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与网络交流的新常态
2016-09-22吴雅兰
吴雅兰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当前网络时代的交流特征,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交流的新常态。指出,网络语言具有解构性、碎片化、多元化的特点,有着强烈的后现代风格。而基于网络语言的变迁,网络中的交流呈现出了自嘲、儿语化、符号化和粗俗语言正常化的新常态。
【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交流;新常态
网络语言指的是人们进行网络交流“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和语言文字的特殊用法。这种语言是随着网络普及而流行,并被大多数网友认可和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来源于生活,现在也深刻的影响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它出现于网络,但在现实生活中也被用于交流。但从根本上而言,网络语言并不是一种新的语言,它产生于实际生活和真实系统的语言,经过借助、拆解、重组等加工而演变成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但在这个语言系统内,由于隐蔽了交流主体,人们的言谈显得更加轻松随意,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并且似乎又毫无章法和规律可言,永远无法判断下一个流行语是什么。
无物之词展现了网络语言的特性,而网络语言则展现了人们网络交流的新趋势。
一、无物之词的时代
在网络社会之前的时代,词与物的联系是从紧密到渐行渐远,而进入网络时代之后,词与物的联系已经被完全打破。以往是物决定词在日常实践中,我们更多的将语词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以它来指示客观的对应物。一个符号由一个词和头脑中的一个图像组成,它联系着真实世界中的一个“物”。但是如今则是词决定物,网络为符号的重组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素材来源,符号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意义来,与物的意义已大大背离。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建构各种新的意义组合。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人会把“绿茶”和“婊”联系起来,“绿茶”本是一种植物,而“婊”是对女子的辱骂,这两者原意毫不相关,但是组合之后就成为对“外表清纯,却城府颇深,攻于算计”一类女性的总称。人们可以比较随意地将符号重新组合,而不论其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就像“绿茶”与“婊”的组合,这一过程发生于再现活动,而不发生在与物本身的关系,绿茶仍然是绿茶。物仍旧是其自身,但是,物的意义在此传播过程中已经被改变了。
交流中,意义的建构已经无需再考虑什么真实的对应物了。在网络语言中,词变成一个符号,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要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其意义,不再追求确定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元芳,你怎么看”等一大批万能句式产生,它们并不是在追问“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和“元芳怎么看”的问题。而只不过是用以延续话题、善意的调侃或吐槽。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物之词的社会,无物之词成为网络语言总的象征。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脱离了固定的语言体系,不再是什么语境下用什么词,而是词语的意义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出现在与日常生活的物质限制毫不相干的场所。传统语言的逻辑结构已经无法适用,追求的不再是统一的定律,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消解、不确定性、反叛、自由、创新、多元、游戏等等。
1、解构性
网络语言对语义和语法进行解构,消解了原意,词语的意义变得不确定,语法也被搁置一旁。在语义上,过去人们使用词语必须考虑要表达的事物现象和词语自身的本质、联系。但在网络语言中,“打酱油”和酱油无关而是表示与自己无关,路过而已,“小鲜肉”和肉类无关,而是指年轻、帅气的男艺人。以及将“叫兽”代指为“教授”,还有“小公举”、“我去年买了个表”、“duang”等戏谑化的表达。在网络语言里,没有所谓的不可颠覆的经典和权威,都不过是一切只是戏谑,一场游戏、一场娱乐而已。
2、碎片化
由于网络交流多以文字为主,而文字表达很难像口语那样迅速、流畅和丰富。因此创造了很多不符合传统语法规范的新词或者语句来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放弃使用复杂冗长而又晦涩的句式,而多倾向于用简短、零散词句。语句的完整性被打破,比如“为何放弃治疗”缩减为“何弃疗”,同样的还有诸如“我伙呆”、“然并卵”等等简化语,用最简短的语言实现有效的交流,一句“呵呵”已经包含了千言万语。
3、多元化
一方面是来源的多元化,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语言也不再局限于中文汉字,大量的数字、符号、方言和外来词汇涌入和融合。比如“航母style”,“hold住”等中英杂糅的词语,“纳尼”、“伐木累”等外来音译词,“2333”、“6666”等数字词汇。另一方面是用法的多元化,很多的网络语言几乎是万能句式,可以被用于各种语境。比如“赞”,升职加薪可以“赞”,没赶上公交也可以“赞”,连失恋分手也可以“赞”。它们都不局限于一种语境,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都可以使用。
三、网络交流的新常态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背景以及人物之下的产物,与现实社会接轨,而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也体现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一些转变。
1、自嘲与自黑
网络上的各种“抠脚大汉”,“屌丝”,“单身狗”都是普通人对自己的自嘲和自黑。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人也参与到这一队伍中,范冰冰自称“范小胖”、杨幂也调侃自己脚臭。还有越来越多的名人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加入其中,他们越来越接地气,而与传统的“高冷”形象越来越远,似乎逐渐走下被众人膜拜的神坛。
自嘲与自黑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形象一种贬低化的评价,虽然揭露了自己真实的或不真实的缺陷,但实际上却保护了自己避免他人的嘲讽和攻击,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2、萌化和儿语化
在网络用语中,“萌”指的是“可爱”,儿语化指的是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常见的模仿儿童撒娇的口气,即交流呈现一种“低龄化”。
一是读音上的萌化与儿语化。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容易将zh、ch、sh、r与z、c、s、l的发音相混,也会出现h、f混淆,n、l不分。于是这些读音被网络语言所吸收,产生了一些新词,如妹纸(妹子)、次饭(吃饭)、灰常(非常)、碎觉(睡觉)、伦家(人家)等儿语化的语言。
二是词汇上的萌化与儿语化。交流过程中大量使用叠词,除了前文提到的“萌萌哒”还有诸如:吃饭饭(吃饭)、洗澡澡(洗澡)等,基本上每一个词汇都可以通过叠词变得儿语化。
三是语气上的萌化与儿语化。在语句的结尾部分加上“嗯”、“啦”、“嘛”等语气词,使得原本严肃的话语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气。即使一个简单的“~”也可以改变话语的语气。
①今天晚上吃饭。
②今天晚上吃饭~。
③今天晚上吃饭吧。
④今天晚上吃饭饭吧。
以上的话语由于结尾语气的变化,可以感受到亲密度呈现一个递进的趋势。一是比较官方的,两人之间可能不熟;二是两人之间熟悉但是关系不够亲密;三是朋友的程度;而四可能就是恋人或者闺蜜之间的对话。
在这种交流中,大家都处于一种“卖萌的”状态。通过这种语言,可以使交流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可以活跃气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产生一种安全感。
3、符号表情化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大多交流是隔着或大或小的屏幕,没有直接的面对面,也就无法看到对方交流时的表情和神态。所以一些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以及网站提供的动态表情就常常被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根据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用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而这涵盖的仅仅只是QQ定制的表情。
这些表情因其活泼、生动,甚至夸张的表现力,为网络沟通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状态回复中,甚至不用文字,只是单纯的表情就可以让沟通者心领神会。其支持的GIF格式的动态表情更是增添了表现力。直接地发送表情不仅省去了打字的麻烦,还能更好的传递无法言说和形容的复杂情绪。
4、粗俗语言的正常化
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可能不会直接说粗俗语言,但其经过包装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比如“擦”、“我去”、“草泥马”等在日常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由于一些关键词的屏蔽功能,很多比较粗俗的语言会被自动屏蔽过滤。因此大家根据谐音,并且考虑到输入时间长短的问题便使用一些“新词”来代替敏感词汇。“兰州烧饼、艹、碧池”等都是想用不良用语、又想表示极度惊讶或是有些不满的语言产物,以此表达自己很气愤或者很无奈的情绪,而又不被屏蔽。
除了表达自己愤怒不满的情绪外,有些原本粗俗语言反而成为亲密的象征。
在普通话中,“小婊子”是对女性的蔑称,在交流之中是要避免使用的,一旦使用可能就会引发矛盾冲突。但在网络语言中“小婊子”变为“小婊砸”的表达,不仅弱化了其贬义色彩,因其表达具有的喜感,常用于朋友间的开玩笑,并且这是一种亲密的象征和表达。
网络语言虽是文字形式,却有一大部分来自口语,口语生动鲜活,已经脱离了文本语言的严谨化和结构化要求,它是网络中人际交流的产物。虽然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意义含混和风格粗糙的缺陷,但是人们使用网络语言能够使交流更省时、省力、省事,同时又能弥补双方不在场的情感传递。即在交流过程中,付出更少的精力,却又能传递到位。
在过去,拥有权力才拥有话语权,传统的语言采用一种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方式组织语言。而网络语言采用的是极具个人特色、反对权威、反传统的编码方式,打破传统语言体系的权威和中心地位,对固定的语法句式,对禁忌话语,对稳定的词与物的联系起着一种反抗和消解作用,不断制约着权力话语,并消解着权力话语。
【参考文献】
[1] 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0.
[2] 张晓苏.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流行的文化原因[J].学术探索,2012(5)98-101.
[3] 邹军.从网络象征符到社会象征系统——解析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现代传播,2013.35(9)63-65.
[4] 陈纯柱.网络语言的生成、价值和特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26-32.
[5] 胡凌,刘云,杨传丽等.网络语言二十年发展综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36-141.
[6] 孔正毅,吴慧珺.试析网络语言后现代特征[J].中国出版,2014(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