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洗牙的六大误区
2016-09-20佚名
佚名
洗牙可以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清洁方法,可以让你的口腔更健康。
误区1: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了
“洗牙”又称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积的色素,并抛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很多人觉得认真刷牙就能解决牙齿问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洗牙就是保健牙齿,刷牙刷得再好,也难免留有死角。临床上,许多牙齿看起来表面干净,可是口腔检查时都能发现牙菌斑和轻度的牙软垢,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牙结石。此外,洗牙也是预防或中断牙周炎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误区2:可以很久才洗一次牙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凶,在洗牙之后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如果不定期清除,再加上唾液中的矿物盐沉积,日久天长,就会形成牙石,引起牙周病。因此,一般建议16岁恒牙期以后每年洗一次。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炎,或牙周情况较差的病人,建议半年洗牙一次。另外,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卫生习惯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过多以致劳累程度较高的人群,都需要定期洗牙。
误区3:洗牙伤牙齿
许多人会顾虑洗牙会磨损掉牙齿表面的釉质。洗牙会在牙齿表面留下只有显微镜下能看到的微小划痕,牙齿组织是不会受到损伤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处理,可以弥补这些细微的粗糙面,减少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的概率。也有人怕“把牙缝洗大了”,这只会在牙石比较多的人身上出现。牙齿天然是有缝隙的,但由于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看上去牙齿之间挺紧实的,可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起来。
误区4:洗完牙后,牙齿开始酸痛
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有冷热刺激敏感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因为牙石阻挡了外界的刺激,牙石去除后,牙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产生敏感症状。如果是健康的牙齿,这种敏感症状通常在洗牙后1~2周内逐渐消失。而如果敏感症状长时间不消失,很可能是由于牙龈萎缩造成牙颈部暴露,致使牙本质外露,请及时治疗。
误区5:年纪大了牙齿也会掉,不需要洗牙了
最需要加强洗牙观念的正是老年人。为了保证老年人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必须格外重视口腔的卫生保健。而牙垢最容易导致老年人的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进一步恶化,并加速牙齿衰老。所以,预防和中断牙周炎最好的方式就是洗牙。
误区6:洗牙后为什么牙齿没变得跟明星一样白
正常牙齿的颜色其实是略带黄色的,而洗牙是帮你搞卫生,不是粉刷“房子”。在医学上,单纯的牙齿色黄、色暗等称为牙齿着色,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外源性着色是指牙齿“外在染色”,如食物色素、烟渍、茶渍等造成,对于这部分人洗牙有较大的改变,但也只是恢复牙齿的本色。
(摘自《东方女性》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