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通“生活”,教“真学”散文
2016-09-21朱云猛
朱云猛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生活放置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来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教学,将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进入真学的语文课堂,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语言变式,感受亲情
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中,首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渗透在文本中的浓浓情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文本。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让学生针对该词句进行分析,从而促进他们感悟。
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为例子,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可以抓住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童年、朋友”,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心中在自己小时候是否曾经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曾经遇到过哪些朋友。这样的问题紧贴学生的生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正确地得出解题:《童年的朋友》这个题目本身就怀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下一步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谈到童年的朋友时,大家都想到的是小伙伴,但是作者想到的却是外祖母,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是否找到了一些句子,说明外祖母就是‘我最知心、最了解的人呢?”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的时候找到了:“外祖母总是坐在我的身边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这说明她和‘我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她是‘我最了解的人。”也有的学生认为:“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和‘我对话,因此她是‘我最知心的人。”学生们可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语言中倾注的情怀,从而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通过对《童年的朋友》题目关键词的品味和语句的感受,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从而促进他们情感升华。
二、深入咀嚼,体会情思
除了找到关键性词句,自主感悟以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咀嚼,从中体会到凝聚其中的情思,只有咀嚼出平凡语句中的不平凡,才能更好地感悟文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交流。
在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一家人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将文章的一些词句找出来,让学生进行细细品味,从中体会凝聚其中的情感。如可以让学生着重阅读文章第六段,说一说在这一段中论述了家庭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学生很快就发现,在这一段中一家人对于如何前进发生了分歧,此时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当时一家人的观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中一家人都很听‘我的意思,这表明‘我在家中责任很大,而且一家人的关系很和睦。”还有的学生认为:“从‘我的儿子还小,习惯于听从高大的父亲这一句可以看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地位,对父亲十分敬仰。”“妻子总是听‘我的,这代表了她对丈夫的信任,她认为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母亲本来要走大路,但是后来却依从了孙儿的想法,要走小路,这代表她对孙儿的疼爱。”学生们在充分讨论中对文本的词句进行了深入感悟,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温暖家庭情感。
在默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咀嚼文本的深意,从中体会到凝聚其中的深深情味。
三、链接家庭,传承担当
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内涵以外,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些课本怀着浓浓的生活情怀,在教授这些文本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和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尝试传递自己的感悟,重要能起到促使学生情感升华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继而让他们投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中。《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概括了母亲所做的三件事情,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人如何处理家庭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从这几件事情上,能够看出母亲的品德和性格。在学生很好地感受了母亲的伟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链接生活和家庭,思索一下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在生活中,母亲是否曾经做了什么让自己特别感动的事情。让学生尝试模仿作者,将这些事情写下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又或者可以让学生在回家后尝试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将自己做了这件事之后母亲的表现等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升华他们的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本和家庭链接起来,能起到传承中华美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真正的生活化教学中得到情感升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进入到真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词句中感受情感,在咀嚼中体会情感,在链接家庭的过程中感受到作为家庭成员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