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2016-09-22葛敏刘秀芹
葛敏 刘秀芹
小儿急性腹泻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葛敏刘秀芹
目的研究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症状改善、细胞免疫学指标变化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对照组治疗2 d后腹泻频次和大便性状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CD4+、CD3+及CD4+/CD8+略有升高,CD8+降低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4+、CD3+及CD4+/CD8+明显升高,CD8+降低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减少腹泻的次数,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腹泻;布拉氏酵母菌散;临床效果;细胞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综合证,病程均少于2周,且发病快[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日益受到重视[2]。临床上常用补液、饮食调节与抗病毒等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但止泻起效的时间长,易引起患儿肠道菌群的失调[3]。近年来,对小儿急性腹泻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180例,其中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照组用蒙脱石散治疗并进行对比,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3~8岁,平均(5.6±2.1)岁;体重16.9~36.1 kg,平均(24.8±7.9)kg。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9岁,平均(6.2±2.2)岁;体重17.2~39.4 kg,平均(26.7±9.2)kg。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资料比较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选标准
选取的患儿均符合我国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标准[4],且无相应药物禁忌证。排除患有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及资料不完整等的患儿。所有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三、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分别按90~120 mL/kg、120~150 mL/kg行补盐口服,同时补钾,且钾的浓度不超过0.3%,补钾时间至少6 h;对重度脱水的患儿予以静脉补液,纠正患儿的电解质紊乱,采取补钾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治疗;0 ~6个月的患儿服用葡萄糖酸锌10 mg/d,6个月以上的患儿服用葡萄糖酸锌20 mg/d。
1.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编号B1220017360,国药准字H20104582,3 g×6袋)按照1包/次,3次/d,口服。
2.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
在服用蒙脱石散2 h后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法国百科达公司生产,批准文号:S20100098,0.25 g/包),每天服用2次,每次1包。
四、疗效判定指标
观察指标:患儿的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疗效判定指标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治疗3 d内患儿腹泻次数减少到2次以下,且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有效:治疗3 d后患儿的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均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3 d后患儿的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均无明显的改善[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五、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两组均在住院时和治疗1月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患儿的CD4+、CD3+及CD8+进行检测,并计算出CD4+/ CD8+的值,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的比较[n(%)]
二、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
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及费用上均比观察组的多(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对照组906.8±2.3965.2±96.4观察组904.3±2.7*586.9±87.5* t值-6.686827.5666 P值-0.00000.0000
三、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症状的改善的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3 d后的大便频次和大便性状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1周后的症状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3。
四、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1个月后,复查患儿的CD4+、CD3+及CD8+,对照组的CD4+、CD3+及CD4+/CD8+略有升高,CD8+降低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4+、CD3+及CD4+/CD8+明显升高,CD8+降低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的致病因素较多,既有如机体防御功能差和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不成熟等内在因素,也有如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等外在感染因素[7]。目前临床上用来止泻的均是细菌类的微生态制剂,但此类制剂在止泻效果上并不好,故对于小儿急性腹泻不作为治疗的常规用药[8]。布拉氏酵母菌散为一种真菌类的微生态制剂,其不仅对致病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避免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害,而且还可暂时作为胃肠道当中的益生菌,重建或维持胃肠道里的微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布拉氏酵母菌散还能刺激肠黏膜,从而提高肠黏膜的营养和代谢功能[9]。
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3 d和1周后大便频次和大便性状评分、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情况,发现了布拉氏酵母菌散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中有较显著的效果,可以缩减小儿急性腹泻持续的时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对照组在治疗3 d和1周后的大便频次和大便性状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临床上常用CD4+、CD3+和CD8+测定来了解细胞免疫T细胞的情况。CD4+对B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有一定增强作用;CD3+的出现是成熟T细胞的一个重要标志;CD8+能有效抑制B细胞的活化,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应答。由于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常常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通常表现为CD4+、CD3+和CD4+/CD8+明显降低,CD8+明显上升[10-11]。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的患儿CD4+、CD3+及CD4+/ CD8+明显升高,而CD8+明显降低,说明在观察组中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而对照组中的患儿变化均不明显,说明了布拉氏酵母菌对细胞免疫的功能有增强作用。
表3 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症状的改善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症状的改善情况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大便频次(次/d)大便性状的评分(分)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周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周对照组904.3±1.23.9±1.11.7±0.6#2.4±0.61.8±0.70.7±0.3#观察组904.4±1.22.7±1.0*1.4±0.5*#2.3±0.51.3±0.4*0.5±0.2*#t值-0.55907.65783.64401.21475.88355.2623 P值-0.57690.00000.00040.22610.00000.000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学指标的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学指标的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治疗1个月CD4+(%)CD3+(%)CD8+(%)CD4+/CD8+CD4+(%)CD3+(%)CD8+(%)CD4+/CD8+对照组9042.3±6.764.2±3.731.6±1.71.5±0.842.5±6.864.6±3.631.3±1.61.6±0.9观察组9041.6±6.563.3±3.631.7±1.91.4±0.748.2±5.2*69.5±3.1*25.6±1.8*1.9±0.5* t值-0.71141.65390.37210.89246.31699.784822.45342.7643 P值-0.47780.09990.71030.37340.00000.00000.00000.0063组别n治疗前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患儿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短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减少腹泻的次数,缩减患儿住院的时间及费用,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赵英恒,丁元伟,刘伟,等.腹痛、呕吐、腹泻[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1):53-54.
[2]陈火容,夏玉芳.消旋卡多曲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498-499.
[3]胡宏艳,郜素琴,郭金枝,等.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3):166-168.
[4]金成花.小儿急性腹泻中医证型与证候命名归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52-1053.
[5]禹晓昱,汪凤琴.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10-611.
[6]张胜安.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2-664.
[7]李婕.小儿急性腹泻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2104-2106.
[8]黄飞轩.急性腹泻患儿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0-12.
[9]黄德秋.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31):137-138.
[10]Sdiri-Loulizi K,Gharbi-Khélifi H,de Rougemont A,et al.Acute infantile gastro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Tunisia[J].J Clin Microbiol,2008,46(4):1349-1355.
[11]Thomas BT,Mahalakshmi V,Krishna R,et al.Enhanced viability of probiotic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encapsulated by layer-bylayer approach in pH responsive chitosan-dextran sulfate polyelectrolytes[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4,136:1-8.
(本文编辑:王浦)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23
250300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儿科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