视。这些都说明修改的重要性,我还给学生讲一些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挂在墙上,认真推敲琢磨,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把通篇文章都改没了,重新再写。用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一步说明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品是改出来的”。大作家如此,小学生当然更要如此。通过引导,他们懂得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是终身受益的事。

2.指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

学生明确自改作文的目的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发现问题是修改作文的前提,如何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呢?

2.1作文写完后要反复看、反复读、反复思考。小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但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的。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后,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交给老师,而是专门抽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文章,鼓励学生反复思考,仔细找出文章的毛病。刚开始指导时,分如下步骤:第一遍读,让学生专门找错别字或用错的词;第二遍读,让学生重点找不通顺的句子;第三遍读,让学生重点放在文章有无点题,是否紧扣题目写等方面。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修改要求,学生改起来就有目的。就这样,看—发现—再看—再发现,认识在循环往复中螺旋式上升。对作文存在的毛病就会从认识不清到若明若暗,最后做到心中有数。

2.2读给别人听,虚心征求意见。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上,眼界受到局限,因而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学生读自己的文章,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看不清自己文章的“真面目”。我给学生指出这一点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轮流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学生听,其他三个学生听后谈自己对同学的作文有何看法,如何写会更好些。然后,每人针对同学提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

2.3互相交换修改,以好带差,面向全体。修改的时候,我将学生的习作全部收上来,然后将全班习作分成好、中、差三等,有意识地让“差”学生和好学生交换修改,中间层的学生,中上和中下的学生交换修改。互相交换改后,好的学生负责改哪个学生,就跟该学生面对面讲评,指出不足之处,该如何修改;“差”的学生改完后,要在文后写上批语,指出文章好在哪些地方。通过这样交换修改,以好带差,互相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3.交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在学生有了发现自己作文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3.1换。就是去掉作文中的错别字、不恰当的词及病句和不适当的标点,而代之以正确的字、词、句和标点。训练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就要从字、词、句、标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换,包括换文章的开头、结尾或其他段落。如一个学生在《街头的一曲赞歌》这篇习作里写他在街头目睹“自行车相撞”的场面,文章写得比较具体生动,但结尾却写得不够好:“这一场面,足以证明人的文明高尚的品质。”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了文章的结尾:“街头的这一幕,使围观的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见此情景,也甜甜地笑了。心想:街头的环境优美,街上的人心灵更美啊!这一幕,不正是街头的一曲赞歌吗?”修改后,结尾生动多了,不仅点明了文题,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3.2增。就是充实作文内容,把文章改具体。有的学生作文重点段落写得不具体,笔总是落不到实处,空话多。这时,老师就要指导学生充实重点段落的内容。如一学生完成看图作文《记一次野炊活动》时,对“野炊”这一重点写得不够具体,中间有这么几句话:“小明和小红负责垒灶和淘米,小明很快就把灶垒好了,就上锅,小红把洗好的米放进锅里,就生火煮起来。”为了把这段话写好,教师领着学生一起看图,一边看一边启发思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后,把上面这段话写得比较具体:“在小溪的一块平地上,瞧!小明先用几块石头比划着,看看哪块放得最平稳、合适。接着把锅放上来,看锅放得稳不稳。锅放好了,黄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又继续趴在地上升火了,一旁的小红也把米淘好了,正小心翼翼地把米倒进锅里。火生好了,黄明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烟尘,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看红红的火苗正舔着锅底,黄明和小红忙着添柴……”经过反复修改练习,学生对如何把文章改得具体就有了头绪。

3.3删。就是压缩语句,删掉多余的部分。有的学生作文,由于没有注意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有些不该详写的地方写得很细,使文章重点不突出。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删掉非重点段落中过细的情节,使文章变得结构严谨、中心明确。例如:写《清明节扫墓》时,有的学生把如何到学校集中,如何排队出发,行进间怎样写得过细,这些地方就应该删减。

学生养成了自改作文的习惯后,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习作水平有了较好的结果,这说明学生良好的习惯靠教师培养。

猜你喜欢

主动被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巧用“展示台”,让学生爱上识字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