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明

2016-09-22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城市规划挑战

童明

1968年出生

1995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TM Studio主持建筑师

刚刚从东南大学转入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深深为这两个院校之间的差异性而感慨。东南大学的传统强调严谨并务实,而同济的氛围则是多元而开放。当时我所选择的是与先前建筑设计完全不同的城市规划专业,而我的导师陈秉钊先生则是一位思想非常活跃、态度非常宽容、但又品性非常严格的学者,经常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呈现出比我们还要年轻的事业追求和生活姿态,我想这就是同济给我提供的一种典型缩影。而在我的周边,人们都辛勤忙碌着,尽情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并且相互之间给予着家庭般的温暖。尽管时刻都能体会到来自激烈竞争的压力,紧张而又充实的节奏令人感到同济这个空间足够宽大,舞台足够包容,充分映射出上海这座海派城市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代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建筑师自己,体现为认知自身使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那种令人感觉沉重的挑战并非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外围,而恰恰是来自于专业圈层的内部。时至今日,在建筑领域内人们经常谈论的,仍然还是社会平等问题、交通拥挤问题、环境恶化问题、旧区更新问题、文化传承问题、乡村衰退问题……许多这些问题并非只为当前时代所特有,而是长久以来就在人类历史中始终存在,并未随着一代又一代建筑人的努力而有所好转。

或者换言之,也有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缓解,但却又引发了其他意想不到的新挑战。例如,以往令人头疼的住房短缺已经日渐消解,但却出现了城市空间的无限扩展和资源浪费;越来越多的城市干道得以兴建,但却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结构与设备的技术越来越发达,使得更高、更大、更炫技的建筑得以兴建,但却造成了城市空间的瓦解和断裂……总体而言,每当建筑技术取得些许新的成就之时,总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其他问题。

相比起100年前正处在发轫之际的现代主义建筑,当代建筑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显然已经有所改观,建造技术显然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只要能够设想清楚,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结构与设备技术来加以解决。经济成本的考虑也被搁置一旁,当今的融资手段可以支撑起令人难以想象的昂贵成本和工程代价;项目的操作规模也并非难事,只要下定决心,每座城市都可以再造一个昌迪加尔。而当人们越来越厌倦于单调的方盒子时,先进的参数化技术就能及时提供出许多奇奇怪怪的新建筑,使得夺人眼球的美观性也可以唾手可得。但是问题恰恰就在于,无论建筑师怎样努力,都不能消除社会对于当代建筑贫乏的思维和低劣的品质的诟病与不满。

非常矛盾性的是,每当人类在工具合理性越来越取得重大进展时,所谓的价值合理性就会陷入越深的危机,当代建筑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太多的态度和情感都被汇聚到当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之下,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涌入到相关的建造领域之中,最终却在总体层面上开始显现出过多的自相矛盾,过多的含糊性和稚嫩性,只能获得极其微薄的结果。甚至它连自己所要面对的难题究竟是什么也越来越不清楚了,而且也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社会问题仍然存在,环境问题仍然存在,文化问题仍然存在,但是相比起100年前正处在发轫之际的现代主义建筑,物质富足时期的建筑学思考,其智慧程度却常常不及物质贫乏时期的智慧程度。我想,这就是最大的挑战。

建筑前沿理论与思潮

1960年,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在《第一机器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的前言中,梳理了二战后不久正在普及的第二机器时代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这个所谓的喷气时代(Jet Age),典型性的新事物就是家用电器与家用石化,以电视机、收音机、洗衣机、合成化纤、塑料制品等为代表的日用产品在短短十几年间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而雷纳·班纳姆对此做出了建筑学的反思。他所看到的是由此而来的一种深刻社会变革,也就是第一机器时代典型代表小汽车所呈现的是一种精英社会,技术发展所惠及的只是社会中极少数的权贵阶层。而第二机器时代则是大众生产所造就的大众时代,消费型社会造就的文化转向。而这,就是当时建筑学需要立足的基础和思考的对象。

然而相比之下,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之中,我们却很难看到如此深刻的时代性反思。大部分的流行理论不是新瓶旧酒,就是回炉再造。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由科学与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并不总是容易为建成环境所反映,但是更多原因也在于,当前建筑思想的贫乏,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对所谓前沿理论或思潮的狂热追捧,在一种膜拜未来和追求时髦的心态中,现实存在的或新兴出现的现象只会被归结于陈旧与落后。

当代建筑已经逐渐远离了英雄时代,建筑师对于社会变革贡献的有限性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建筑师并不是预言家,相关的建筑理论也不是未来的助产士。真正前沿性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来自于实践,是针对于生活世界所发生变革的真诚思考。就如当年不满30岁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馆长艾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Barr)协伴同样年轻的亨利·罗素·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和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前往欧洲考察那些已经新兴出现的白色抽象建筑,绞尽脑汁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称并归纳相应理论那样,新的趋势总是来自于已然存在的现实,而所谓的思潮,也就意味着一群具有相同思想和意识概念人的一种集群。

所谓的前沿,它既不能预言、也不能指导,它必定是时代的一种反映。而对此所提出的挑战,就在于思考者是否具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勒·柯布西耶在他的场景中所辨识出来的那种机器美学。□

TONG Ming

1 西岸工作室

2 上海周春芽艺术研究院

3 嘉定韩天衡美术馆

4 十全街苏泉苑

猜你喜欢

建筑师城市规划挑战
胖胖的“建筑师”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