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建龙

2016-09-22张建龙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同济建筑设计个体

张建龙

1963年出生

1981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

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类银奖

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育才奖

从1981年本科入学到1987年研究生毕业,6年的学习养成了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也树立了我投身于建筑教育事业的信念。2016年是我毕业后在同济从事教师职业的第30个年头,一路与同济相伴相随,此生无憾。

1980年代的校园静谧而充满活力。北楼专教、图书馆和文远楼106报告厅是铁打的核心区,多少不眠之夜烙在了永恒的记忆里;运动场、食堂和宿舍带给我们的是每天紧张学习之余的轻松和愉悦;周末郊游和假期实习建立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时光荏苒,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们都已白发苍苍,自己也已步入老教师的行列,但不变的是同济校园中的青春气息和同济人严谨求实的性格。感谢同济,感谢老师,感谢和我一起度过6年时光的同学们。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形态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转化为核心家庭,表现出社会基本空间单元的小型化和整体单元集群的均质化形态。同时,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知体验方式以及空间的生成方式也从核心形态向均质形态转变。

住宅空间设计一直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其主要解决3个问题:空间模度与生活形态的关系、建筑空间与材料的建构、建筑空间的组织结构与生成方式。为适应这种转变,在我们的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课程中提出了“从构成到生成——基于单元个体的建筑空间思维模式”,从构成到生成是一种去中心化并基于单元个体的建筑空间思维,是未来建筑空间与形态的结构模式之一。

(1) 全知觉系统的设计思维方式

在现代意识与感知的现实中,视觉感知逐渐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思想家戴维·迈克尔·莱文(David Michael Levin)认为“已经到了挑战我们视觉中心主义文化中的视觉霸权的时候了”;著名建筑师与建筑教育家尤哈尼·帕拉斯马(Juhani Pallasmaa)也提到“作为视觉霸权的一个结果,建筑变成了一种即时的图像”,他主张重视多重感官的感知经验,尤其是触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们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进行了系列改革,设计基础中的造型训练已经不再局限于纯造型形式语言训练(三大构成),而是更多地融入了针对材料的物质性认识、材料造型训练以及1:1实体建造课程,强调全知觉感知系统的设计思维方式。

(2) 回归日常生活的空间研究

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包括了解社会组织结构,分析日常生活形态,研究建筑的空间原型。今天,传统权力社会的组织结构正在消解,在这个结构中,单一核心的、有明确边界的社会组织结构正在被以个体为中心的、相互联结的、边界消失的均质结构所代替。也就是个体利益以及每个个体之间的竞争与平衡关系成为结构中的重要价值体现。让学生从社会个体的立场出发,研究由社会个体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关系以及属于该社会组织结构集体的共同需求,摆脱在通常没有具体真实环境的设计任务书。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没有具体真实环境的题目通常其使用笼统而概念化的,其呈现的是城市管理者或发展商的意志,而非真正使用者的意志。新的设计课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自下而上”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归、对个体利益的尊重和个体意志的表达,这种基于单元个体的建筑空间思维模式亦是未来建筑设计中主体文化价值的体现。具体表现为:

层级消解:空间结构的扁平化,上下控制关系转化为平行邻里关系;

中心离散:从单一中心结构转变为多中心结构,逐步演变为中心消失(无中心结构);

边界消失:表达为空间的均质性和弥漫特点;

重心回归:以单元为中心,单元与单元之间平等相连代替了所有单元指向某一中心的结构关系;

空间叙事: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渐渐解体,代之以个体为中心的微叙事,集体叙事是个体微叙事的聚合。

(3) 建筑空间原型及其当代适应性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熟捻“城市肌理”的操作,一张张“图底关系”的图解慢慢脱离了空间本体而流于二维图案,基于真实环境的设计课题的设置能让学生进入承载真实日常生活形态的空间里,从室内空间到庭院空间、从街巷空间到公共广场空间,学生们从中发现地域空间生成关系和自组织的机制。

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建筑密度也随之提高,社会群落也日趋复杂,但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格局、尺度通常得以保留和延续,学生们深入理解传统的建筑空间原型,以当下的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为基础,寻找具有社会与文化的根基的新空间样式成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ZHANG Jianlong

1 同济大学能源楼修缮项目(2010)

2 Global Design and Local Materialization/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AD Futures 2013

3《周方白艺术》(2012)

猜你喜欢

同济建筑设计个体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无损检测进展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