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甜甜的泥土》是否该入选教材

2016-09-21陆婷雅

关键词:小亮主旨张老师

陆婷雅

【摘 要】

本文就张久琪老师《<甜甜的泥土>不宜作为教材的三点理由》和冯华蓓老师《对<甜甜的泥土>的当下解读》提出商榷,讨论《甜甜的泥土》入选教材的合理性。

【关键词】

甜甜的泥土 教材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转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孩子对母爱的渴望。笔者首次教学之时查阅了相关论文,发现不少文章对这篇小说提出了不同见解。其中有三篇文章指出,《甜甜的泥土》不宜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分别是:张久琪老师《<甜甜的泥土>不宜作为教材的三点理由》(《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11期),巩靖宇老师《<甜甜的泥土>:一篇不宜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章》(《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冯华蓓老师《对<甜甜的泥土>的当下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拜读之后,感慨良多。本文拟就张久琪老师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与 张老师商榷的同时,求教于大方之家。

张老师提出,《甜甜的泥土》不宜作为教材理由有三点:一是小说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二是《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小说的主旨分析值得商榷,三是小说题材陈旧,价值观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其中主要是指文中的“恶后妈”情节)。三点“理由”,表面看起来只是教材选文的问题,实则关乎文学作品阅读和教学的认识。

一、小说教学关注的是现实的实用性还是审美的心灵自由

张老师所谓小说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指,《甜甜的泥土》中小亮妈妈把奶糖放在棉袄里奶糖并没融化,而小亮把糖藏在泥土里,一夜之间化成糖水,张老师认为这一细节不合常理,有悖于现实主义小说“符合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在此我们不禁要问,《甜甜的泥土》一定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吗?根据何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现实主义小说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甜甜的泥土》结尾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很显然该小说划为现实主义小说有些勉强。再者,用科学的眼光,去探讨奶糖的熔点,小说中的温度是否符合常理,是不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呢?是不是小说教学应该关注的内容呢?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超越与现实之间的功利关系而建立起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自由关系,从而在文学欣赏中获得审美自由的愉悦,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过于纠结,无异于看金庸武侠小说时提出,为何江湖大侠总能在荒郊野外随处找到一只烤鸡和喝水的破碗。

二、小说主旨探讨是听从阅读主体感受还是遵从作者创作意图

教参对小说主旨的归纳是这样的: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而张老师认为,这篇小说的主旨很单纯,就是表达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教参对作品的分析有无限拔高之嫌。应该说,教参对小说主旨的解读的确有些局限,张老师对教参的怀疑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甜甜的泥土》的主旨是否就像张老师所说的那么“单纯”到仅仅表达离异家庭孩子对爱的渴望?要读懂这篇小说,我们还得知人论世。这篇小小说,是台湾作家黄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当时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但人情随之淡薄,离婚率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真正意图在于,通过此文唤醒为人父母的良知与责任。如果了解到这个写作背景,我们对主旨的理解就不会再停留在“孩子渴望母爱”的被动愿望上,更不会主观臆断“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总而言之,正确的小说阅读观应该是,我们既要树立读者是第二作者的阅读观,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更要遵从作者,从文本出发,知人论世,多听听作者的声音,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面对小说中负面形象是因噎废食还是加以正确引导

张老师认为,文中狠毒后妈形象,会对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其理由有二:初二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对生活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不符合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独有偶,近年来社会上也有类似的观点,有人认为《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不适合作为儿童读物,因为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狠毒后妈,还有人认为《水浒》充满了血腥味,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些担忧是否有必要呢?文学作品中不可能到处是阳光鲜花,正如人生旅途中不可能都是风和日丽康庄大道,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中诸如此类的所谓反面形象者比比皆是,依次类推,《红楼梦》《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等名著是不是也要有所回避呢?诚然,孩子涉世不深,视域狭窄,可能会因此误入歧途,但也正是因为他们见的世面不多,人生阅历浅,才要通过阅读拓展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事实证明,一代又一代读着这些经典童话成长的孩子不是变坏了,而是变得更好了。其实阅读文学作品,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反面形象,而在怎样正确地引导。比如教学《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一方面我们要把重心放在正能量的体会上,引导学生读出作品中母爱的艰辛无奈,读出孩子对母爱的渴望,读出社会人士的大爱,同时也要消除学生思想中“后妈即恶毒”的偏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社会发展至今,城市里自由离婚、组合家庭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孩子来自单亲或组合家庭,他们的生活经历跟小亮可能类似,如果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应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看来,诸如《甜甜的泥土》这样的好文章,不是应不应该入选教科书的问题,而是关乎怎样的课程观、文学观和教学观的问题。很显然,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以审美的眼光而非实用的目的,阅读文学作品既要有自己的感受和独到体验,也要遵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既要从正能量中获得进取的动力,也要从负能量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和明辨是非的睿智眼光。当然对于小说阅读和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仅就张老师的文章说开去,谈一点粗浅的想法。笔者才疏学浅,上述浅见,既是商榷也是求教,还请专家、学者和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冯华蓓.对《甜甜的泥土》的当下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

【2】许川萍.让阅读课充满时代气息.语言文学研究,2010(11)

【3】李金云.也谈《甜甜的泥土》的立意.教材研讨,2010(4)

猜你喜欢

小亮主旨张老师
主旨大意题
小亮归来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送猪肉
给小亮打电话
办手抄报
100分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