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列宁的农民教育重要性思想
2016-09-22邓晓
邓晓
【摘 要】 列宁认为对农民的教育是改造农民的重要手段,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是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源泉和动力。列宁关于农民教育重要性的思想也是当前我国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关键词】 列宁;农民教育;重要性;思想 ;内容;意义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农民教育问题的探讨,从而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农民教育思想,而农民教育重要性的思想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没有对农民教育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农民教育政策和措施,对农民教育的实践也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探索列宁农民教育重要性的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掌握列宁的农民教育思想,加强我国新时期农民教育工作的指导,提高我们对农民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我国培育出更具时代性的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农民的教育是改造农民的重要手段
列宁认为,农民由于拥有一小块自己的或租种来的赖以为生的土地,就以小业主、小商人、小私有者的身份存在着,认为自己和无产阶级不同,虽然没有资产阶级那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是他们却俨然以小资产阶级自居。同时农民与自然经济和宗法式小生产密不可分,自然形成的小农意识必然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对立。农民最后以小农或小私有者身份与无产阶级主张的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对立,最终导致其与无产阶级相对抗,由此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无产阶级的对抗,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农民作为劳动者,倾向于社会主义,作为粮食出售者倾向于资产阶级。”[1]这种对抗性必然会制约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列宁认为在俄国小农占绝大多数,小农经济处于优势的国情下,虽然“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唯一可能的经济基础。”[2]但是在如此落后的小农国家要一步就进入大机器工业时代进而跨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保证农民对于无产阶级的倾向性,他们就可能站在无产阶级的对立面,所以必须先通过教育和改造小农,推动生产力从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后才能实现这一过渡。
二、对农民的教育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
列宁认为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农民深受官吏、地主等其他阶级的盘剥和压迫,使其贫困加剧,经济基础更加薄弱;同时尚未徐清的徭役经济和农奴制使众多农民不堪重负处于破产的边缘,沦落为社会最底层,这种经济基础和社会生存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深厚的革命根基和强大的革命源泉,他们为了摆脱其他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容易被团结和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正如列宁所说:“农民的一般和经常的一切利益,都使农民趋向于革命。”[3]列宁还认为农民参加革命会使革命的规模更大,使无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得更加彻底,他指出:“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4]“农民群众以积极革命者的姿态同无产阶级一起行动的时候,俄国革命才会开始具有真正的规模。”[5]这种革命因参与人数众多而容易取得胜利,因为在工农群众受到教育后懂得了革命的意义,参加革命的热情更高,采取的革命行为更激烈,而旧制度在政治上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难以抵挡革命的高潮,无产阶级与农民的团结和联合对旧制度必然会造成致命打击,从而使革命既容易爆发也容易取得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农民却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无产阶级应当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这就要把农民群众联合到自己方面来。”[6]
三、对农民的教育是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源泉和动力
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所以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指出:“我们曾经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需要农民亲自参加,而且要比参加战争的人数多十倍。”[7]因此在革命胜利后继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突出、最艰巨的工作就是教育农民的工作。他认为这一时期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农民教育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
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虽然在城市和农村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但农民固有的阶级立场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农民看不清社会主义的前景,不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政党与自己的关系,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抱着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更有甚者不愿承认和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怀念并希望回到旧的社会制度,即使其中一部分人愿意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但也因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给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一定的隐患和阻碍,因此列宁认为要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要教育和改造广大农民,通过对农民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坚定的维护者和建设者,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广泛的存在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才有长久巩固的条件。
2、农民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源泉的提供
由于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首先在落后的国家进行并取得了胜利,但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主义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却无法跨越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由于生产力依然不发达,仍然以农业大国的身份存在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列宁曾指出:“我们打算在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提高农民经济。”[8]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农民必然成为新社会建设重要的力量源泉,要使这一源泉发挥应有作用,对农民的教育和改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列宁指出:“……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小农为了自身的利益过渡到集体的、机械的大农业上去”。[9]通过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养,从而推动农业从传统小农业转化为现代大农业,这既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大规模高素质的建设者,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找到了合适的突破口,为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证。
列宁关于农民教育重要性的思想是列宁农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通过联合广大农民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已经并仍在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探讨列宁农民教育重要性的思想,必将为我们端正对农民教育的认识,使我们从思想到行动上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提供重要的条件。
【注 释】
[1][3]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0.162.
[2]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2.
[4]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4.
[5][6] 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3、82.
[7]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2.
[8]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3.
[9]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