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
2016-09-22周斌李云攀江云
周斌李云攀江云
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
周斌1李云攀2江云3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四磨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有效性及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将曙光医院1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加四磨汤。比较疗程结束后临床效果、中医症候变化以及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80.8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变化较对照组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NO、CCK、AchE及SP四个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上述四个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NO、A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可更有效缓解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同时对血清学指标有较好改善作用。
四磨汤;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血清指标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etional dyspepsia,FD)主要表现为饱感早,食后胃脘饱胀感,上腹部可有烧灼或痛感,但无器质性疾病的综合征[1]。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综合该病的发病率在20%以上[2]。该病目前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用药主要在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时间用药可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求更好的缓解手段。四磨汤出自严用和《济生方》,现纵观临床文献其被应用于功能性胃肠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因此,本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运用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以期明确中药在功能性疾病中的有效性,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曙光医院,符合本研究诊断以及纳入标准的患者136例,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人。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21~64岁,平均(54.13±17.90)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1.61 ±0.72)年。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龄20~65岁,平均(56.38±19.10)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1.76± 0.7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诊断标准
1.西医标准[4]
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①涵盖以下症状中的一条及以上:A.进食后明显饱胀感,B.食后饱感早,C.上腹感疼痛不适,D.上腹感灼烧不适;②无明确器质性病变,胃镜和肠镜检查正常,B超未见肝胆胰等器官病变。
2.中医标准[5]
临床判定为肝胃不和证。脘腹胀满不适,呃逆,或嗳气,或恶心,或呕吐,性情急躁,易动怒,大便不畅偏粘,舌质红,舌苔薄略黄,脉弦数。
3.纳入标准
①年龄20~65岁;②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同时3个月内情况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辨证标准;③无其他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的基础性疾病;④患者对本研究需进行的检查知情同意,中途不退组,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三、研究方法
1.对照组
患者均常规服用多潘立酮片,10 mg/次,于早中晚餐前30 min各服用1次,共服用2周。
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服用中药四磨汤加减。具体方剂如下:木香6 g、枳壳9 g、乌药6 g、槟榔6 g、柴胡9 g、当归6 g、白芍6 g、茯苓6 g。基础方加减如下:若患者恶心呕吐较重,可加姜半夏9 g,陈皮6 g;若嗳气呃逆较突出,可见木香6 g,炒竹茹6 g;若大便质地偏粘或腹泻,则不用枳壳、槟榔,适量炒白术9 g或苍术9 g。上方每日1剂,煎服,早晚各1次。
四、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进行评价。①痊愈:食后无明显饱胀感,上腹部灼烧或痛感觉消失;②有效:食后饱胀感出现晚,且饱胀感较轻,上腹部灼烧或痛感明显减轻或无;③改善:食后饱胀感部分改善,上腹部灼烧或痛感亦得到部分改善;④无效:食后饱胀感以及上腹部不适无明显变化,甚至不适感加强。有效率=(痊愈数+有效数+改善数)/例数× 100%。
2.中医症候评分
本研究中医症候评分主要依据胃脘痛“肝胃不和证”进行评价。主要为脘腹胀满疼痛3分,恶心2分,呃逆2分,性情急躁1分,大便不畅1分,舌红苔薄略黄1分,脉弦数1分。
3.血清学指标
于实验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
五、统计学方处理
本研究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二、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观察组脘腹胀痛、恶心、呃逆、性情急躁、大便不畅以及舌象脉象均有变化,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脘腹胀痛、恶心、呃逆及舌象脉象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各个症候评分中的变化都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NO、CCK、AchE及SP四个血清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O、AchE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CCK、SP两组比较P>0.05,见表3
讨论
FD发病据文献报道主要同消化道动力减退、激素紊乱、内脏神经高敏、胃容受力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等有关,而发生该病的关键是脑肠轴功能紊乱,导致消化道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症状[6]。西医学的治疗目的在改善症状,临床常用的药物类型包括增加胃肠动力药、胃酸抑制剂以及精神科药物等。本研究中采用多潘立酮片,可增强上消化道运动,包括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肠部位,因此时较好的为动力增加药物。本研究中单用多潘立酮片组,症状缓解有效率达80.88%,效果尚满意。然而西药物缓解临床症状虽好,但停药后症状容易复发且长时间用药可产生头晕、头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
中医中FD属于“胃脘痛”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外邪、饮食或情志异常引发,其中情志因素则更为主要。情志失调,肝失条达,肝主疏泄,脾胃气机受郁,气滞不通,不通则发为胀或痛。脾胃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失和,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嗳气,脾气不升则泄泻。因此该病的主要治则为理气止痛,疏肝健脾。主要为四磨汤加减,方中木香疏肝理气,健脾消积止痛;枳壳破气消积;乌药通上下之气顺气开郁、止痛、理脾胃之气;槟榔下气消积;外加柴胡疏理不畅之肝气;当归,白芍养肝柔肝;茯苓宁心健脾。上方合用,则肝气自顺,胀满自除,恶心嗳气症状自缓。本研究中上方配合多潘立酮片治疗,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2.65%,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用多潘立酮片组,表明四磨汤加减有助于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肝胃不和证患者的各类症状。
NO是胃肠道中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作用为抑制胃肠运动,在FD患者的血清中研究发现NO偏高[7]。Ach亦为神经递质,主要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在胃肠道中Ach起到平滑肌兴奋作用,促进胃肠道收缩和蠕动,目前通过检测AchE反应Ach含量[3]。CCK为脑肠肽,由十二指肠以及上段空肠产生,胃肠道中较高含量的CCK会抑制胃排空[8]。SP为胃肠肽,一般起到兴奋作用,可收缩胃肠纵行肌和环行肌,起到促进胃肠道运动作用[3]。本研究中,西药以及联合用药后,患者血清中的NO水平和CCK明显下降,而四磨汤加减联合西药组降低NO含量效果更好,表明四磨汤能促进多潘立酮片有效降低血清NO水平,减轻对肠道运动的抑制作用。此外,用药后患者血清中的AchE和SP水平明显上升,四磨汤加减联合西药组AchE水平上升效果更好,表明四磨汤能促进多潘立酮片提高血清AchE水平,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从而减轻消化不良的腹胀、恶心、嗳气等表现。
综上所述,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可更有效缓解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胀、恶心、嗳气等症状,更有效降低血清中NO和CCK含量,提高血清AchE和SP水平,促进胃肠道运动能力增强,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
表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脘腹胀痛恶心呃逆性情急躁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82.56±0.891.13±0.56*#1.63±0.670.76±0.34*#1.58±0.560.53±0.37*#1.42±0.600.63±0.21*#对照组682.63±0.911.89±0.71*1.72±0.591.16±0.41*1.61±0.681.08±0.41*1.40±0.351.25±0.37 t值-0.454.850.836.190.288.210.2312.02 P值-0.780.020.670.010.810.010.850.00组别n大便不畅舌象脉象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81.23±0.560.58±0.31*#0.78±0.410.25±0.13*#0.79±0.510.31±0.15*#对照组681.31±0.611.24±0.670.75±0.370.49±0.29*0.76±0.480.51±0.21* t值-0.797.370.454.760.356.39 P值-0.740.020.530.040.680.01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NO(μmol/L)CCK(ng/L)AchE(U/mL)SP(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863.17±21.3834.12±11.78*#257.78±89.16153.89±57.27*5.13±1.279.91±3.45*#38.26±12.7942.83±13.60*对照组6864.27±23.1548.34±16.09*258.14±90.17166.19±47.52*5.09±2.907.28±3.01*37.79±11.8145.24±15.47* t值-0.295.880.021.360.104.730.221.05 P值-0.820.020.960.430.880.030.790.82
[1]张丽.莫沙比利与黛力新和四磨汤口服液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2):66-67.
[2]王建青,张红珍.四磨汤与盐酸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4):777-778.
[3]周赛男,蔡光先,万胜,等.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O、AchE、CCK、SP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791-1792,1833.
[4]杨云生,彭丽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诊断标准与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6):541-543.
[5]魏玮,史海霞,樊丽娜,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09,2(4):253-258.
[6]张珧仙.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0):1148-1149.
[7]郭璇,弭艳红,王小娟,等.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 (9):27-30.
[8]谭华梁,肖麟.肝胃百合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CCK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2-24.
(本文编辑:姚永莉)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11
1 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剂科;2 200333上海市内普陀区利群医院老年科;3 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
江云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