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视野
2016-09-21孙正琴
孙正琴
【摘 要】
对于儿童来说,小学语文教育不但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必要因素,也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初步建立品德和人格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以儿童为主要讲授对象,应以他们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作为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决定因素。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儿童主体缺失、教师主导的现象,不能真正起到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和培养建立品质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以儿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儿童主体 课堂定位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定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儿童为主要因素,体谅儿童的视野,以儿童的情怀对待课堂活动,将其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备课与教学,帮助其培养必要的文学素养以及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儿童主体意识,反而以自我为核心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多以自己的理解为孩子们讲授,并且以考试为目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置于最后。比如读一篇文章之后要写读后感,观一部电影之后要写观后感,统一组织爬山活动也要写一路的感想感受,完全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征,最终导致了孩子过早厌恶呆板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跟得上进度就是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熟练地背诵,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顺利地默写出来,而从未重视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这表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置若罔闻,甚至加以指责,要求学生统一思想,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国内的小学语文教学将儿童定位为“受众”或者“听众”,而不是“参与者”和“思考者”,而儿童是祖国无限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他们应该具有创新的发展潜力,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出现矛盾。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适合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石头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大都只讲述课文中的生字词,充其量再补充其他一些不常见的“石头书”的种类,以此种方式“讲课文”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在学习完本课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的勘测,或者去博物馆参观,教师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根据观察提出疑问,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以儿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反思
1.加强情感投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负责的态度,在教材中深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并在课堂上放大。引导学生透过教材本身看到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波动,真正投入其中,形成自己的鉴赏体系。比如在在学习课文《詹天佑》时,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不畏艰难,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不管自然条件多么恶劣,为了祖国的荣耀,都能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它,并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牺牲自己为国家荣誉而斗争的典型形象。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将他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国情怀体现出来,从情感上深入学生们的内心。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抒情性通讯稿时,教师应该介绍这篇文章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境、景。因此,为了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思乡情感时也牢记了人民永远会记住为人民而活着的人这一真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找寻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时,教师在介绍了课文中讲述的小动物之后,可以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了解的小动物的过冬的方式,说出他们过冬方式的不同,比如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熊因为冬天找不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这样在课堂互动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知识,也拓展了思维,并且在讨论中接受了其他同学的思想。
3.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思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比如在《黄果树瀑布》中,作者有这样一句“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用来比喻瀑布在飞落时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图片的形式为学生进行生动的着重讲述“白练”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体会到瀑布下落时的壮美景象。并且可以进行课堂提问或者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心目中最壮阔的瀑布,培养学生的画面想象力和创新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体,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在儿童的视野下制定培养方案和调整教学形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课堂授课,使学生在有效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建立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霞.“818”那些被改编的文字:行走在“作者文本”与“编者文本”间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7)
【2】陆彩萍.适时、适度:让课堂练笔走向“有效”【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