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如与晚清小说插图
2016-09-20蒋珂
蒋 珂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基础部,郑州 451191)
吴友如与晚清小说插图
蒋珂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基础部,郑州 451191)
晚清时期,新的印刷技术——石印术传入我国,石印术的照相技术可以使图画完好无损地得以再现,因此,小说插图的创作再次掀起高潮。吴友如作为晚清时期最有名的风俗画家,主要是为画报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大量的小说绘制插图。本文以吴友如采用石印术为晚清小说绘制插图为切入点,研究吴友如对于晚清小说插图的贡献。
吴友如;晚清;小说插图;石印术
一、石印术的兴起及点石斋书局
晚清时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近代新式印刷技术铅印、石印相继传入中国,为小说的出版带来了契机,特别是石印术的传入,很适宜于插图的印刷。石印术是捷克人施内费尔特于1796年发明的,印制出来的插图与原图很接近。点石斋用照相石印之法,印成各种画幅,勾勒工细,神采如生,久蒙中外赏鉴家称赞。点石斋依靠其完备的印刷设备,大量出版了插图作品。如《鸿雪因缘图》《历代名媛图说》《晚笑堂画传》《皇朝直省地舆全图》《诗画舫》《圣谕像解》《帝鉴图说》《御制耕织图》《于越先贤传图像》《牧牛图》等等,其中《历代名媛图说》有图240幅,《鸿雪因缘图》240幅,《圣谕像解》340幅。从这些规模宏大的绘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印术的出现对于绘画作品的大量兴起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另外,点石斋还专门为小说招请名手绘图,《申报》在1884年6月7日发表《招请名手绘图启》,文中指出点石斋新得奇书数种,均未发行,书中描绘笔墨精妙,翩若惊鸿,希望能够找寻擅长绘画者,比照小说来插配图片,一经录用,当即结算。可见点石斋书局对于小说插图的一种自觉倡导。
晚清石印之法大行于申江。书肆翻印小说多请名手作画,其细致生动亦复可喜,如多种版本均用杭连印行之《聊斋》图,各具风姿,其中亦有仿制者,点石斋所出的插图作品既有当时画家的创作,也有据已有版本的摹写。吴友如就是专门为石印印刷品绘制插图的。鲁迅认为吴友如为小说作插图,运用的是西方的做法,与书中的描绘非常相像。由此可见,吴友如以点石斋为印刷的据点,绘制了大量的小说插图,以他在晚清的影响力来说,这些绘图本小说,必定会很畅销的。比如《淞隐漫录》由王韬所作,刊登在《点石斋画报》的末页,每期一篇,并由吴友如和田子琳、张志瀛配以精美的插图,在1887年7月8日《申报》上点石斋书局还特意发布《新书出售启》,对此书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称《淞隐漫录》一书,其笔墨之瑰玮,词句之华丽,可与蒲留仙《聊斋志异》媲美。对于这部书,其一个显著特点是每篇之后绘有一图,皆请名手为之,出自吴友如之手者亦复不少。这样的书印刷精美,可以作为很好的消遣读物。这本书有三个醒目的特点:一是由王韬所作,影响很大,很受欢迎;二是这部书配有吴友如等的绘图;三是这本书印刷精美,以石印印制。这本书还未出版,就有盗版者捷足先登,改为《后聊斋志异图说初集》出版,并且出版者味闲庐还登载告白,称有王韬的书要出售,使得王韬不得不做出声明,称此事与己无关,并一再强调,该书出版权归点石斋所有。由此可见点石斋所出的书,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以致引来了盗版者的觊觎。
二、吴友如及其绘制的晚清小说插图
吴友如是晚清著名的风俗画家,是《点石斋画报》的主笔,《点石斋画报》在当时非常流行,各省通用,是了解时务的窗口。
吴友如作为点石斋书局的御用画师,凭借便利的出版媒介,他大量绘制小说插图,推进了晚晴小说的大众化传播历程。随着《点石斋画报》的广泛发行,吴友如的名字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因此,在《申报》上会专门刊载“绘画出自吴君友如之手”这样的广告辞为《淞隐漫录》作宣传,以招徕读者的购买。另外,吴友如也会在《申报》上刊登广告,为自己的绘画招徕顾客。
他除了为画报等绘制图画以外,还为当时出版的多部小说绘制插图。然而,吴友如的绘图本小说由于年代的久远,多已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之外,对想要一睹他的小说插图风采的后来者,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只能从前人的一些零星记载中来梳理吴友如的小说插图作品,以此来进一步研究这位大师对明清小说插图的巨大贡献。
吴友如是最初的石印插图画家。据郑振铎介绍,直至到了清朝末叶,吴友如开始从事插图创作。他的时代,新印刷术刚刚被引入中国,所以他的插画,除了他所见的一部附在《三国志演义》卷首以外,其余的都是用石印来代替木版雕刻的。这一点是他与以前的作家绝异的。在他之前,插图的出版主要是雕版印刷,这给插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只有少数技艺高超的刻工才能将绘画比较完好地刻印出来,保持原有画作的风神,而石印术的出现,却使得插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出版便利。吴友如正是这一时代的画家。新时期的印刷术及出版物为他的插图找到了很好的出版空间。
吴友如为小说所绘的插图见表1。
表1 吴友如绘制的晚清小说插图
晚清时期小说流行,为小说绘制插图也是适应时代之需。对于他的画风,当时的正统文人及画家多有微词,而吴友如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绘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的,凡是时代所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画材。他绘制的画报中的小说插图主要有古典小说中的人物绣像,比如《红楼十二金钗册》,这在《红楼梦》人物图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体现出了晚清仕女画的绘画风格,这些画作刊载在《飞影阁画册》上。
吴友如的小说插图深受人们的欢迎。王韬所创作的小说《淞隐漫录》风靡一时,申报馆主人美查慧眼独具,他令吴友如为其小说配置插图。画好之后,还拿给王韬,让他提意见,对画稿进行修改,王韬对此很满意,认为吴友如所配的插图十分得体,没有一副需要移动或修改。由此可见,吴友如所绘的小说插图是颇为高超的。而小说的插图者和小说的作者之间直接的对话和交流在历史上也属罕见。畅销的小说和高质量的插图完美融合,使这部小说更具有竞争力,赢得了更多读者的喜爱,以致招来盗版商觊觎,作为其牟取暴利的噱头,有插图自然更有吸引力,他们用插图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鲁迅对于此书也十分欣赏,他还特意对《点石斋画报》中的此书加以重新装订,并特别为之写题记。鲁迅先生还特意向胡适先生推荐小说《海上花列传》,此书中的插图就是吴友如绘制的。鲁迅先生提到的这个版本,即在小说期刊《海上奇书》上登载的《海上花列传》,每期两回,每回两幅,所绘为每回的回目内容,即情节画。绘制和印刷都十分精美。后来,亚东书局接受了鲁迅的建议,将《海上花列传》进行了重印。此外,吴友如还为当时的小说期刊绘制插图,即写即刊,加速了小说的传播。
吴友如由于久居街巷中,深谙民情风俗,所以他的绘画无论画报或者小说插图皆有媚俗趋向,格调不高。鲁迅曾说吴友如居住在上海的租界,由于耳濡目染,非常擅长去绘制妓女、流氓之类的时事画。其绘制的图画栩栩如生,竟能看出上海的洋场来,然而影响不好,比如当时儿童读物的插图中,把所有的女性都画成妓女的模样,小孩都像个小流氓,皆是受到他的画本的影响。
清末自点石斋创立后,石印小说戏曲风行一时,长篇巨制,插图往往多至数百幅,至今为藏书家所珍。遗憾的是,这些版本没有一个专门的书目对此加以记录。为此,阿英特列《清末石印精图小说戏曲目》加以备考。在所列的8种小说戏曲中,吴友如所绘就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吴友如绘图的精湛。另据阿英记载,他还无意中发现一本题为《绣像全图悟一子评西游记》的吴友如绘图本,阿英对此高度评价,认为吴友如的绘图本是石印书中的精品。
吴友如绘制的绣像惟妙惟肖,比如《西游记》中的红孩儿、铁扇公主、猪八戒、孙悟空等都很传神。猪八戒本身具有懒惰的性格,小说插图中就绘制出猪八戒悠闲地藏在草丛中睡懒觉的情节,把猪八戒的形象传神地绘制出来,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和小说中塑造的也很相像。孙悟空作为先行者,总是极目远眺,观察前方敌情的细节被吴友如发现,并形象传神地绘制出来,再现了孙悟空火眼金睛的特征。因此吴友如的绘画技艺在这几十幅图画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他的画集在旧书市场至今都被视为奇货。
1888年点石斋出版了《镜花缘》,里面第一幅绘图署名友如,可以肯定是吴友如的作品,然而后面的风格与第一幅很相像,我们推测有两种情形:一种可能这些绘图均是吴友如所画,只在第一页署名;另一种可能:吴友如只是为这本书补充绘图,所有人的作品混淆在一起,只是风格相像而已。根据王韬为此书所作的序言可以了解到当时书中无插图,特请上海的一些高手为小说绘制插图,可以肯定这些插图是吴友如等当时一些绘画高手所绘。插图与小说,是两美合并,二妙兼全,缺一不可。著名书画家范曾对吴友如的插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评价其画技至工而格调不高,观察生活仔细,描绘精到,无人能匹敌。
三、吴友如在晚清小说插图史上的地位
吴友如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画家,他的声名随着《点石斋画报》而远播,然而这样一个硕大的光环也未能给他带来在美术史上应有的崇高地位,很多人将他看作是一个风行的民间画家,将他视为一个媚俗的通俗画匠,而非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因此,在他生前的赫赫声名下,身后却是一片寂寞。
徐悲鸿是美术史上对吴友如评价很高的不多者之中的一个,他认为通俗画家首推苏州的吴友如。吴友如构图摹写时事喜好绘制插图,并以历史故事小说作为绘画的题材,绘制达到五六千篇。然而因为不是科举中人,又无著作,所以不受重视,在美术史上没有名气。为此,他将吴友如称为世界古今最大插图者之一。这虽不免拔高之嫌,但也可以看出吴友如的功绩非同一般。
这样的一个画家,其功过自有公论。在小说插图领域,吴友如过去一直受到轻视,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吴友如从一个被忽视者转而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人。但研究者多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他的画报插图上,对于他为小说绘制插图之事实多有忽略,因此,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以期对吴友如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乃至更加深入的研究。
[1]徐悲鸿.奔腾尺幅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鲁迅.鲁迅书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3]范增.生命的奇迹[J].中华散文,2000(1).
[4]李汝珍.绘图镜花缘[M].北京:中国书店,1985(3).
(责任编辑谢春红)
Wu Youru and the Novel Illustration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JIANG Ke
(Department of Basical Education,Henan Procuratorial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 451191,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new printing technology——lithography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Photographic techniques of lithography can make pictures reproduce safely,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novel illustrations reaches a climax again. As the most famous custom painte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u Youru mainly paints for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as well as a large number of novel illustrations.Taking lithograph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article tries to further study Wu Youru’s contribution to the late Qing novel illustrations.
Wu Youru; late Qing dynasty; novel illustrations; lithography
2016-06-01
蒋珂(1980—),女,郑州荥阳人,文学硕士,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4.015
J203
A
1008-3715(2016)04-0080-03