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分迷”变成“集体迷”
1965-08-20
中国青年 1965年18期
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目的,全在应用。用好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学会用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处理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人生观。这样,革命行动才是有高度自觉的。李家庄团支部紧密结合当前斗争,狠抓活思想,用民主讨论的方法,引导青年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觉悟。因此,青年思想觉悟越来越高,自觉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这么一些青年,干活只顾工分,不顾质量:刨地,前刨后盖,七丢八漏,还说这是“梅花镢地法”;推烟,到地方就往下掀,把烟叶都弄坏了,还说这叫“快速卸烟法”。尹兴甲就有这样的缺点,有人把他叫做“工分迷”。
这是为什么?团支部作了研究。大家说,这是因为他们干活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谁干活,为什么干活。于是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讨论“干活是不是光为挣工分”?
在学习、讨论的时候,青年们对照着毛主席的教导,议论了青年到底是为什么劳动的问题。大家还算了两笔账:工分多少、质量好坏和产量高低的对比账;国家支援和支援国家的账。大家争先发言,十分踊跃。
尹兴甲读了毛主席的著作,听了青年们的议论,再想想自己,他也说话了:“光顾工分,不顾质量,就会用麻袋装工分,用烟袋荷包装粮食。青年人不能只看到工分,要象毛主席教导的那样,为人民利益活着,为建设社会主义劳动。以前我做得不对,大家看我以后的吧!”
他说到做到。这以后,他抢着挑重担子,质量第一,不争工分。一次,他去浇玉米。有一块地很难浇,要使很大力气,费很长时间,可是工分不多。他坚持到底,天黑了还不回去吃晚饭。生产队长说:“了不得了,尹兴甲大变样了。”群众说他变成了“集体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