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农村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2016-09-20季茂霞
季茂霞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难点,更是重点 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头疼,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空间小,活动空间小,在写作中总感到无“米”下锅,作文单调、枯燥、空洞、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好的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素材积累入手,让学生写作时有“米”,有东西可写。如何帮助农村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呢?
一、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1、农村的学生有广阔的生活空间,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有的孩子甚至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已经参与家务劳动,这种生活其实正是农村孩子积累素材的机会。教师有计划地知指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的点滴,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用心去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不再空洞。
2、农村的自然风光是独特而美丽的,也是可爱的。田野里的风光,上学路上的绿荫,祖母的小菜园……这些都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在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的素材。学生的作文立足于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积累
农村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少,阅读就成为了他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安排有效的阅读课,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借助阅读这种间接观察、经历的形式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书籍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真正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但是,庞杂的内容,学生无法正确地识别。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真正做到读好书。只有“读书破万卷”,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有意识、有目的的摘抄
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量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但如果不注意积累就会慢慢淡忘,变成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目的的摘抄,摘录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常备的名人名言,有价值的事例数据,运用修辞、描写细腻的好词好句,可能引用的古诗谚语,帮助写作的作文知识等等,有这些积累储备,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词穷的现象,无话可说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农村的学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课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这也是他们写作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经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各种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创办办刊、观察身边的动物等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新事物。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分析、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写作素材也得以增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素材犹如炊饭之米,是写作的必备条件,对于学生的作文,好的素材可能妙笔生花,没有素材则可能空洞无物。农村的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广泛阅读,帮助他们积累属于自己的素材库,必能对作文教学大有裨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这充足的素材之“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竭的“活水”,农村学生的作文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