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单椎体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
2016-09-21林晓荷周胜法陈久尊何家维罗莉莉
林晓荷 周胜法 陈久尊 何家维★ 罗莉莉
脊柱单椎体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
林晓荷周胜法陈久尊何家维★罗莉莉
目的 探讨脊柱单个椎体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70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颈椎10例,胸椎21例,腰椎36例,骶椎3例。52例明确原发肿瘤,以肺、胃肠、乳腺、肝来源为多,18例原发灶不明。CT检查58例,明确诊断或怀疑转移瘤43例,MRI检查32例,均发现异常,明确诊断或怀疑转移瘤25例。CT主要表现为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其中18例椎体变扁或呈楔形改变,35例表现溶骨性破坏,5例为成骨性破坏,3例为混合性破坏, 共1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同时23例在病灶部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有30例表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在T1加权像(T1WI)及T2加权像(T2WI)上表现高低混杂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表现高信号。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单椎体转移瘤易误漏诊, CT和MRI检查各有优势,选择合适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及临床特征等,有助于早期、全面作出诊断。
脊柱 椎体 骨转移瘤 CT MRI
骨转移性肿瘤是骨关节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1],常以多个椎体受累为多见,临床常根据有原发肿瘤病史及“多发”等特点而更容易怀疑转移瘤;而对于相对少见的单椎体转移瘤,如果原发肿瘤不明确,有时易与一些老年性骨质疏松,单纯压缩性骨折等疾病相混淆,而延误诊治。本文就确诊的70例单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能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间诊断明确的单椎体转移瘤患者70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就诊时年龄28~91岁,平均(63.5±3.8)岁。70例患者中62例表现后背部疼痛、不适或功能障碍(包括原发肿瘤明确的38例),病程1周至0.5年,另8例为外伤或体检等偶尔发现,其中49例通过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其余21例通过典型影像学征象,临床特征或随访变化等明确诊断。最终52例明确原发肿瘤,分别来源于肺17例、胃肠12例、乳腺6例、肝5例、前列腺和食管各3例、肾、甲状腺、鼻咽、胰腺、胸腺及卵巢各1例,18例原发灶不明。
1.2检查方法 36例行脊柱疼痛节段X线拍摄标准的正侧位片检查。58例采用GE bright speed或philips Brilliance 16螺旋CT机扫描,层厚1~2mm,螺距1,重建层厚3~5mm,其中9例增强扫描。32例选择适合线圈,在Philips Gyroscan 1.5T或3.0T 超导型MRI扫描机上,采用FSE序列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等序列检查,层厚4mm,层距2~5mm,进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等扫描。所有图像均经过PACS局域网传送至工作站,由两位副主任医师通过图像放大、调节窗宽窗位等方式处理后至图像最佳状态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发病部位 70例患者中累及颈椎10例,胸椎21例,腰椎36例,骶椎3例,其中较多累及的椎体是:T11,12及例、L1均有5例,L2~5分别有6例、9例、9例及7例。5例整个椎体受累,6例累及椎体前柱,59例累及椎体中后柱,其中47例累及附件。
2.2影像学检查及表现 如表1所示,X线、CT和MRI对单椎体转移瘤的病变发现和准确诊断是有差别的,其中MRI均高于前两者。X线和CT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椎体变形等,其中18例椎体变扁或呈楔形改变,35例表现溶骨性破坏,5例为成骨性破坏,3例为混合性破坏, 共1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同时23例在病灶部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有30例表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在T1WI及T2WI上表现高低混杂信号,STIR均表现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中等或明显强化。
表1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单椎体转移瘤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能明确原发灶的涉及15个部位,其中以肺部、胃肠道为最多,所累及的椎体也以胸腰椎为多,尤其是腰椎,且近85%的患者累及椎体中后柱,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2]。骨转移瘤一般发生于中老年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后期多有进行性骨性疼痛和病理性骨折,许多患者由于原发性肿瘤较隐蔽,转移性骨肿瘤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3]。而后背部疼痛是单椎体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
X线摄片检查是骨关节系统常规而首选的检查方式,但本组仅约50%患者(36/70)行X线检查,且仅69.4%能作出诊断,其可能原因是:脊椎是不规则骨,加之胸腹部组织厚实,常规的X线正侧位片检查时重叠伪影干扰明显,不能充分而清晰显示病变椎体,加之,早期病灶过小或骨质破坏<70%时X线平片显示亦不佳[3],而随着CT的普遍使用,其后处理功能也日益强大,临床医师更愿意选择CT检查。分析本组患者,X线和CT检查的患者均有漏诊,而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发现病变的存在,这些患者可能病变处于早期,而MRI对早期病灶最为敏感,但有些患者可能误诊,如本组仅有78.1%的患者能明确诊断。可能因骨质破坏方式不同,或病变处于不同位置或时期而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本组有35例表现溶骨性破坏,其中5例是弥漫性累及整个椎体,呈广泛斑片状或虫蚀状破坏,大多数表现脊椎中后部局灶性骨破坏或缺损,常伴有突出于灶区的软组织肿块,可以突出于椎体旁或椎管内,其中有18例表现椎体塌陷变扁或倒楔形改变(见图1),本组亦有5例表现为成骨性骨质破坏,常表现在椎体松质骨内出现圆形或团片状高密度阴影,此时MRI可能出现T1WI、T2WI混杂性高低信号,本组也有3例出现混合型破坏,多表现在溶骨性破坏区内残留团片状高密度破坏者。
图1 乳腺癌转移至腰5椎体X线片
根据本组资料分析,对于有些特点不明显的单椎体转移瘤患者,可能会误漏诊,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病变(如结核),退行性病变(如骨质疏松伴骨折),原发性肿瘤等[4],作者认为有几点需注意:(1)年龄。虽然单椎体转移瘤以中老年患者为多,但应该警惕转移瘤发生的年轻化,如本组最小年龄者28岁,为乳腺癌转移。(2)临床疼痛症状。如果不注意疼痛进展或夜间加重等特点,有时可能将转移瘤误诊为单纯的骨质疏松或压缩性骨折等疾病。(3)追加检查。应该积极进行肺部、乳腺或腹部的影像学检查以排查常见部位原发灶的存在,以及对病变节段或其他节段的脊柱进行MRI检查,有条件时进行核医学检查。(4)随访观察。随着时间推移,转移瘤多表现病情加重,病灶扩大,而脊柱结核和骨折总体表现为水肿吸收,渗出液体包裹、粘连,钙化等向好变化[5],这有助于鉴别诊断。
1 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脊柱转移瘤预后、预测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15,95(7):557~560.
2 赵灿伟.MRI与用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 529~530.
3 顾伯龙.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单个椎体压缩骨折的MRI鉴别诊断.中医正骨,2012,24(12): 30~32.
4 何川东,王鸿志,扬兴,等.单椎体转移瘤的CT、MRI、SPECT/CT骨显像诊断.华西医学, 2008, 23(4):775~776.
5 郎宁,苏敏英,袁慧书,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5): 373~376.
325500 浙江省泰顺县人民医院(林晓荷 罗莉莉)
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胜法 陈久尊何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