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江西龙虎山悬棺葬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6-09-21鲁宝林张亚文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长绳崖壁托架

鲁宝林 张亚文(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锦州121013)

对江西龙虎山悬棺葬几个问题的探讨

鲁宝林张亚文(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锦州121013)

我国悬棺葬有诸多之谜,倍受人们关注。江西龙虎山悬棺葬是古越人创造的葬俗文化。崖葬习俗的产生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于山岳的崇拜、古越人对于“孝道”的特殊追求有关,悬棺高置益于安全,丹霞地貌是实现悬棺葬的必要条件。习俗是民众的,相对封闭的社会亲缘关系起到的作用巨大,古越人完全有能力把棺木放置在崖壁上。同时,以崖墓的数量和出土文物几方面论证,崖墓群的墓主人以平民百姓居多。古人采用配重法和下滑法将棺木放置在指定的崖壁上。

悬棺葬;古越人习俗;崖葬待遇;悬棺吊装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丧葬习俗多种多样,所采取的方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树葬及崖葬等等,其中最奇特的当属崖葬中的悬棺葬。

悬棺葬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为特征。棺木的方式因时因地而不同,或利用崖壁间的裂隙之处架设棺木,或在岩壁上凿孔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或利用天然岩穴及人工凿穴盛放棺木。多为一次葬,也有二次葬。悬棺葬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均有发现。这其中江西贵溪龙虎山悬棺葬年代偏早,数量较多,更具代表性。

悬棺葬一经发现就蒙上神秘色彩,出现许许多多未解之谜,诸如,在设备条件极其简陋的远古时期,棺木是如何放上去的,究竟什么人能享受悬棺待遇,古人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葬俗,等等。本文试就以上几个谜团,针对我国最典型的龙虎山悬棺葬墓群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古越人为什么采取崖葬习俗

江西贵溪(龙虎山)悬棺按科学方法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2650±125年[1],正值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而此时的龙虎山一带也正是古越人生活的区域。

关于古越人,在先秦的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而在这片广大的越地内有着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比如:吴越、闽越、杨越、南越、骆越等,故越又称“百越”。

据考古资料证实,古越人与中原汉人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古越人对蛇的崇拜,以“蛇”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以及用几何纹饰于陶器表面。而在葬俗方面采取的是神奇的崖葬。

古越人所以选择崖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造就崖葬奇观

历史文献记载:“越非有越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2]。《博物志》也有“南越巢居……避寒暑也”的记载。可见,古越人多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或溪水之间,且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即使今天看龙虎山崖墓周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尽管跨越了数千年,特别是近现代对这里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和开发,仍能感受到当年古越人在这里利用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生活的影子。

在中国葬俗中,最常见的是土葬。而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高山溪水、潮湿多雨。据当今考察,山间谷地的地下水位很高,仅在七八米深就能掘出水井,显然不适宜埋棺土葬。而在坡地,山顶又多岩石,则有更多不便。这临水的龙虎山崖壁就成了放置棺木最佳的选择。其实,在我国悬棺葬出现最早的是福建武夷山1号船棺,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840±90年[1](590),应是古越族的另一支所创造的。同是古越人,信仰习俗相同,信息技艺相通。设想,最初的崖葬应是把棺木葬于天然的崖穴中,待青铜器等金属工具出现后,才可在崖壁上凿孔插桩、置棺。事实上,古越人根据地理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崖葬习俗明显地优越于土葬,尽管在水边也有极好的防潮作用。有许多崖葬墓主人至今尸骨保存完好。

(二)出自对山岳的崇拜

古越人与中原汉人虽说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习俗,但他们同属华夏子孙,也有着共同的传统观念和崇拜对象,其中包括对高山的崇拜。把山视为神灵的居所。中国五大名山称之为“五岳”,各岳都建有祭祀山神的庙宇,并各有神祗。四大镇山也均有镇山庙。五岳之首的泰山岱庙、医巫闾山的北镇庙至今保存完好。古越人居住在山野,以山为伍,自然对山的崇拜更加强烈。他们对山的崇拜不是表现在轰轰烈烈的祭祀仪式上,而是更趋于朴素的现实表现。他们以岩穴为居,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口增多,山洞不够住,才分居到地上或树上。人们生前既然住在大山的岩洞里,死后就按照生前的居住习惯,顺理成章在山上安置尸体,选择高山崖葬也寓意死者在大山神灵的保护下,能和生前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安居乐业。在龙虎山崖墓中,都选择了大山的朝阳面,山下是潺潺的溪水,正是反映了死者对龙虎山的崇拜以及对另一个世界的憧憬。

(三)古越人对“孝道”的特殊追求

奉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孝道”,《尔雅》云:“善事父母为孝”。讲的就是晚辈对在世的父母双亲尊敬、关爱、赡养,过世后选个好墓地入土为安,算是尽了孝道。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在古越人看来,除孝敬在世的双亲以外,还把父母死后的送葬看得更加重要。他们把父母亲的棺木高悬崖上,意为升天,并以棺木放得愈高愈好,这样,做晚辈的才算是尽了孝道。唐张鹜在《朝野佥载》中说:“五溪蛮父母死……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弥高者以为至孝。”故争挂高岩,以尽孝道,以趋吉祥。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龙虎山崖壁上那层层高悬的棺木竟还蕴含有古越人尽孝程度的意义。

(四)悬棺高置益于安全保护

龙虎山崖葬墓群所葬年代距今2600余年,正处于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此时,战事频繁,社会极不安定。这种社会环境自然也会涉及到古越人的领地。为防止敌对方、坏人以及鸟兽对死者尸体的破坏,他们选择了常人难以接近的悬崖绝壁上的崖葬。近年,考古调查资料显示,龙虎山崖葬墓除极个别的有被盗现象外,基本保存完好。

(五)丹霞地貌和金属工具的出现是实现悬棺葬的必要条件

龙虎山属丹霞地貌类型,山体为沉积砂岩,其硬度仅在4-6之间,并有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等特点,故崖壁上会常出现洞穴或裂隙。这洞穴和裂隙便成了放置棺木的天然场所。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到了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达到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兵器或是工具都已普遍使用青铜铸造,并在春秋晚期还出现了铁器。这些质地坚强的金属工具的出现,成了完成在崖壁上凿孔、插桩、进而安置悬棺的必备条件。有了追求的条件,才能产生追求的愿望。可以说,丹霞地貌和金属工具的出现是古越人采取悬棺葬习俗的最基本原因。

二、古越族中什么人能享受崖葬待遇

在谈到崖葬墓主人身份的时候,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面对这工程艰险、耗资巨大的崖葬悬棺,人们普遍认为,一般平民百姓是受用不起的,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才能享用。也有人认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或是君王才能悬棺而葬。诚然,那些权贵、英雄、君王能享受这种待遇当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但笔者认为,他们仅是崖葬墓主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平民百姓。理由如下:

(一)习俗是民众的,需要用执着的追求来维护

古代越族有着崖葬的习俗。所谓习俗是人们在某一地域的群体里,长期感受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共同信仰,从而产生了习惯的风俗。为了践行自己钟爱的习俗,不管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都在执着地追求。唐张鹜《朝野佥载》所载:“五溪蛮父母死……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其中“尽产为棺”生动体现出当时越族的平民百姓,尽管知道崖葬耗资巨大,还是为追求信仰的习俗,愿用尽所有的家财而为之。这种行为应不是特例,而是当时古越族社会人们生活与信仰的真实写照。

(二)相对封闭的社会,亲缘关系作用巨大

古越族的居住地多是崎岖险峻的地形,阻挡了外部民族对其兼并与融合,产生了封闭极强的独立地域。正如《汉书·严殊吾丘主父徐严终王传》所言:“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地深昧而多水险,得其地不可郡县也,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龙虎山崖葬群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时期。然而对古越族来说,险山大川产生了地域的封闭。这里没有城邑、乡里等行政区划,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划分不清。就是帝王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在这里都长期不能执行。即使上国得到此地,甚至感到在这里设置郡县管理都不可能。这样看来,古越族当时在这里所处的社会,权力高官应当不存在。即使有贫富之分,也都交织在亲缘之中。所以在他们聚居的山寨之中,亲缘关系成了他们的精神主宰。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如遇红、白大事,亲朋间更是全力以赴了。完全可以替代权力和金钱,把死者的棺木放在指定的崖壁上。

(三)崖墓数量揭示了墓主人身份

据资料介绍,龙虎山崖墓群目前已发现岩墓数百计,最多的一个洞穴就陈置十几具棺木。经实地勘察,插在崖壁上的木桩及风化变形的桩孔比比皆是。更令人不解的是,当时的古越人还有一个更加奇葩的异俗,即以悬棺“先坠者为吉”[3]。认为放置的棺木很快坠落下来就是大吉大利。所以坠落下的棺木在当时应不在少数。可见当年龙虎山崖葬墓群数量非常之多。另据1500多年前,梁陈间顾野王在《太平御览》中描述的悬棺状况:“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不确定指的是龙虎山,但必定是一处崖葬墓群,他们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墓主人成员身份层次也应当是一致的。作为龙虎山古越族的聚居地,在春秋至战国的500多年间能出现如此数量众多的崖墓群,不是以平民百姓身份的为主体是很难达到的。

(四)出土文物证实墓主人身份

龙虎山崖墓群经江西省考古工作者于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发掘清理。1978年发掘清理出的随葬品有陶器、原始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1979年发掘清理出: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器、骨器、石器、纺织机器件、部分纺织品等290件。

两次发掘清理发现,随葬品以陶器居多(1978年就出土124件),而且两次发掘清理都发现有纺织工具、纺织器件和纺织品,这些都属劳作工具和制品,应是死者生前所用的工具和成果,说明它是平民的墓葬。而类似中原地区显示墓主人权贵身份的大型成组成套的礼器则不见,这也说明龙虎山崖墓群平民百姓的墓葬居多。

总之,如此神奇险峻的悬棺葬,从表面上看,不管是怎样安置上去的,肯定要耗费巨资,而且还带有很大的危险性,绝非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为的,只有达官显贵或地方豪绅等上层社会的人,才有可能享受此种葬式待遇。但是透过表面,从诸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探讨自当会发现,崖墓不单单只有那些权贵,更多的应该是古越族的平民百姓。这也是古越族和谐大家庭的缩影。

三、悬棺具体吊装办法

那么,古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的呢?笔者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终于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不用任何金属轴、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信完全能够解开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

吊装悬棺的具体方法。采用两个方法:配重法;下滑法。它有九大特点:

1.悬葬四根圆木,N米绳子。

2.千斤重,升百米高。

3.升起千斤重,无障碍只需4人,如有障碍(悬棺)需8人。

4.千斤重平移只需两人。

5.跨越重重障碍(N个悬棺)需加担弧。

6.纵横同步平移。

7.无金属。

8.无轴。

9.稳定性加引导绳或锥体沙袋。如下图所示:解秘还原老祖宗悬棺之谜。

主要采用了两个方法,其一是配重法,其二是下滑法,分别用来解决悬棺的起升和平移。使用的工具更是少之又少,只需四根圆木和几段长绳。具体方案如下:如图所示,首先在崖壁所凿孔洞内或崖壁洞穴内插入两根主木桩,将四根圆木绑固而成一个井字形起吊支架并固定在两根主木桩外端,在起吊支架的两个悬臂端对称挂设至少四根长绳,将四根长绳的内端固定在用于放置悬棺的起升托架四角处,四根长绳的外端垂落于地面,根据所要起升的悬棺和起升托架的重量准备至少四个配重(如沙袋等),配重的总重等于大于所要起升的悬棺和起升托架重量和,将配重分别固定在四根长绳上,位于起吊支架外侧即可。

为保证主木桩的强度,在崖壁上对应起吊支架上方可嵌入一个固定拉杆,在固定拉杆与两根主木桩的外端之间对称连接有拉绳,这样就能够保证两根主木桩的支撑强度。

用于放置悬棺的起升托架设置在崖底,起升托架包括由木方连接而成的托架体,在托架体内中部对称设有两根支撑导轨,在支撑导轨上分别支撑有滑板,支撑导轨和滑板为相互配合的楔形且扣合一起形成一个长方体,支撑导轨的尖端朝向崖壁。在支撑导轨上端楔形面上沿矩形沟槽滑动。在滑板与托架体之间连接有滑板拉绳,以确保滑板由支撑导轨滑出后不会掉落崖底伤人。

吊装时,将悬棺放置于起升托架内,二人同步下拉起长绳外端,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便可将起升托架及放置在起升托架上面的悬棺吊起,当悬棺上升到安装位置时,起升托架插入到起吊支架的两个悬臂端之间,配重下落至崖底。上述悬吊过程即利用了所述的配重法。

然后,垂吊在崖壁上的两名安装人员可踩在起吊支架上,在起吊支架上对称放置两根楔形木方,同时用力向崖壁方向拉动绑缚在悬棺上的绳索,悬棺便可在楔形木方上向崖壁一侧滑动,直至悬棺完全滑出起升托架后落到两根楔形木方上。最后解下配重,下拉连接在起升托架底部的复位拉绳,同时配合四根长绳,将起升托架缓慢下降至崖底,落于地面即可。

上述所采用的配重法提升悬棺,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而且操作省力、省工、省时,可随时将悬棺停在崖壁任意位置,起升时只需要克服长绳与圆木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即可。平移时,通过楔形木方可将悬棺轻易拉到两根主木桩上,下滑到位可省力90%,只需二人即可完成。例如悬棺的重量为800斤,起升托架的重量为200斤,二者的重量之和即起升总重量为1000斤,起升高度为100米,只需配置1200斤配重即可。操作时可填装12个沙袋,每个沙袋100斤,准备六根长绳对称挂设在起吊支架的两个悬壁端,每根长绳悬挂2个沙袋即可,这样,便可将悬棺平稳升起到百米高度的崖壁上。

上述配重吊装法及下滑法平移,是发明人经过多年钻研、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首创方法。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已经获得授权,其专利号为ZL201520500201.8,公开号为CN204910003U,公开日为2015-12-30。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590.

[2]汉书·严殊吾丘主父终王传:卷六四(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491.

[3]中国悬棺研究——中国悬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3.

(责任编辑郑艳凤)

K878

A

1672-8254(2016)05-0035-04

2016-04-11

鲁宝林(1947—),男,教授,锦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渤海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从事历史与考古研究;张亚文(1954—),男,锦州市博物馆工程艺术技师,从事传统工艺制造与技术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长绳崖壁托架
沙燕:崖壁建筑师
跳长绳
跳长绳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纯电动物流车机舱三电托架的轻量化设计
锦江特大桥68+128+68m连续梁0#块托架设计研究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
跳长绳
激光3D长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