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9-20刘湘
刘湘
借中国知网查阅1980年以来关于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所有的研究与实践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基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四种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地基式知识积累
最近美容界流行一种说法,叫“地基式美容”。意思是,只有打理好肌肤的真皮层,护肤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他们认为,真皮层好比一座建筑的地基,或者是种庄稼的深层田地,只有地基好,建筑与庄稼才能扎根深稳,状态良好。把这个流行的说法引入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能力的强弱是由掌握知识程度的高低所决定的。能力一旦形成,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反过来能力又会促进知识的学习。不打好知识的基础,提高学习知识的质量,只片面强调培养能力,是舍本逐末。越是重视培养能力,就越要重视使学生自觉获得基础知识。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相应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形成。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的知识,主要是关于世界的事实知识;程序性知识用来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即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还有一类是策略性知识,它是指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技能的形成水平、语文学习方法的适当程度。这里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学习方法”分别对应广义知识观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无论哪类知识都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知识其实是真正学习好语文的地基,若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得到有力保证。
二、初中生所需掌握的基础语文知识
中学语文教材中用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界定的语文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地基式知识积累要求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能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用词数量;基本的语法、修辞、文学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知识;常用的听、说、读、写知识;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等。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大多数经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可以获得,这种知识没有生成性,但却是学生必要的知识贮备。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每间房间在牢固的地基上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而地基永远是它们有力的支撑。张中原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中指出:“缺乏知识的语言学习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语言的习得,其发展是缓慢的,语言运用通常是不规则的甚至是肤浅的,而且有关母语知识的传承是学校母语教育的本质。”
三、积累方法介绍
1.教师的系统介绍。就是以知识序列的形式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地介绍知识可以使学习者清楚地知道每天所学的知识在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克服语文学科因序列性、科学性不强给学习带来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这样基于具体语言材料基础上的知识就不再枯燥抽象,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且更有利于今后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
2.开展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相关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较好的基础。
3.开展趣味积累活动。如,读书比赛、基础知识竞赛、收集名言警句、积累好词好句、互批作文找错别字、找广告、电视、书中的错别字、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等。虽然有些方法小学阶段曾经用过,初中阶段这些方法仍是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形式。
4.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知识积累的速度和质量。主动预习一方面有利于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础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课后的复习,一方面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它们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好方法。当然,预习要有指向,不能放羊。
5.养成良好的动笔动口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从基础的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做起,逐渐提高难度,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