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萱
2016-09-22宋德萱
宋德萱
1961年出生
1980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
1993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2015年同济大学倪天增教育奖
2015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5088)2014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2066)
1980年代同济校园夜幕下最晚熄灯的是北楼建筑学专用教室,在稀疏的人影中永远弥散着色彩的气息,至今难忘。
值年秋我大学三年级,参加全国建筑论文竞赛得奖,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与技术,看了很多书也得到当时对建筑技术有相关研究的翁致祥先生指点,那时是建筑设计与理论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后来1984年跟随翁先生读研,从此跨入了建筑技术研究领域,当时建筑技术由建筑声学王季卿先生为主导,在全国当属最先进的学科。
后来留校在职读博,师从王季卿与魏润柏两位先生,钻研节能与绿色建筑,记得当时与王爱珠先生一起上研究生课程《节能建筑原理》,细心备课,得益匪浅。
时至今日,节能与绿色建筑成为我国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是几代学者的努力与希冀,一定会更加蓬勃壮大。
中国从2005年正式开始推广绿色建筑,至今已有10余年了。据2016年3月北京第十二届绿色大会的披露,截止2015年底,我国绿色建筑累计面积已达4.6亿m2,被认定的绿色建筑项目约3900个,这是难得的进步。
什么是绿色建筑?莫衷一是,定义也各有差别,但在诸多方面已经有广泛的共识。
绿色建筑首先是一种建筑理念,而非一种建筑类型实体。绿色建筑之“绿色”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贡献,而非对环境的一味索取。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和较低的能耗满足使用要求,且对周边环境负面影响较少,形成较为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绿色建筑的内涵应包括:更低的建筑能耗、更高的舒适度、更合理的经济性、更显著的地域性以及更适用的建筑技术等。“绿色”理念和这些具体要求应细化到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更新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之中。
绿色建筑是一种过程。从本质上说,绿色建筑是人类发展自身矛盾的客观反映。自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人类的发展与环境、能源的矛盾不断凸显,成为绿色建筑诞生的时代背景。建筑界先后出现“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等理念,世界各地也进行许多探索性实验,旨在缓解建筑与环境、能源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这个矛盾将伴随人类发展历史一直存在,绿色建筑的“绿色追求”没有止境,其内涵也将不断更新和拓展。
绿色建筑将成为一种常态。
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受到各国和地区的空前重视。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并不是绿色建筑的全部,绿色建筑评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衡量绿色建筑的一种标准和规范,是对绿色建筑共同要求的集合。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建筑师,需要掌握并利用评估体系中的技术体系,积极发挥主观创造性与创新性,认真研究地域、气候、传统技术、舒适性与节能环保问题。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始终是一个阶段性产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建筑十书》中,“美观”已经成为建筑三要素之一。绿色建筑同样需要有美学追求,这点需要建筑师始终遵循,不可忽视,因为只有“美”的绿色建筑才能获得越来越多尊重。绿色建筑不是产品的展示,更不是技术的堆砌,它应该具备建筑基本的美学价值,而且还应体现“绿色”的基本技术和特性。因此,对现代建筑师来说,要求具备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的素质更高、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节能技术是不可逾越的因素。在节能技术中,不增加能耗的“被动式技术”在近年来得到推崇,成为绿色建筑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事实上,“被动式技术”的确有助于提升建筑的“绿色性能”,其潜力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被动式技术”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对外部环境具有较高依赖性,目前还不能完全通过“被动式技术”来精确调节空间舒适环境,以满足使用者要求。
建筑节能技术同时存在适用问题。几乎所有技术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适用范围以及作用的上下限等边界条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有效”的节能技术。因此,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应该是:更多尊重中国的国情与特点、关注提高节能技术自身的效率问题、结合地域气候和地域文化、不同系统的技术集成与整合、经济的合理性与社会认同性等问题。
在互联网、自媒体逐渐发达的现代,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已经不是专业人士的“独宠”。尤其在绿色建筑节能管理中,逐步体现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市民化等特点,通过大数据采集,让不同需求的人群获得相关数据,方便科学管理和分析,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领域。
期待人们的日常行为融入到绿色建筑与节能之中,处处营造“绿色”的氛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SONG Dexuan
1《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2《建筑环境控制学》
3 同济大学旭日楼生态节能改造设计
4 中国香港长洲岛明爱明晖营绿色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