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地理新课程, 探索课堂有效教学

2016-09-21陆文娟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学方法

陆文娟

摘 要: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改变甚至扬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怎样才能上好,上成功?我悟出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要把课讲出新意来,不照搬照抄他人的教案,做到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1.思路新,构思新颖、生成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长期教学实践验证了,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在学习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时,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洲的资料,制作反映各大洲的世界之最的卡片。这样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2.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合理运用。

多媒体课件本质上是结构化的学习材料,通过文字和画面表达的意图和思想,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讲授等传达给学生。优秀的课件应通过一系列人机对话不断给学生反馈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制作的课件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教学价值。如有的课件只是将教学纲要或者板书提纲放在上面,就如同“课本搬家”、“习题搬家”、“板书搬家”,缺乏必要的地理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失去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优势;而有的课件制作则过于“花哨”,加上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或背景音乐,等等,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有许多课件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地理事物本身的规律,不具备足够的教学价值。所以说我们制作课件先要熟悉教材,进行重难点分析,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当选择对抽象或者实物展示比较困难的地理内容进行显示、模拟,使之直观化、形象化。

特别要避免的是本应由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完全交由课件代劳,教师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提示思考、协助问题解决。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

3.导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经常用到地图及其他直观教具、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生活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教学内容,就能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二、教学方法灵活,力求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1.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科学教学思想的体现,需要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中落实。既不是教师自始至终唱“独角戏”,更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活动而放任自流。师生有交流、反馈、教师的循循善诱,控制教学进程,学生的积极思考,各类学生都有活动、参与、表现的机会,应该是教法运用的最佳状态。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材、教学内容不同,教法亦会有所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靠深入钻研和认真体会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至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教学对象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学中应当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2.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程教学新的变化。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思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会学习,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质疑等导向作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从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习方法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迁移类推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三、教学中要讲求实效,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归根结底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学习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地理图表、文字信息,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理清学科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像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善于运用地理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

2.必须明确教学重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课包括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教学中抓不住主要,而在次要的或者容易接受的内容上花费太多时间,或者用力平均,影响重难点理解和把握,导致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每堂课都应紧扣重点,精心设计师生活动,给教学重难点安排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实实在在地感悟学习真谛。

3.讲练结合,组织有效的课堂练习,促进教学目标落实。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衡量: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目标的临时调整是否有价值;每一位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全面发展。学生每学一种新知识,必须当堂进行巩固。上课时讲到如何在地图上迅速找到马六甲海峡,通过指导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上找到赤道和100°E经线,并用彩笔描绘,产生的交点在苏门答腊岛附近,马六甲海峡就在其北部,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梯度,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此外,练习设计要多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丰富有趣的练习活动。同时关注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反思促进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我的经验是做个有心人,上完一堂课后认真记载教学反思,主要记录以下三个方面。

1.总结成功的经验,向形成独立教学风格迈进。

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即亮点。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成长。

其实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等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反思学生课堂学习的效度。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常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高度,进而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

[2]方国才,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3]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4]何美珑.新课程地理课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5]刘旭,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 说课 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学方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