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健全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支持系统

2016-09-21胡东平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普通高中职业

胡东平

(湖北省宜昌市二中,湖北 宜昌 443000)



实践中来

论健全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支持系统

胡东平

(湖北省宜昌市二中,湖北宜昌443000)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愿景结构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适,职业岗位认知模糊,职业发展准备不足,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需求与教师指导严重不对称。健全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支持系统迫在眉睫。必须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顶层设计,通过系统考量国民教育培养目标,建设普通高中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健全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制度,科学编制职业规划指导教程,优化职业规划指导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施行与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相适应的高考招生办法,改进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全社会职业岗位薪酬公平等合力实现。

职业规划指导高中教育改革支持系统

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我国教育悄然由精英教育渐变为国民教育,在追求让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在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步履蹒跚,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普通高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不遗余力,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却显得束手无策。个性发展不足的高中生因缺乏人生发展规划的全面指导而陷入迷茫,尤其是临近高考,学生在专业选择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更是无所适从。为打破僵局,回应社会关切,不少普通高中加入到“选课走班制”[1]实验行列,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为价值追求,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围绕学生职业规划为中心的选课学习模式,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和全面育人目标。为助推选课走班制顺利开展,化解普通高中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等问题,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湖北省宜昌市开展了抽样调查,并以此开展实证研究。

一、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展良好,学生职业愿景与兴趣爱好高度关联,高中阶段若能将此职业理想促成为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从业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会有更多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建设者,创造者和大国工匠,社会就会少一些劳动力资源浪费或闲置。据调查统计,90%的普通高中学生人群渴望学校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反映出广大青年学生具有对待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职业认知状况问题严重,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业认知与学业准备知行矛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业发展自评位居末位(第五位),仅次于个性特长发展(第四位)之后。学生现有学科知识的储备排序远不及从业所需专业知识认知排序(第二位),缺乏职业引导的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学习效果与从业认知不相称。同时,也因现行教育教学工作很难做到对每一个个体提供精准服务,个性发展受限而致学业进步不佳,暴露出学生个性特长缺乏成长环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够。离开兴趣和目标的学习,既无积极性也无主动性,导致学生从业知识准备与从业所需知识认知排序不匹配,形成知行不一矛盾。

2、职业愿景结构不合理。在择业理由排序中,20%的学生选择职业薪酬,位居第二位。职业美誉度对学生择业影响位居第四位。在职业价值权衡中,学生将职业薪酬回报置于精神价值追求前列,在市场经济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环境下分析其成因并不困难。而其职业愿景数据表明,仅1.45%的人群选择农业,2.55%的人群选择工业。文理科学生的职业愿景均将工业、农业置于后两位。职业薪酬引导下的职业愿景一旦变为现实,则会形成劳动力资源供给侧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若不给予必要引导,不久的未来,国民经济可能因人力资源不匹配而难以持续发展,其影响与危害不可小觑。

3、职业规划指导需求亟待满足。调查数据显示,普通高中学生中,60.36%的人群职业认知不足,仅8.72%的人群知晓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89.82%的人群渴望职业规划引导。职业岗位认知模糊,职业发展准备不足,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需求与教师指导严重不对称等直指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功能缺失问题。学生对职业发展知晓的现有路径排序为网络查询、招生杂志、家长与老师、其它、朋友。联系学生职业认知状况及渴望程度,可以看出,各种路径传播的信息并未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4、存在职业发展自我否定现象。少数高三学生对职业发展不予理睬,对未来继续学习不抱任何希望,暴露出现行高中基础教育性质落实不足、准备教育缺失的教育局限,工业标准件式的普通高中教学难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精准教育服务,难免致部分学生因挫败感而消磨学习信心、度日如年、迷茫失望,严重者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人生价值自我否定,值得教育反思。

二、普通高中学生职业认知问题的成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成因是复杂的,涉及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关联因素,但毋庸置疑,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的缺失是其重要成因。造成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缺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原因多样,既有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形成的高中教育性质与功能的传统认识惯性作用,也有普通高中难以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客观条件制约。

(一)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性质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居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节点,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学段。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既是基础教育,也是分流准备教育。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然而现状令人遗憾,新形势下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性为“大学预科”[3]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广大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高考升学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师,几乎不敢用行动就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性质究理求真,甚至出现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行应试教育实质的现象。

(二)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不全

普通高中教育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目标和功能是复杂多样的,其功能定位应该基于基础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特殊学段的工具价值两方面考量。作为基础教育的内在价值,必须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其功能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把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落实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需要做好三件工作: 一是真正办好每一所高中,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4](P15-38)。二是进一步强化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普通高中教育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面,不能片面追求高难度、高深度的学科知识,学生学习重在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以及形成各种必要的基本能力,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探索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三是重视发挥课程教学的教育性功能。致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要为年轻一代学习做人和成人打好基础[5](P105),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作为下连九年义务教育,上连高等教育、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桥梁,普通高中具有三类工具价值: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生活准备。[6]普通高中教育既要积极地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其知识面;又要满足学生胜任未来职业的需要,帮助他们做好参与复杂社会的准备;还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才能和自由表达能力。高中课程教学必须兼顾学术性学习和社会性学习,在给予学生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参与公共社会建设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7]

基于普通高中的目标和功能应在致力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成为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和建设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考量,普通高中教师的任务显然在于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和建设者,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为“公民学习、大学学习、工作学习”夯实基础,而不是“唯分数论优劣、唯升学率论英雄”指导下的定位偏差教学。

(三)普通高中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困难重重、孤掌难鸣

在新时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此,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但要落实包括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活和行为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内容的指导工作,化解我国近1.4万所普通高中教育中的指导缺乏难题是十分艰难的。“戴着镣铐舞蹈”仍然是当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真实写照,分析成因,除了主观思想认识不足的困扰外,还有现行教育配套不够(课程与教材、师资与编制等)、高考招生制度创新不足、教育评价机制滞后、人民群众的不理解等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面对当前即将推行的选课走班制,许多学校及教师准备不足,甚至惶恐不安。推动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仅靠普通高中孤军奋战很难见效。

三、新时期普通高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思考

新时期,有效推进普通高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应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多方合力作用,尤其要加强我国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支持系统。

(一)建设普通高中国家教育标准体系

建设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治本之策。教育标准是为实施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为在教育活动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事项制定的各类教育规范与技术规定。它既是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依据。推进新时期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系统考量国民教育体系各学段的培养目标,遵循“总体规划、阶段协调、渐进培养”原则,建设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的国家教育标准分为六大类别:第一,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包括教学、生活、体育设施、劳动和实习实训场所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国家配备标准;第二,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标准;第三,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包括校(园)长、教师的编制标准、资格标准、考核标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教育标准;第四,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包括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学校行政、教学、服务行为标准;第五,教育质量标准,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第六,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包括国家通用、少数民族、特殊语言文字标准和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等。[8]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标准还应涵盖学生生涯指导标准、职业规划课程标准等,通过科学编制普通高中教育标准,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促使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走向正轨。

(二)健全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向导。面对普通高中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需求与教师指导严重不对称的现状,应大力加强高中与大学职业教育关联研究,着力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高校职业教育相对接、凸显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制度。从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学生发展指导集心理指导、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指导三项服务为一体,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所公认的与教学和管理并重的现代普通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目前学生发展指导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中已经相当普遍,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已纷纷建立起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在我国,尽管也有部分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存在政策法规尚未建全、科学性不够、专业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建立适合我国普通高中学生需求的发展指导制度[9],为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等提供制度保障。

(三)科学编制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教材及其配套课程体系

依靠课程及其载体实现教育目标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青年人通常是在中等教育阶段选择他们今后进入成人生活和职业的道路。职业指导有助于不同的学生在各种学科中进行选择。”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属于国际教育共识,然而我国却鲜见合乎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教程,科学编制职业规划指导教程迫在眉睫。只有科学编制职业规划指导教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个性评估,引导学生正视自我,进行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自觉,明确学习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实效性。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通识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方面整体状况良好,其课程体系一直处于动态优化过程中。但面对学生根据职业规划而进行的自主选课调整,现行教材体系难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高中课程体系仍然亟待丰富和发展。当下唯有不断深化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兼顾通识教育和凸显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才能落实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下的选课走班制,真正促进普高教育内涵发展。

(四)科学编制普通高中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仅有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配套课程和教材是不够的,培养一支会引导的高中教师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配置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规划指导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时,必然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选科指导、报考指导、人生规划指导、个性心理指导等,因此,职业规划的指导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个性禀赋与能力潜能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基本素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在我国现行条件下,探索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更是教学相长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个性的发展,更能促进指导教师的自我教育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素质,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10]目前,我国已有少数普通高中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领域积极探索“教师导师制度”,“善的教育”为学生多彩人生导航,在促进学生进步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正在开始积极有益的探索。[11]

(五)优化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环境

问卷结果显示,影响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愿景和职业认知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我因素。普通高中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只有优化职业规划指导环境,整合多方因素,才能提高职业规划引导的实效性。学校开展职业规划引导工作,应该调动关联影响主体共同参与,发挥多渠道合力作用。可以通过推进家长学校工作,统一职业观念,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家庭环境;通过规范媒体商业性行为,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正能量;通过加强大学网络建设,凸显高校专业就业取向,重视专业就业取向详解,做到语言文字通俗易懂,让广大学生看得懂、能内化;通过完善招生杂志职业相关知识介绍,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我判断、自主选择等。唯有如此,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此举利于学生发展,利于高中办学、利于大学招生、利于国家创新发展,功在千秋。

(六)施行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相适应的高考招生办法

长期以来,高考招生制度引导着普通高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国民教育的今天,高考招生制度仍然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在现行高考制度与招生办法下,普通高中自下而上推行改革,风险太大、孤掌难鸣、难有作为。要持续施行基于学生兴趣、学生个性成长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的职业规划引导下的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度,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关键。只有改革高考招生体系,积极探索与普通高中学生自主选课教育相匹配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才有活力源泉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方面,浙江省高考改革先行先试,走在全国高考改革的前列,新高考“专业导向”倒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值得推广学习。[12]

(七)改进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质量监测和评价系统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过去,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人民群众聚焦高考招生工作,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的督导评价的核心指标就是高考本科升学率。近年来,各省对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通过网络实行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测。但由于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和人民群众认识滞后的惯性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的办学评价体系未见实质性变化,在实行教育均衡化发展、推行素质教育等领域进展缓慢。普通高中学校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教育实践行为往往言行不一、陷入迷茫。新形势下,推进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必须在明确高中教育标准的前提下,改进现有的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普通高中教育实践有了科学的目标导向和监管系统,才能退出两难、大有作为。

(八)促进全社会职业岗位薪酬公平

薪酬分配对人力资源配置具有引导作用。问卷显示,我国在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影响已经传导到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年人群中,重视自我价值、看重薪酬待遇成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愿景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现有的薪酬分配格局进行职业发展选择,必然加剧职业愿景结构与社会需求矛盾,导致工业、农业等行业精英后继无人,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可见,在促进学校加强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信念、职业自觉等职业规划引导的同时,国家需进一步加强分配领域的调控措施,致力实现产业间、行业间、岗位间薪酬分配公平,这对于普通高中提高职业规划引导实效性具有重大协同价值,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具重大战略价值。

[1]李希贵,秦建云,郭学军.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教育学报,2014,(01).

[2]陶西平.回归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J].中小学管理,2012,(05).

[3]谢维和.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预科——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定位及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1-09-29(00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6]张华.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J].教育研究,2013,(09).

[7]张新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8]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组,徐长发,孙霄兵,曾天山,黄兴胜.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J].教育研究,2015,(12).

[9]方晓义,袁晓娇,邓林园,胡伟.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李锋,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指导的尝试和思考[J].学校管理,2014,(05).

[11]王佳晨,为多彩人生导航——“善的教育”引领下的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04).

[12]中国新闻网.浙江新高考“专业导向”将倒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EB/OL].http:// www.teachercn.com/EduNews/News_Sp/2014-9/21/2014092114140 234936_12.html,2014-09-21.

责任编辑:胡小燕

2016-05-17

胡东平(1969—),男,湖北宜昌人,湖北省宜昌市二中高级教师,民盟盟员。

G630

A

1671-2803(2016)04-0083-0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普通高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