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众筹人生
2016-09-20杨于泽
杨于泽
核心提示:古代官员的生活并不都很优裕,出身普通的曾国藩,便是靠“拜客”这样的众筹方式才摆脱财务窘境。
道光十八年,29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获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当年底曾国藩即告假返乡,着手为赴京做官筹钱。筹钱的一个主要方法,叫做“拜客”,就是到远近宗亲宗祠通报自己金榜题名的喜讯,实际上是向宗亲们讨要红包。
清代官场很腐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事实,但京官薪俸微薄也不假。当官必须自带一切“工具”,房子、官服、交通工具等等。皇帝有时给某位大臣“赏穿黄马褂”,其实也是要获赏者自购的。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小地主家庭,家有田地百余亩、家庭成员8人,人均土地12.5亩。曾国藩能中进士,是一个小地主家庭举全家之力重点支持的结果。曾国藩金榜题名的那次,家里已拿不出路费,只得向亲族告贷。
但既入翰林院,曾国藩眨眼变成潜力股,自然受到“投资界”追捧。曾国藩“拜客”,就是新科进士主动到亲戚家上门“求赠”。用今天的新概念讲,叫“众筹”,是一种风险投资,不保证必有可观的回报。
现在众筹仰仗网络平台,而曾国藩筹钱则主要靠一家家登门,当面进行互动。拜客活动是从岳父家开始的,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曾进士足迹遍及湘乡、衡阳等十州县,所拜者有亲戚、曾氏宗亲,还有湘乡人在外所开店铺。每到一处,他与人们联络感情,还给人家挂匾、写对联、收学生、写寿序,有时候甚至还要陪主人扫墓。但收获也很丰厚,全部所得折算白银约有1495两。
曾国藩所拜之客还有一个重要群体,即能够拜到的各级官员,上至巡抚下至县令。在省城长沙,他从各级官员那里获赠银77两、钱7千文,其中巡抚送银16两、按察使12两、粮道10两、长沙知府6两。后来赴京途经汉口,从抚台拜到署盐道,共计得银171两、钱6.9千文。这一路北上,曾国藩通过拜会沿途官员,弄到银子500多两。
因为家有婚丧嫁娶,曾国藩辛苦众筹来的钱,所剩已不敷赴京之用,于是再次向亲友借债。道光二十年,曾国藩抵京后通过散馆考试,获授翰林院检讨职位,做官的正式收入,只有约130两银子。但既做了官,就要立威仪,租房、添置各种官服、坐车、雇用仆人,样样不得减省,曾国藩只好在京继续借债。
清代各省乡试主考,照例可以在当地收取大量红包,是京官发财的一个机会。曾国藩曾发誓不主动贪黩,但“合法”的外快他从不拒绝。道光二十三年,他通过了朝廷考选,被派差四川任乡试正考官。这趟差,曾翰林共得银4750多两。这让曾国藩还清了历年所欠1406两巨债,还给老家寄去1000两。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已是内阁学士兼礼、吏、兵、刑、工五部侍郎,年收入有一两千两银子。但官越大,排场越大,交际越广,曾国藩日子越过越艰窘。老母思念儿子,这位高官却无钱返乡。于是他再次参加乡试主考考选,结果再获通过,曾国藩被派差江西。
岂料曾国藩行至安徽太和,忽得老母一个月前去世的消息。他当即易服奔丧,但赴任的主考官都穷得叮当响,好在江西官场送来奠仪1000两,办理母丧的钱算是有了。但尚在北京的一家子,返乡费用还没着落。曾国藩倒是轻车熟路,干脆命儿子曾纪泽在北京设灵堂开吊,四处发送讣闻,坐等奠仪送上门来。这是曾国藩最后一次“众筹”活动。
此后曾国藩走上镇压太平天国的道路,经手的钱就多起来了。(支点杂志2016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