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满天下端着碗,喜勤不喜懒
2016-09-21
“走满天下端着碗,喜勤不喜懒。”这是今年已经80岁的奶奶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无论到哪里工作生活,人们都会喜欢勤劳的,而不喜欢懒惰的。奶奶年轻时可谓村里的“拼命三娘”!爷爷常说:“你奶奶是一年365天,恨不能干366天的活,总是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不过也正如此,咱们家才能过得这样殷实。”话里满是对奶奶的赞许。
我奶奶嫁给我爷爷的时候才20岁,婚后两年,赶上了“人民公社”的时代。1958年,国家实行“联队联社”政策,爷爷村里也根据要求变成“集体农庄”,搞起了生产队。
人民公社实行“挣工分”政策,记录员根据社员每天劳动量记工分,到了年底,生产队会计会核算出社员总分数,再根据生产队一年的总生产量给家庭分红。一般来说男人记10个工分,女人记8个工分。爷爷在村大队当会计,可以算10个工分,奶奶每天既要照顾公婆,还要奔去田里。曾经在娘家受娇宠的闺女变得勤快麻利,日子也还过得去。
后来爷爷奶奶有了两个孩子,负担重,便开始分家单独过。孩子小工作又忙,奶奶常常是饿着肚子赶回家里喂孩子,拿张干的玉米煎饼在路上吃。因为爷爷是会计,算工分的时候,有的人就不服气:“脚都没沾泥,工分就挣走了,就是‘白食工!”奶奶听了这些话,心里恨恨的,只有她心里明白自己单独干农活有多累,每每看到夫妻搭伙一起扛麦子,她却背不动,只能气得在心里干哭。后来咬牙告诉自己:“女人也不比男人差,只要我手脚勤快,总不会饿死!”于是,奶奶每天都拿出挣“10个工分”的干活热情,让一起干活的男同胞都刮目相看,经常对爷爷说:“你们家那位可真能干!”
到了70年代,爷爷的会计职位被人顶替,没办法只好去上海找出路。近两年的时间,奶奶一个人在田里拼命,她1.6米的身高,从来没有超过90斤,到现在也还是瘦瘦的。奶奶的辛勤是有回报的,到了年底,家里的成绩并不比别人家差很多。这样勉强温饱的生活一直到1980年结束。之后土地承包给了个人,计工分成为历史。现在,奶奶在县城生活,日子很休闲。回老家的时候,大伙聊起往事,奶奶就会感叹:“现在享福了,也是年轻时的辛勤换回来的啊!”
如今,我即将要走上工作岗位了。家里人也会对我说:“工作勤快些,到哪里都会招人喜欢的,像你奶奶似的,肯定能有回报。”
(王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