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现状与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

2016-09-21朱翠平吴美华徐晓芳陆安妹褚惠芳

上海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

朱翠平+吴美华+徐晓芳+陆安妹+褚惠芳

摘 要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家庭康复现状,为制定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2014年12月对本社区内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脑卒中偏瘫患者缺乏家庭康复锻炼,伴随着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一部分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结论:积极探索和制定农村适宜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家庭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6-0057-03

Survey of the status quo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research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ZHU Cuiping, WU Meihua, XU Xiaofang, LU Anmei, CHU Huifang(Xinc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n the rural area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Methods: From Sep. 2014 to Dec. 2014,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84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their caregivers in the community. Results: Rural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acked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were accompanied by multiple organ and 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s, and some even lost the self-care ability completely. Conclusion: Exploration and formul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home-b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脑卒中已成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和第一大致残性疾病[1]。随着脑卒中的诊治技术和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基本的康复知识,往往未能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不理想[4]。康复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需要护士参与,我们于 2014年9月—12月对本社区内脑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家庭康复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社区中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80岁,平均(70.16±6.61)岁,脑梗死63例(75%),脑出血21例(25%);病程1至24个月;平均为(14.0±5.74)个月。诊疗情况:发病后首诊医院市级医院22例(26.195),区级医院60例(71.4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例;其中仅13例(15.46%)接受过康复指导,24例进行过康复训练,现调查对象都进行药物治疗,都未接受康复锻炼指导。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5],并经CT或MRI证实者,均有肢体功能障碍;②首次发病,病程≤2年、处于康复期或后遗症期;③年龄≤80岁;④目前在家中康复;⑤家属能够协助进行康复锻炼。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②有认知功能障碍;③路途太远无法随访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和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经济来源、医疗费用负担方式、过去3个月与本病有关的所有费用、诊疗情况、生理状况、康复状况、心理社会状况、患者的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布氏(Brunnstrom)运动功能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6]。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结果判断标准:<50分,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50~84分,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96~99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最高分是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者为中度残疾,有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8]。患者的综合自理能力和主要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的评估以Evers的自理能力量表及李晓英的中风后自理能力量表为基础,结合参考文献编制而成。共27项,27分,并按总分0~9分、10~18分和19~27分分别表示能力的低、中、高3个水平,该部分问卷在研究中经检验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分析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济与医疗费用

主要经济来源:有退休金21例(25%),农保(每月700~800元)61例(72.62%);过去3个月医疗费用情况:≤600元23例(27.4%),601~900元27例(32.1%),>901元34例(40.5%)。

2.2 功能评估

本组大多数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停留在Ⅰ~Ⅲ级水平,下肢运动功能Ⅳ级水平见表1。

本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结果为9~84分,其中<50分54例(64.35%),50~84分30例(35.7%),平均(43.80±16.73)分,表明患者都有严重或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本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见表2。

2.3 心理社会状况

本组患者存在多种负性情绪,平时容易哭泣者58例(69.05%),感到紧张者75例(89.29%),想到害怕者78例(92.86%),有无用感者75例(89.29%),有负罪感者57例(67.86%),有无望感者80例(95.24%)。

2.4 康复现状

2.4.1 家庭康复锻炼情况

平时能坚持锻炼的患者27例(32.1%)仅2例(2.4%)能进行较规范的肢体功能锻炼,大部分锻炼方式存在错误或只是在室内外行走。有10例(1.2%)终日卧床。

2.4.2 家庭设施改造情况

有13例(1.65)专用坐便器,9例(1.1%)的家庭为患者安装了床栏,8例(9.55)家庭在卫生间安装扶手,3例(3.6%)的家庭去除门槛等场面障碍物。

3 讨论

3.1 家庭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因病程长,恢复期慢,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9]。脑卒中的治疗费用较高,人均住院费用为1.018 5万元,且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10]。然而农村患者大部分都是农保(每月700~800元)和合作医疗,交通不方便,只能回到家中自然恢复或自行锻炼。调查发现在基层特别是农村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只要病程超过半年,恢复可能性就很渺茫,从而弱化乃至终止治疗[11],对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并重返社会影响巨大。有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5年以上;也有人称,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速度的逐渐减慢。老龄化社会中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三医改革”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带着残疾更早地回家等待康复。我国卫计委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就近就地、经济有效的家庭康复服务,不仅能满足广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充分减轻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困难,还能充分调动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潜在能力[12],而且家庭康复护理较医院治疗的优势就是把治疗环境从医院转移到家庭,可减少环境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轻松自由的心理下进行治疗锻炼[13],避免了不良刺激和干扰,使患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14],家庭康复是一种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投资少产出多,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形式。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转换,护理人员的职能不断拓展,从医院走向社区,走进家庭,面向个体。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开展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庭康复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压力,有利于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15]。

3.2 家庭康复护理

以Orem自理模式为指导,根据患者生活处理能力及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分别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及提供支持教育。干预前培训护士,经过考核合格后由护士对患者及其主要陪护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门指导、示范,并亲自参与家庭康复护理。①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良肢位摆放;床上坐位;轮椅坐位;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按摩。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根据家庭环境和自我料理的需要进行拨算珠、搭积木等上肢协调性锻炼及穿脱衣服、梳头、洗漱、使用餐具、进食、大小便等训练。③心理干预:讲解心理焦虑、情绪抑郁对脑卒中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安慰,请康复成功的患者说明积极的康复锻炼能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疾病的康复中。④认知干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主要诱因、先兆症状、治疗及预后。⑤用药指导:严格遵服药物种类;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严格服药方法;严格服药剂量。⑥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少膳食总热量;限盐;补充膳食钙;补充食物纤维素、抗氧化维生素和钾;降低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戒烟酒。

在农村地区开展家庭康复护理,不仅能满足广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充分减轻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困难,还能充分调动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潜在能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刚. 社区康复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7-60.

[2] 张晓莺, 肖艳, 韩玺河, 等. 新疆地区810例缺血性脑卒中前瞻性登记研究结果[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11): 1350-1352.

[3] 李亢, 余正. 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11, 32(3): 130-132.

[4] 张瑞红, 王宝珠, 马亚洁, 等. 社区干预对农村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0, 8(12): 3107-3108.

[5]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0.

[6] 杨佼铰, 张喜锐.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12, 19(4): 15-17.

[7]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85.

[8] 南登崑. 康复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2-73.

[9] 汪雅茹, 余汉霞. 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6): 91-92.

[10] 高璇, 张晓, 孙燕. 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3): 1453-1455.

[11] 夏寒英, 唐月姣, 余爱华, 等. 脑卒中家庭护理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10, 23(5): 673-676.

[12] 张瑞红, 董秀娟, 吴超, 等. 社区干预对农村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2, 19(1A): 67-70.

[13] 朱翠平. 农村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15, 29(1): 265-268.

[14] 庄菊娣. 社区护士家庭出诊有效的医疗安全防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6): 327-328.

[15] 陈杏兰. 脑卒中后遗症家庭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9): 278-279.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护理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