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2016-09-20李鑫辉何宜荣苏丽清李彩云杜建芳
李鑫辉 何宜荣 苏丽清 李彩云 杜建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沙410208)
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李鑫辉何宜荣苏丽清李彩云杜建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沙410208)
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通过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有利于中医经典传承,有利于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中医经典;传承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经典著作更是中医理论的精华荟萃,是人类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临床指导作用与科学研究价值。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综观古往今来之贤哲名医,均是熟谙中医经典,勤于临证。中医治学、临证、培养人才均应溯本求源,古为今用,以继承为基础,创新为归宿。“读经典,做临床”是历代中医名家一贯秉承的训导箴言。近百余年,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被淡化与边缘化,许多中医药人才中医经典理论不扎实,无法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一整套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既适应社会发展,又满足市场需求的中医经典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新中国创办中医院校教育之前,师承教育一直是造就名医的主流模式,中医院校教育真正成规模的发展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但自从中医院校成立以来,传统的师承教育几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面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经典教育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应该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扬长避短,有效融合[1-2],同时注重创新,有所发展,建立起现代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经典教育模式[3],才能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现状和保持中医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中医传承人才。
1 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
1.1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特别是与中医学相关与中医人才成长相关的课程,旨在学生进入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传统思维能力。
1.2中医知识主体课程及经典传承课按照中医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采取以中医典籍为主干设计课程的方式构建传统的中医课程体系,包括中医经典医籍系列课程,中医名著选读系列课程,将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重点,旨在使学生继承中医学术精华,领会中医经典名著的医理医道,培养中医学特有思维方式。
1.3课程学习方式除基本课堂讲授外,采用互联网拓展中医经典,邀请中医名师开办系列讲座;教师对经典著作的精讲、泛讲或选讲,学业班主任和学生定期座谈,学生再通过大量精读、通读或选读中医典籍原著,不断加强生对中医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他们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2 构建中医经典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2.1中医经典临床病案虚拟仿真通过本中医经典病案模拟实训系统、病证模拟实训系统、模拟医院病房,门诊实训系统、仿古模拟诊疗疾病实训系统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技能。培养学生中医经典辩证思维,临床诊疗技能。
2.2中医经典著作原文展现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系统从经典教学特点出发,按照经典教学要求和实施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学生临床实训、场景模拟、信息查询,疾病内容导航,场景切换等功能模块,还原经典教学抽象的内容,为栩栩如生的现实,还原经典教学描绘的疾病变化规律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经典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经典、了解经典,从而更好的运用经典理论,提高中医临床技能。
2.3临床随诊见习阶段实习中医经典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将临床实践环节分为随诊见习,暑期见习,阶段实习,各个部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进入专业方向开始即采取边学习边临床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有效提高学生中医经典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
3 构建中医经典传统师承教育模式
3.1严格师承对象选拔制度在师承教育的尝试阶段,由于受到优秀师资力量不足的限制,目前仅能选取部分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热爱中医事业,优秀的学生实施师承教育,在对师承对象的选拔中,不仅要重视其理论学习成绩,更要考察其个人品质文化底蕴,还必须选择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持之以恒,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对象。
3.2优秀师资力量的选拔目前,师承教育的师资数量相对偏少,难以满足推广师承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应打破学历职称等其他条件的束缚,以中医本位思维中医临床技能等中医特色为标准,选拔出一批真正高水平的中医专家队伍,作为传统型学生的学业导师、临床导师、技能导师,这样既有利于中医的一些特殊临床技巧的传承,又能满足师承教育对教师的的巨大需求,在学生一入校后就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了导师,在他们的不同阶段引导其成才。
3.3师承教育的考评应符合自身定位师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传统型应用型中医临床人才,因此在进行考评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也应该注重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考察,其考核方式也应该区别于单纯院校教育的学生,应突出中医师承的特色,例如应重点考核通过研究中医经典而获得的新启发;或是跟师学习期间,对老师临床技巧用药方法的总结和研究等。同时鼓励优秀本科学生参加有关中医经典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医经典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优秀本科学生中设立创新学分。凡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科研和实践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得该创新学分可申请免修相同学分。
3.4师承培养方式以师带徒形式,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临床实践实习,示范性地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开办系列讲座,定期座谈,安排学生医疗实践,为学生配备经典书籍等,努力创造传统中医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学好中医的信心,培养中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中医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中医经典传承和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4 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两者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各有特色,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医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有利于加速中医人才的培养进程[4,5],注重中医传统文化熏陶,在师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医术,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医德传统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素质技能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与现代医学生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脉相承,应该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扬长避短,建立起现代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经典教育模式,才能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现状和保持中医可持续发展。构建中医经典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可使学生加强中医内涵,拓展学生中医辨证思维,培养中医学子中医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中医学子中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优秀中医传承人才。
因此,为了尊重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办学特色,促进中医经典文化传承,增强中医学子热爱中医事业的信念,夯实中医学子中医学基础,开拓中医学子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中医学子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工作,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时代的召唤,它将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1]张瑞,郑玉玲,詹向红,等.中医传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学生实习阶段综合评价比较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39-40.
[2]郑玉玲,詹向红,呼海涛,等.中医传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医教育,2013,30(1):8-10.
[3]徐里.中医传承教育中“师带徒”模式的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26-28.
[4]汤朝晖,高永翔,张新渝,等.关于中医新型师承教育模式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3.
[5]孙玲.探析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6):74-75.
LI XinhUi, HEYirong, Su Liqing, LI CaiyUn, Du Jianf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In-dePth grasPing of c1assica1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exP1oring the estab1ishment of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f1ecting the new mode of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1Chinese medicine are resPonsibi1ity of co1-
1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Through constructing TCMc1assic curricu1um innovation mode,oPen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mode1ed after the traditiona1mode of education,and active1y exP1oring the TCMc1assic heritage of the ta1ents training mode,the mode of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c1assica1heritage of traditiona1Chinese medicine and to the cu1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1-
ents of traditiona1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1Chinese medicine c1assic;inheritance abi1ity;ta1ent train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6.09.004
1672-2779(2016)-09-0011-02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No:204);湖南省名师课堂项目
(本文编辑:杨杰本文校对:张炳填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