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2016-09-21赵风铎
赵风铎
当今社会,唱主角的依然是当下在校的中小学生,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当我们欣喜的看到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水平的进步时,我们也渐渐地发现了这种现象:他们在学习水平上涨的同时,却渐渐地遗忘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经常能看到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他们在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地翘着二郎腿,悠然自得地听着随身听,而在他们的旁边年逾七旬的老人艰难的站着……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在物质水平日益增长的同时,我们却渐渐丢弃了精神文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如果没有数千年沉淀的这些美德,我们的国家就不会有日益富强的今天,而我们的学生又如何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我们不禁要问:中华民族的美德都到哪里去了?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各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传承下来的,为民众所需要和崇尚的一切优秀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经验。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是集中人类智慧培育新人的工作。而教师,是人类智慧培育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担负着育人的主要任务。而韩愈的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对教师职责的最好诠释。“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师应该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而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应思考的。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亲人的溺爱,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等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气,很多孩子只知道向周围的人索取,而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与付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切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新的现实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在此,我只是浅谈一下传统美德中的感恩教育。在参加工作的近一年来。我一直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希望我的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验成长的快乐。我的做法氛围以下几点:
一、营造感恩气氛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两外我们针对学生中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现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恩的氛围。其实,更多的感恩教育是在平日的一点一滴当中渗透的。可以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等阵地,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各班召开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出一期“感恩”黑板报;学校每天播放一首感恩歌曲或一个感恩故事;学生每人摘抄一篇感恩文章或古诗,读给父母听。而且在学生中午吃饭的时候,当老师为学生盛好饭时,学生必须说一句“谢谢老师”,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感激,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尊敬老师,感激老师”的意识。所有的这些都是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布置感恩作业
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很难爱国、爱民。我们要求学生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校做起,进而培养学生感恩的思想。在平时,我会经常为学生布置作业: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给母亲消除疲劳(捶背、洗脚、梳头、倒茶等);为母亲分担家务(洗碗、做饭、扫地等)。并且把每天你需要感谢的热播及他对你的帮助简单记录一下。事情虽然不大,但能让家长感到贴心,孩子学会感恩。
三、开展感恩活动
有时会让学生“写写亲情信”,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写在纸上,每位同学把感恩亲情信当天叫到母亲手中;“收集亲情照”,每位同学与父母一起搜集出生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在照片后标注成长的回忆。在学生着手准备这些东西时,学生就能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又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这比硬性的灌输感恩教育要有意义的多。我在本学期就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向学生讲述了“爱心树”的故事: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一棵大树,他经常跑去陪大树,和大树玩耍,但是,当小男孩渐渐长大的时候,他陪大树的时间越来越少,大树渐渐的感到很孤寂。只有当小男孩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才来找大树。大树总是尽量的满足小男孩的要求。当大树给了小男孩所有的一切时,已经成为白发苍苍老人的小男孩又来找大树了,大树说:“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能给你了。”而小男孩只是希望坐在树墩上休息休息。当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有的孩子流泪了。也许他们并没有完全读懂这个故事的含义,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大树很可怜。其实,此时老师应该慢慢的启发,这颗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予了他们所能给的一切,二我们就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总是一味的索取,从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感激父母。
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和偶像,特别是在小学,每一句话都被当作“圣旨”。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这一作用,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总之,充分利用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