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
2016-09-20张筱如
张筱如
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千利休(1522—1591)被誉为天下第一茶人,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当时,武士与当权者皆热衷于此,千利休的茶道更是令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皆为之着迷。大器晚成的千利休54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股战国茶道热,却最终死于非命,并留下了战国悬案“利休切腹”。
来到古都京都府的宇治市,首先想到的便是宇治茶。宇治茶不仅作为一种高级茶而为人所知,抹茶蛋糕卷、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等等,添加在甜点之中也极为美味。深爱着宇治茶,并使其成为日本人尽皆知之名茶者,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日本战国时代的茶人千利休。当时宇治河水极为有名,利休便是用这名水点茶来招待天下人。宇治桥有个向河面突出类似观景台的部分,据说曾是利休泡茶前的汲水之处。
茶道原为贵族和将军们所喜爱的上流阶层文化,不仅代表着一种教养,也是一种身份象征。在日本战国时代,身份低下者跻身上层社会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养和身份,便纷纷修习茶道。
茶道具有激发起虚荣心的魅力,日本大名织田信长最早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在战斗中建立功勋的家臣,都是从主上那里获得封地,而信长则用名物茶器代替土地来进行赏赐。信长对家臣采取限制茶道的许可制,只有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家臣才可以进行茶道,如果建立了特别的功绩,便会赐予有名的茶具作为褒奖。
利用茶道作为手段来统治家臣的织田信长,注意到了一座对外贸易日渐繁盛的城镇——位于大阪府中部的城市堺市。在那里,富商间茶道盛行,茶具交易极为兴旺,其中也不乏对茶道极为娴熟的茶人。天正三年 (1575年),信长找来三位最有名的茶人作为自己的专属茶头(专司茶事的领头人),以举办茶会和鉴定茶具。其中,金田宗及与今井宗久都是通过海外贸易和武器买卖而拥有大量高价茶具的富豪,而时年54岁的千利休,身份则有些不同。
千利休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从小爱好茶道,17岁拜北向道陈为师,随后,又向武野绍鸥学习空寂茶(日本茶道的一种,起源于东山文化时代的书院式茶室风格)。千利休当时的职业是做批发生意和仓库出租,与另外两位富豪不同,他基本上没有高价茶具,所拥有的是别具一格的纸质茶具。无法购得许多高价茶具的利休,往往记录下茶会上茶具的颜色和形状,并评判其优劣。拥有卓越审美观的利休对于织田信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人。通过茶道统率家臣,信长迅速崛起。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起兵谋反,信长在即将实现天下统一之时抱憾而死。
织田信长死后,其得力家臣丰臣秀吉也发现了茶道所蕴含的力量。秀吉曾在信长身边亲眼见到过千利休的卓越才能,后与千利休交好,认为千利休是在夺取天下时不可或缺之人。之后丰臣秀吉在征战中一度屡战屡胜,势力迅速扩大,但在与武将德川家康战争中,无法通过武力使其屈服。
天正十四年(1586年),丰臣秀吉为了与德川家康和解,提议在大阪举行会谈。正式会谈前,秀吉特地带千利休一起迎接家康,希望通过此举表示自己不是家康的敌人,同时利用茶道这个非正式场合展示自己的胸襟。席间,秀吉让利休点茶,并对德川家康说:“德川大人对这位茶人还有印象吗?”家康注意到茶人竟是当年侍奉信长的千利休,惊道:“在信长殿下的城里见过几次。”茶席上,秀吉对家康以礼相待,表示自己才是织田信长的后继者。茶会翌日,即天正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家康正式在大阪与秀吉会面,并接受了自己与秀吉之间实力的差距,放下了武器。对促成和解,千利休发挥了作用,之后,更受丰臣秀吉的器重。
据《茶话指月集》记载,千利休曾在京都家中的庭院遍种牵牛花,一到夏天繁花满园,非常美丽。丰臣秀吉得知后,打算前去赏花。利休得知秀吉将要来访,竟然将牵牛花全部剪掉。秀吉来到时,发现院内的牵牛花已荡然无存,大为失望。就在秀吉感到不解之际,却惊喜地发现茶室壁龛上竟有一朵牵牛花。原来,利休为了让秀吉能够体验到这一朵花的美,把其他所有的花都剪了。如此一来,权贵们对千利休的着迷便可以理解了。
千利休善于制造惊喜,不过,历史上也有令他都啧啧称奇的茶会记录——京都茶人丿贯的茶会。据《云平杂志》记载,利休受邀前来,正要进入茶室时竟然掉入坑中,满身泥土。受惊后的利休洗了澡,穿着浴衣品尝美味的茶时,内心竟然涌起一股感激之情。丿贯认为这样才是最高境界的招待之道……
此外,为了颠覆之前茶会拘泥于形式的形象,千利休与茶人们发动了茶道革命。他们在京都市北部的北野天满宫内举办了一场前所未闻的大茶会。大茶会前发布的告示上写道:“对茶道感兴趣者,无论是武士、町人(意为城市居民,主要是商人)还是农民,大家聚在一起,随心所欲地点茶吧。”这座寺院中所保存的北野大茶汤图反映了当时的情景:画面中是由超过1500人参加的大茶会,排列着大小不同的茶道席,有仅铺了一张草席的茶席,有仅在地上插了一把伞的茶席,也有用纯金铺设表面的豪华茶室……大茶会超越身份的限制,按照不同风格泡茶,一起享受茶道中前所未有的尝试。千利休主持的这场茶会,意在以茶道创造人不分高低、物没有贵贱的平等的理想世界。
为了使之前被贵族独占的茶道向庶民开放,千利休做了各种尝试。之前茶道重视的是从中国传来的稀少名品茶具,但利休反对这样的茶道,他开始了创造新茶具的行动。其一便是黑色茶碗,这种黑色茶碗由日本陶工手工制作,与之前华丽的中国茶器完全不同;之前的茶匙基本都为象牙材质,利休利用处处皆是的竹子,制造出美丽的茶匙;之前的插花器皿必须为中国制造,利休将其改为渔夫常用的装鱼竹笼……千利休以创造为切入点,将新素材带给更多的人,将想要完全与传统割裂的意识注入到茶具之中。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在《山上宗二记》中评价说:“宛如将高山改为低谷,将东与西替换那样,打破了茶道的定式,将茶具自由地改变。因为利休的优秀与感性,一切都变得有趣了。”
位于京都府大山崎町的国宝“待庵”茶室,集利休茶道改革之大成,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利休所制的茶室。其宽度仅能容纳两张榻榻米,但是朝顶上看的话,却能感到格外的高大宽敞。屋顶设计了复杂的高低差,各个间隔中布满竹子,营造出一种富于变化的空间感。茶室对光线进行了绝妙的计算,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窗户,使室内既不过亮也不过暗。待庵的特色之处,是一个高度不足80厘米的茶室入口,无论是谁都必须低头进入,这个设计包含了利休茶室中没有身份富贵之差的观念。据说原本还要低,只是因为秀吉的顶髻太大,所以才稍稍提高了一些,体现出了利休对秀吉的关怀。千利休也将这种以朴素为基调的设计,发挥到丰臣秀吉的茶室和宅邸等各个地方。
但是,千利休与丰臣秀吉之间也逐渐出现了裂缝。在近年发现的资料《传闻记》中如此记录道:“利休制造的茶室,因为不合秀吉的喜好而基本都被下令重建。” “秀吉讨厌用黑色茶碗来点茶。”二人间的价值观差距日渐扩大,不久便促成了“利休切腹”悲剧的发生。
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统一全国。为了巩固政权,秀吉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制,如实施“搜刀令”,没收农民的武器,在农民与武士之间划下严格的分界线;对各地大名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能够接近秀吉的大名逐渐减少,到最后除了千利休,没有人能够对秀吉进言。
通过千利休的茶道,德川家康、前田利家、蒲生氏乡等得力大名逐渐聚到一起。这对于强化身份统治的丰臣秀吉来说,是一项危险的举动。不久,秀吉便对利休的茶道也采取了规制,利休进行茶道传授时必须获得秀吉的许可,并要在秀吉面前进行。这彻底阻断了利休通过茶道与大名之间的联系。之后,又发生了另一件对千利休产生冲击的事件,利休的得意弟子山上宗二因得罪秀吉遭致斩首。
千利休与丰臣秀吉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在一次秀吉与利休同席的茶会上,秀吉趁利休离席之时开了一个小玩笑,在装有抹茶的茶入与茶碗之间夹了一朵野菊,就像当年在牵牛花茶会上那样,让一朵花变得显眼,秀吉也想带给利休一次惊喜。正当秀吉期待着不知利休会作何反应时,利休却对野菊完全无视,只是将它默默地拿走了。在丰臣秀吉看来,这一瞬间,是千利休与他在精神上的诀别。
两人间的对立已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天正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的耳中传入了一件不可饶恕之事,传闻称利休在京都的大德寺建造了敬奉自己的木像。为了诋毁利休,秀吉的亲信称,利休将木像设在大德寺山门的楼上,是要让秀吉从木像下方通过,实在是目中无人。但事实上,大德寺的木像是寺院方为了感谢利休的捐赠而造,并非千利休所为。
不明真相的丰臣秀吉相信了谣言,二月十三日,秀吉决定将千利休流放。处罚下来前,秀吉命利休于堺市闭门思过,同时将大德寺的木像绑在京都的戾桥上示众,威吓利休立即谢罪,否则本人也将是如此下场。如果利休表示屈服道歉的话,秀吉或许会原谅他。在崇拜利休的大名中,有人劝他通过秀吉的母亲和妻子前去道歉,但是利休坚决推辞。利休曾在书信中写道:“自己通过茶道名扬天下,为了保命而求助于女性,真是令人遗憾。回忆过去的日子,泪流不止,坏天气也终将变好吧,真是悲伤啊。”利休如此期盼过,时间一久,秀吉或许也会平心静气。千利休作为天下闻名的茶人,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自尊,因此无法轻易低下头来,主动表示屈服。
十日后,丰臣秀吉不得不对毫无认错之意的千利休下了最后决断——命令他切腹,而关于这个决断的真正原因却说法不一,成为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宗悬案。二月二十八日,在连绵不绝的雨中,三千士兵包围了利休的宅邸。面对宣布切腹的使者,利休竟然依旧用茶道进行款待,这也是利休最后一次点茶。是夜,利休切腹,结束了一心致力于茶道的70年。千利休死后,丰臣秀吉对其一族也进行了处罚,其子千少庵被送往会津闭门思过,千家四分五裂,利休的茶道传统陷入了危机。
后来,丰臣秀吉于九州名护屋建城,即如今佐贺县唐津市的名护屋城遗址。近年在这座遗迹中,发现了秀吉对利休的思念和友情的见证——茶室遗迹。在此之前,秀吉在名古屋城喜爱黄金茶室,但是,名护屋城的这间茶室却朴实无华,与利休生前所喜爱的茶室极为相似。秀吉在给部下的信中曾写道:“怀着真挚的心情建造一所利休喜欢的房子吧。”秀吉曾经对利休所建的茶室表示不满,但是在利休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或许也领会了利休想要传达的朴素之美。秀吉曾在写给母亲的信中道:“昨天按照利休的方式吃了饭,真是十分有趣啊。”丰臣秀吉与千利休一起登上了天下顶峰,却又因为立场不得不命令他切腹,对于利休之死,或许秀吉比谁都要悲伤。
千家一族受罚之后,与利休有着深交的会津大名蒲生氏乡、德川家康请求秀吉宽恕千少庵。就在利休死后三年,千少庵回到了京都。其后,千少庵在会津若松市建造了茶室“麟阁”,据说是为了感谢蒲生氏乡。千少庵继承千利休的茶道,诞生了至今仍在流传的里千家、表千家,以及小路千家的茶道流派。如果继承者千少庵当初没能回到京都,或许所有的茶道文化都会因此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