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思考让问题解决就在眼前

2016-09-20曹星海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深度思考问题解决反思

曹星海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让学生有着深度思考并让问题顺利解决,作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深度思考 反思 问题解决

不知道各位教学同仁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的困惑:既然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他们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就应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少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都存在各种解题错误的现象。比如,就有一些学生会将4×2.5÷2.5×4做成10÷10=1。表面上看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但细细品味后,我们会发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一种将数学信息解读成一种,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种对数学文字、符号、图形等数学信息进行深度阅读后的独特思考能力,为学生问题解决提供清晰的策略支持。学生一旦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就能有效避免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从算式特点入手,让运算更正确合理

二、从概念、意义入手,让文字表达更清晰明了

三、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图形内容更形象具体

在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借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的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而一旦脱离教学工具,学生对于图形就一下子变得陌生许多。还原记忆,再适时动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或折或拼,或剪或画,把模糊抽象的表述用自己的再次亲历清晰地显现出来,解题思路自然就明了许多。例如:把一个高是3分米的圆柱体沿着底面直径垂直锯开,平均分成两块,它们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2平方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学生解答时,如果先根据文字内容把锯的面画下来,再把有关数据标上去,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就能够很清晰地知道,增加的是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个是6平方米,直径=6÷3=2分米,体积=3.14×1×3。

而对于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我会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操作、思考。首先,让他们通过观察,试着用剪切、拼接,旋转、平移等方法,看看能否把不规则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变成规则图形的面积,并找出有关数据。如果可以,那么计算阴影面积就简单多了。其次,让他们通过观察,试着找出跟阴影部分有关的,所有规则图形及其有关数据,并说出自己对于阴影部分面积的理解。

四、从质疑、反思入手,让信息选取更准确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学生在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时,通常会被多余条件困住,错误地认为每个条件都必须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又或者当数学信息需要转换、变通时,却只会用原题数据进行问题的解决。这种肤浅的解题意识,让问题解决变得漏洞百出。“学贵有思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深度的阅读数学信息,在阅读中不断质疑、反思,解题关键才会慢慢浮出水面。例如解答:长汀三洲国家级湿地公园面积22平方千米,境内两条河长18千米,形成了3平方千米的水面面积。水面面积占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由于有18千米这个多余条件的干扰,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困住了不少学生。能把学生难倒,并不是数学问题有多么难,而是学生没有从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提供的数学信息进行质疑和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我只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了,而不是每个条件都要用上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反思,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我想,这个真理就是让学生在深度阅读后对数学信息的有效解读。相信这个真理之花在每个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

猜你喜欢

深度思考问题解决反思
创新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践
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打造深度思考的初中历史课堂探析
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