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度依赖搜题APP
2016-09-20于海军
于海军
通过搜题软件了解解题思路没有问题,但过度依赖则会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答题类APP在各年级学生中悄然流行,有学生表示有了“搜题APP”,答题so easy!甚至套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的广告语,来表示对这类软件的喜爱。据了解,排名靠前的几款软件显示下载量均在1000万以上,个别软件高达2000万。
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一些教师和家长达成了“弊大于利”的共识,甚至认为此类软件可能导致学生思考和沟通能力的弱化。有专家也提醒,通过搜题软件了解解题思路没有问题,但过度依赖则会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方便、快捷、题库庞大,是采访中一些同学对答题神器的普遍看法。《民生周刊》记者分别下载了“作业帮”“阿凡提”“学霸君”三款排名靠前的软件,小学至高中各个主要科目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三款软件进行搜索,三款软件的操作流程类似,拍照、上传、搜索、出答案,搜题时只需横置手机对题目拍照,系统将自动读题与题库进行匹配,继而得出答案和解析过程。
从事软件开发的马先生表示,搜题类软件其实就是搜索引擎的化身,正确率主要取决于识别技术和题库容量。
那么,软件对于老师原创的习题管用吗?记者通过体验得知,当遇到题库中没有匹配的问题时,这类软件就束手无策了。不过大多数软件都有一个在线提问的功能,部分软件的在线问答功能较为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将手机对准任意一行文字进行拍照上传,基本都会得到“答案”,“答案”的内容都与文字中的关键词有关。如对一篇名为《奥式外交:艰难的平衡术》的文章进行拍照,上传后得到显示是一道高中政治题。而对一篇关于日本的国际新闻进行拍照,软件显示的竟然是一道高三历史题。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用“搜题神器”完成暑假作业的同学不在少数。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女士说:“最初感觉答题软件很方便,没时间给孩子辅导时,我就让他参照手机上的答案,有做题步骤和分析的比较好,但是有的题直接给出答案,绕过了分析的阶段。”王女士坦言,最近孩子做题直接搜答案填写,不认真思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天津的杜女士有着同样的看法,“孩子遇到难题就用手机扫,都形成习惯了。以前还能静下心来思考几分钟,现在根本就没那耐心了,感觉孩子有点浮躁了。”
沈阳的孙先生坦言,现在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较大,部分作业甚至难住了家长,有了搜题软件确实帮了不少忙。然而让他担心的是本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懒惰,不爱思考。
“用搜题软件容易上瘾。”一位初二学生坦言,自己用过一段时间搜题软件,做题不会就想着去搜答案,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后来我就把软件从手机中卸载了,老师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教师尤力长期关注搜题类APP,尤力表示:“搜题APP软件‘走红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革命的助推器,对于自觉性强、基础扎实的学生,如果能合理使用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变式应用,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但贪玩、投机取巧、自制力弱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加之部分家长教育监管欠缺,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孩子懒惰、学习兴趣缺失、成绩下降等影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坦言,答题神器等APP软件对学生是利是弊,关键看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待,“这就如学生请教同学,有的是为了获得指点帮助,有的则是抄袭答案。从学习、提高出发用辅助软件,这对学习会有促进,而如果是希望获得答案而用答题软件,那就类似抄袭了。”
“唾手可得有何意义?”
有专家分析,使用“搜题软件”主要是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成绩比较好、自控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平时在解答作业或参加兴趣班遇到难题时,会通过搜索题目的难点及解答思路,借此分析出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出现不足,加以改进。还有一种学生,他们下载这些软件主要是为了做作业找答案时方便,并不关心解答过程。这类学生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弄懂,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仍然一头雾水。
实际上,这类软件就是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遇到难题时同学、老师或家长的角色,软件给出的答案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因此,学生应该有怀疑精神,不能把这类软件作为获取答案的捷径。
对于搜题软件的“走红”,媒体评论员梅剑飞认为,这与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无关系,而如何有效地规避搜题软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是问题的关键。
新马高级中学教师尤力表示,搜题类软件要注重反作弊功能。有APP负责人回应,使用软件的大多是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这类学生并不想要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要了解解题思路,现在部分软件已经有严格的反作弊系统,每个账号都有权限,每天的提问次数有限制,部分软件还会辨识学生上传的图片,如果是一整张试卷而不是单个问题将会屏蔽答案。
尤力坦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内心更期待学习有捷径,渴望“速成”。而在 “变”的时代,教育能否多点返璞归真,注重“人”的教育值得深思和商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由于当前学生被题海战术包围,因此有舆论也希望答题软件为学生减负,这是不足取的,作业负担沉重是一回事,采取抄袭、请人替做的方式是另一回事,减轻学业负担与作业量,需改革评价制度与规范办学,而不管作业多少,学生都应该自己完成,可以参考他人的意见,但要独立思考,或者可以不完成,而不能抄袭、弄虚作假,这非但对学习无益,而且会助长学生的作弊行为。”
媒体评论员梅剑飞说:“对自觉性较强的孩子来说,搜题软件能帮他们梳理做题思路。但大多数小学生、初中生的自觉性并没那么强,使用搜题软件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搜题软件”的流行也给学校和老师带来思考。业内专家表示,搜题软件的出现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对于作业是否改进的问题。部分专家认为,应该给孩子布置更多探究性的、开放式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需要标准的答案,而是需要对知识进行收集处理,并作出自己的思考。退休教师翟祥说:“仅仅做一些书本上的作业是不够的,对孩子来说唾手可得的答案又有多大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