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

2016-09-20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总需求组合拳结构性

最近,“组合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7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实施组合政策,引导发展预期”。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样强调了“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在年度工作“中流奋楫”的重要节点,宏观调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有何深意?

一方面,“组合政策”首先指向的是“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重点任务。这些任务从来未曾割裂,当前尤其需要环环相扣、招招呼应,比如去产能、去杠杆的“交集”在国企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上,去库存、补短板的“交集”则在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机结合上。事实上,供给侧的每一单独招数大家并不陌生,而在它们的“交集”里探寻、汇聚政策的合力,恰是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

另一方面,“组合政策”也在提醒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配合、共同发力。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突出调控对供给侧的发力,各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有个别地方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放松了对需求侧波动的警惕与应对。此次重提“适度扩大总需求”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就是为了纠偏提醒,推动供给侧的产品与服务找到出路,促进市场供求双方的良性互动。

同时,组合拳不只在调控政策内部挥出,也必然覆盖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动作。这是因为,当改革逐步成为调控的重要利器后,国企的结构调整与重组等重大改革,意义不啻税负的减免、信贷的投放。对调控本身的改革,比如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会让原有调控效果几何级放大,避免传导中的跑冒滴漏,实现“四两拨千斤”。再比如通过“放、管、服”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引导与稳定市场的预期,较之传统的放松银根更能提起民间投资的精气神。

深层次看,“组合政策”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的对偶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刃剑作用。比如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当然是为了平衡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但是过度追求工资收入的增长,反过来也会增加企业成本,长远看并不利于可持续增收。因此,这次会议提出“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目的正是要对“职工增收入、企业降成本”这道需要权衡拿捏的题目,给出切合市场实际的统筹方案。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当前,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锁定靶标,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这是绕不开、躲不过的“硬骨头”,必须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不问、不闻、不管将被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近日颁布,问责之箭指向一个清晰的靶心——担当。担当是一名共产党人是否忠诚的试金石。不担当,半点忠诚都没有!

猜你喜欢

总需求组合拳结构性
打好“组合拳” 改出新气象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论中国当前供需结构性改革思路
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