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感言

2016-09-22

少年文艺(1953) 2016年7期
关键词:时分现代文明笔触

《空城》是挺早时候写的。当时恰逢陌城的老街翻新不久,傍晚时分闲着,便去走了一遍老街。门板上还是很浓烈的新刷的桐油的味道,合欢花刚开,而老街的原住民还没有回迁(其实之后回来的人也不多),突然想起小时候知道的一位做灯的老人。这篇文章的雏形也就很快形成了。

原来的老街真的很美。破晓,黄昏,或者一天之中的任意时分,无人之处自是风景,染上了破败的韵味。江枫渐老,参差人家。翻新之后老街热闹了许多,我也一度以为曾经的老街一去不返了。直到去年夏天台风将近,老街重归岑寂,店面都关了,青石板路啜饮着昏暗与潮湿,咖啡店里暗淡的灯光也显得不那么突兀了。那一瞬间,似乎又能听到老街沉沉的呼吸之声。我也知道了,有些东西,是未曾改变的。

起初,为了传递这种心境,我只是试图用一种很浅很浅的笔触,踩着极慢极慢的节奏,去勾勒一个框架并不大情节并不明晰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模糊的故事。极力地柔和情节中的欢欣、悲伤、愤怒、遗憾。然而不知不觉,文章便拼接了太多“生活的裙裾的碎片”,所以最后也无力掌控尾叙的走向。

其实那些做灯的老人、重新建起的老房子,差不多每个可以叫江南的地方都找得到类似的影子。

有个朋友看完故事,对我说:“希望陌城永远半新半旧,一如记忆中的模样。”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是现在用得挺多的素材。平心而论,所谓传统,早在我们出生之时已成定局,至于是早一天还是早一千年,单单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若不是落进了历史的浩繁卷帙里,在我们眼中那些传统并不会背上如此重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便有一点小小的自私,只是想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中撷取偏爱的一个,或者是两者的一部分,愿自己的城市和生活,尽可能保存着那番容貌。

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清算时的孰是孰非,我们一边争论着,踯躅着,一边不自觉地推着城市与自己,朝着时间轴的方向,驰行。

作者档案

宋沛阳,男,1998年9月出生。在江南水乡小城海宁生活、求学,现就读于海宁市高级中学,理科生,喜欢写作,担任过校乐器社社长,组过乐队。

6岁时,《窗边的小豆豆》开启了文学之门,学业伴随着书香,安静地长大,走过童年,走过少年,走进了十八岁,有些忙碌,不乏快乐。

平日里喜欢涂抹一些文字,给虚拟的人物赋予不同人真实的碎片,再让他们自行演绎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欢撩些许吉他的琴弦,也坚信细腻的笔触和欢腾的琴弦一般,能为人带来最率真的感受。

猜你喜欢

时分现代文明笔触
风从海上来
艺术之春
派对时分
拥挤豆豆林
梵高:笔触与激情
新鲜的夜晚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夜半凄厉的哭泣声
佳节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