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2016-09-22杨延超吴秀英朱俊超
杨延超 吴秀英 朱俊超
胃癌根治术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杨延超吴秀英朱俊超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患者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在麻醉前10 min、麻醉后1 h、术后1 d和术后2 d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及麻醉早期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低于麻醉前的含量,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升高,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逐渐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麻醉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观察组长。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可以促进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增加,且麻醉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早,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胃癌根治术的麻醉药。
胃癌;丙泊酚;七氟醚;血清皮质醇
胃癌根治术是指原发的肿瘤连同转移的淋巴结及其它受累的组织一起被切除,从而使肿瘤组织无残存[1]。血清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产生和分泌的一类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以游离态和结合体两种形式存在。血清皮质醇的分泌受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对其测定直接反应了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2]。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会使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增加。本研究对行胃癌根治术的
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3],排除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疾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0.2±5.3)岁;体重47~65 kg,平均(54.3±3.7)kg。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8~69岁,平均(52.1±4.7)岁;体重49~68 kg,平均(53.6±4.1)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麻醉方法
患者于手术室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局麻下先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用5 μg/kg的芬太尼和0.1 mg/kg的咪唑安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行依托咪酯麻醉:用微量输液泵以15 μg·kg-1·min-1的速度连续注入依托咪酯。观察组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用微量输液泵以每小时5 mg/kg的速度连续注入丙泊酚和持续吸入体积分数为2.0%的七氟醚。
三、观察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在麻醉前10 min、麻醉后1 h、术后1 d和术后2 d测定两组患者中心静脉管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观察两组麻醉早期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四、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比较
对照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低于麻醉前的含量,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较麻醉前升高,且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逐渐降低至正常,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比较±s,μg/L)
表1 两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麻醉前10 min麻醉后1 h术后1 d术后2 d对照组45305.2±31.7274.3±40.1259.4±40.8306.4±42.3观察组45310.5±32.1357.2±52.6*380.6±62.4*310.5±39.9 t值-0.78818.407810.90520.4730 P值-0.43280.00000.00000.6374
二、两组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为(8.7±4.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为(20.1±7.6)min;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为(6.1±3.8)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为(15.2±5.9)min,见表2。
表2 两组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早期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对照组458.7±4.120.1±7.6观察组456.1±3.8*15.2±5.9* t值-3.12003.4164 P值-0.00240.0010
讨论
围手术期机体会在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从而引起机体各代谢功能发生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为应激反应[4]。手术麻醉和手术创伤是围手术期里重要的应激刺激。对胃癌患者,一方面行适度应激反应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耐受性,使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若对胃癌患者给予强刺激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便会抑制其免疫功能,这对恶性肿瘤患者又是不利的,这不仅增加了恶性肿瘤在术后的复发,而且降低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5-6]。因此,一方面应对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另一方面应减少术中强烈的应激反应,减少恶性肿瘤在术后的复发,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7]。丙泊酚为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可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其对呼吸、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出现暂时的呼吸停止和血压降低。七氟醚是近来在临床上运用的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其对呼吸道刺激小、吸收快、苏醒快、抑制循环作用轻[8-9]。临床上,将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本研究中,将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通过对比两组在麻醉前10 min、麻醉后1 h、术后1 d和术后2 d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及麻醉早期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得出:①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麻醉前已处于应激状态,手术的麻醉和创伤会加重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②对照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低于麻醉前的含量,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麻醉后1 h、术后1 d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升高,且术后2 d血清皮质醇含量逐渐降低至正常。③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④依托咪酯是一类羧化咪唑化合物,其可通过对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血清皮质醇的合成。据相关研究,依托咪酯对血清皮质醇的抑制可持续到停药后15 d至5周左右[10]。本研究提示胃癌根治术患者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后1天,依托咪酯抑制了血清皮质醇的升高。⑤丙泊酚不仅可调控机体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而且还可抑制皮质醇的分泌,降低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干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对手术麻醉和创伤刺激的耐受力[11-12],因此,丙泊酚较依托咪酯更适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⑥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较小[13-14],本研究提示胃癌根治术患者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后1天,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升高,丙泊酚与七氟醚对皮质醇的影响不大,2 d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开始时已产生应激反应,需要皮质醇提高机体对麻醉和手术等应激刺激的耐受力,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且起效快、吸收迅速、对患者刺激小、患者早期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较依托咪酯更有效地抑制围手术期的强烈应激反应,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较好麻醉选择。
[1]柯昌松.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264-265.
[2]杨公利,谭庆华,谢咏梅,等.胃癌和正常胃黏膜上NAG-1表达的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1):51-54.
[3]姚凡保,马海生,王亚东,等.survivin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5):286-290.
[4]姜红,代志刚,张示杰,等.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期间机体应激反应与BIS值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2,52(39):85-86.
[5]丛丽,孙立新,邬怡萍,等.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的心肌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51-453.
[6]李文英,肖琳,黄天堃.七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 (3):23-24.
[7]尤华,谢灿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的心肌保护作用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8):1060-1062.
[8]韩雪萍,周志刚,马君志,等.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2):342-344.
[9]丁久韦,蒲江北.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99-1400. [10]周广利,孙志刚,连京辉,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6):466-467.
[11]周加斌.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对无痛人流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129-1131,1135.
[12]何常佑,张朝贵,陈敏,等.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35-137.
[13]沈洪,苏子敏,仓静,等.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624-626.
[14]桂德新.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102-103.
(本文编辑:吴保平)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26
110004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朱俊超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在围术期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变化情况及麻醉早期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现报告如下。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